育兒觀念:別當眾責罵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0-10-15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園別夸我說課稿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育兒觀念:別當眾責罵孩子
這次的白水洋二日游玩得非常開心,清一色的媽媽帶上自己的寶寶(年齡相仿,大多是女兒跳舞班上的小朋友),組了個團,領略了白水洋的奇特景觀,盡情地享受了白水洋水的清涼與美麗。因為都是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去,彼此又很熟悉,大家玩起來就更加開心,尤其是孩子們。
這次同行有個女孩叫果果,和女兒一樣的年齡。平時在跳舞班上就挺吸引人注意的,因為老師經常點她的名,因為她總是跟不上節(jié)奏,動作總是不到位,甚至后來在考級訓練時,成為了老師專門要單獨指導的一個孩子。果果在人前顯得比較怯懦,膽小,不敢表現(xiàn),話少,不善表達。當時以為是性格所致,而這次的白水洋之行,讓我明白也許別有原因。
我的腦海里不斷地閃著這兩個畫面:餐桌上:幾個孩子圍在一起吃飯。因為有了個比的氛圍,也因為確實餓了,孩子們都吃得很香,很快。果果小朋友有點挑食,這個不吃那個不吃,而在吃飯的整個過程,果果媽不停地在嘮叨、責罵著?!網(wǎng)wW.dg15.COM 工作總結之家】
“跟你說過無數(shù)遍了,什么都要吃,你怎么還這個不吃,那個不吃?討厭?!薄翱禳c吃啊,講什么話嘍!人家都比你吃得快,你這么慢了,還敢講話!快吃?!?/p>
“我怎么會生個你這樣的女兒?”
“你呀,又慢又摸,以后上小學怎么辦?”
“你怎么能跟小奕比?人家小奕多么優(yōu)秀,樣樣都好。你呢?連個飯都吃不好,還敢跟人家?”
“快吃了,別丟臉了?!?/p>
……
這樣的話不停地說著,讓我們在座的媽媽們都不忍聽下去了。而果果小朋友呢,一直低著頭吃飯,不敢看媽媽,也不敢看別的小朋友。眼睛紅紅的,小口小口地吃著飯,索然無味的樣子。
回來的車上:快到南平時,果果小朋友吐了,吐得滿車子都是。果果媽媽先問了司機該怎么辦,司機說:“那你用袋子或紙巾包了,弄干凈來。”果果媽媽回過頭去,打了女兒一巴掌,果果立即哭了起來。果果媽媽又開始了嘮叨與責罵:
“有你這樣的孩子,想吐也不說,現(xiàn)在弄得滿車子都是,叫我怎么弄?惡心死了?!?/p>
“你這張嘴巴就是拿來吃東西的,怎么也不會說一聲?”
“你這嘴巴干什么用的?說一聲會死啊。怎么會這樣?”
“我怎么會有你這樣的女兒?真是氣死我了?!?/p>
“哭哭哭,哭什么哭?”
“你給我滾下去,沒你這樣的女兒,丟臉。”……
而果果呢,在一旁不停地哭著。我們再也看不下去了,而且女兒和幾個孩子還在場,非常驚訝地看著這一對母女。我怕對孩子會有影響,這時我們都已經下車了,我把果果拉到了一邊,另一個媽媽把果果媽拉開,勸了起來。
唉,這個果果媽,性子急了點,急起來就愛罵人,而且罵起來有點口不擇言,不顧及孩子的感受。我終于在點明白這孩子為什么會如此的膽小、怯懦了。
果果媽是愛孩子的,這從她一路上對果果的精心照顧就可以看出來。但果果媽脾氣急,對孩子期望又高,看到孩子犯錯或做了不如意的事情,脾氣一上,就不分青白紅皂的大罵一番。疏不知,孩子這么大了,過多的責罵,尤其是當眾責罵,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在人前,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覺得無地自容,抬不起頭來。這樣長期下來,就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
家長的過多責罵還會讓孩子不自信。她會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怎么做也不能達到家長的要求,所以心里壓力很大,做什么事就越緊張,越緊張越不做好。這就可以從果果跳舞時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來。記得最后選幾個孩子跳《我可喜歡你》這個舞蹈時,小奕被選上,而果果沒被選上(小奕媽和果果媽是好朋友),果果媽就指著果果的頭說:“你看你,什么都做不好,連個舞也跳不好,真沒用!”你說這樣的責罵,孩子能跳得好嗎?不是“棍棒底下都能出孝子”啊,也不是指責之下就能出天才的?
家長的過多責罵,可能會培養(yǎng)出一個非常“聽話”的孩子,因為對孩子有著嚴格的要求,稍不如意就斥責,這樣的孩子看似聽話,卻容易變得拘謹、怕事、缺乏主見。記得,六個小女孩在水里玩游戲時,大人們也在旁邊自由玩了起來。其他小朋友拿起水槍瘋狂地玩了起來,而果果呢,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雙眼一直看著媽媽。女兒過來叫了兩次,果果也不敢去玩。直到果果媽說:“去玩啊,也用水槍去打,跟小奕她們一起玩。”果果這才和女兒她們玩了起來。你看,果果就缺乏主見,凡事都要聽從媽媽的指令,離開了媽媽,她就不知怎么辦才好。
家長的過多責罵,也可能培養(yǎng)出一個非?!芭涯妗钡暮⒆?。有時家長責罵孩子時,孩子根本就不理會,既不頂嘴也不反抗,就是不聽,你罵你的,他做他的,長此以往,孩子會越變越壞,到了叛逆年齡時,孩子就會和家長對著干,家長說不行,孩子卻偏要做,甚至對家長大打出手。本來,責罵也是一種教育手段,適當?shù)氖褂糜欣诤⒆拥慕逃?,而過多的責罵,簡單、粗野的責罵,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會造成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隔閡和沖突。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每次你責罵孩子時,就像給他開一次刀,用你的語言在他的心里割一刀。剛開始時,你也許達到了目的,孩子的創(chuàng)傷很快愈合,所有事情都恢復正常。然后,你把它當作每天必用的工具,卻發(fā)現(xiàn)結果越來越不如你的預期。
責罵也是一種教育手段。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不懂事,需要大人的教導;他們難免闖禍做錯事,也需要斥責。但過多的指責會給孩子留下太多的傷疤,難以愈合。責罵孩子還要注意場合,不是說了“家丑不外揚”嗎?對孩子也一樣,當眾請不要責罵孩子或少責罵孩子,給孩子留點面子。責罵孩子還要講究時間,孩子在吃飯,孩子在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時,盡量不要責罵孩子。
想想我自己,有時孩子不聽話,屢叫不改,急了,也真會當眾批評??磥恚覀冞@些年輕的家長們,都應該好好修煉修煉,對孩子輕易別發(fā)火,別輕易當眾責罵孩子,要把責罵當作教育孩子的最后一個手段,而應多說服教育、溝通教育。
套用一段話作為結束吧:請不要把責罵變成一種習慣。收起責罵和尖叫,以溝通和協(xié)商來解決問題吧。這樣,當某一天你真的尖叫時,整個世界都會停下來!這才是“最后通牒”。愿您好好運用責罵,更愿您做一個忘記怎么罵孩子的父母。說得太有道理了!希望果果媽媽也能明白。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育兒觀念:父母們,別跟孩子一起謾罵老師!
下班回家,妻子告訴我,今天開完家長會心情很郁悶。
妻子也是班主任,開完家長會像往常一樣坐公交車回家。在車上,她遇到了學校其它年級開完家長會的一對母女倆在一起謾罵科任老師的事。罵的話相當難聽,尤其是那個女孩的母親似乎是誰欺負了她的女兒,罵的話不堪入耳。我知道,妻子在想是否也有類似的家長在跟孩子一起如此謾罵我們這些當老師的。
我安慰妻子,面對當前教育的時候,很多家長其實很焦慮,很迷惘,像這樣跟孩子一起詆毀老師的家長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確不是少數(shù)。但是,只要我們把工作做踏實了,問心無愧,別再把這些事放在心上了。
只要多多少少讀過幾本教育方面書籍的家長都能理解,一個孩子的成長與成才,并不是單純地由學校和老師決定,教育不是萬能的。在我的每屆學生的第一次家長會上,我都會運用教育家李鎮(zhèn)西的一段話來表明我的教育理念。李老師認為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是父母的教育,第二是學校的教育,第三是自身的條件。我認為李老師說得很有道理??墒?,現(xiàn)實中我們部分家長并不接受這種理念,他們認為這是老師推辭責任的一種說辭。當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時候,他們第一反應就是把箭頭指向老師,都容易隨從孩子甚至率先開始咒罵老師。殊不知,這不僅是一種不懂教育的表現(xiàn),而且是助長孩子不尊重老師氣焰最有利的武器。到頭來,只能使孩子在如此之“氣焰”中為所欲為,不能有效地解決實際的問題。
誠然,教育行業(yè)中也存在著得過且過、碌碌無為的老師,但畢竟是極個別者。
妻子講她遇到的事情時,我也是剛剛給兒子開家長會回來。我拿出了家長會上記的筆記讓妻子和兒子看。除了科任老師所講的內容之外,我對科任老師還進行了自己的評價,全是老師的優(yōu)點和長處,沒有一個字是說老師缺點和不足之處的。
物理老師:幽默、有主見、有思想。
語文老師:認真、細心、敬業(yè)。
數(shù)學老師:思路清晰、兢兢業(yè)業(yè)、年輕有為。
也許你會說,這是你孩子成績考好了才有這樣的心胸和做法。其實不然,我兒子曾經也有過學習的低谷時期。那個時候,我更是多從兒子身上找問題,多講科任老師身上的優(yōu)點,讓他努力去喜歡科任老師,喜歡所學的科目。尤其是偶爾遇到兒子說老師某些方面他有成見的時候,我都是極力反對。教育引導他多看看老師身上的優(yōu)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既然老師能站在講臺上,肯定能做學生的老師,不能把自己的不努力或者資質不好都歸咎于老師?;蛟S正是我這樣的引導,兒子對老師的意見越來越少,以至于不再提起。
當然,作為孩子,往往思想比較單純幼稚,容易對所處的環(huán)境和所面對的老師發(fā)表自己不成熟的觀點。我們可以理解,可以寬容,但是,作為家長,不能縱容孩子對老師的無禮,更不能跟孩子一起謾罵老師。
教育應該是一片圣潔的天地,不要讓謾罵聲充斥于其中,更不要讓詆毀聲污染了其神圣。
育兒觀念:請別把孩子遲到不當會事
小班開學已經有些時日了,我們班的元元和月月兩個雙胞胎小朋友依舊“堅持著”遲到,更多的時候在早餐結束的尾聲才姍姍來遲,媽媽還要求“老師,她倆還沒吃飯呢,幫忙去廚房再要點飯吧”,然后特殊的孩子被特殊對待了,早飯后的集體教學時間用來吃飯了。
先不說,早晨半小時的戶外晨間鍛煉,有利于舒展一天的活動,孩子錯過了;熱乎的早飯也錯過了;因為早飯吃的晚,到中午的午飯孩子就沒有多大的食欲,長期對孩子的消化系統(tǒng)也不是個好事;重要的是,因為錯亂的時間,孩子沒能和小朋友們一起上第一節(jié)課,融入不到集體里,而且會吸引一部分上課孩子的注意力……這就是看似簡單的遲到,所帶來了各種負面的連鎖反應。
幼兒其實對時間的概念意識比較弱,起居習慣都需要大人來幫助培養(yǎng)。有的家長認為幼兒園不同與學校,沒有什么紀律可言,想什么時候送孩子就什么時候送孩子。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行為拖拉、懶惰、缺乏時間觀念的習慣。當習慣的形成,你們還會認為到了小學,孩子就能一下子脫胎換股的有了時間觀念?事實上,即使是上了小學也很難適應紀律的約束。
那怎樣可以幫助孩子不遲到呢?
1、從孩子對時間觀念的認知開始,可以講一些關于時間概念的兒童故事,做一些關于時間賽跑的游戲,讓孩子感知時間存在的意識。
2、早睡才能早起。熬夜,不僅不利于幼兒的身體發(fā)育,也必然會帶來早晨起不來。睡前聽聽故事或者是舒緩的輕音樂,有助于睡眠。
3、如果有早晨起床后在家大便的習慣,那么就把“叫醒”服務提前一點,留出多一點的時間,避免時間不夠用。
4、如果早晨叫床困難的孩子,可是試試轉換角色,設上小鬧鐘,讓孩子當家長,來叫醒爸爸媽媽。
5、當一不小心遲到了,請家長不要幫孩子找理由推脫責任,要讓孩子意識到是自己的原因,并且明白遲到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6、大人的以身作則很重要,請為孩子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遲到,請不要再認為這是一件小事,無關緊要。因為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會使孩子終生受益的。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了孩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請家長朋友們多加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吧,作為家長的您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育兒觀念:讓孩子把責任感當成一種習慣
育兒觀念:讓孩子把責任感當成一種習慣
在家庭里,父母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把責任感當成一種習慣來對待,應該遵循以下4個步驟。
第一,作為父母,應該正確地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負有的責任.了解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肩負著不同的責任范圍,只有了解這些,才能及時地告知和指正孩子,讓他明白自己的責任所在,并認真地履行,逐漸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精神。
第二,對于孩子的所言所行,父母要有正確的認識,并且有客觀的評價,能夠明確地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感受,以此來感染和說服孩子,而不是過多地去指責孩子,這樣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第三,父母應該注重自己的言行,不僅要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還應該注重自己所采取的行為是否合適、是否恰當。只有根據(jù)孩子的特點,采取正確的方式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第四,當向別人表示問候時,先給對方一個微笑,這種效果比說上很多好聽的話語更有效。當獲得老師的贊揚時,要對老師微笑,以表示自己的感謝之情。
育兒觀念:當孩子面對“沖突”
育兒觀念:當孩子面對“沖突”
昨天下午去接孩子,孩子哭喪著臉,說受到了高年級孩子的欺負,問明情況后,即帶他回家.誰知孩子一路情緒發(fā)作,又是推又是搡,氣得我頓時把車往邊上一放,重重的把孩子教訓了一頓。因為在我看來,孩子的沖突很正常,并沒有到那種非去處理不可的地步,這么點小屁孩,他知道什么是沖突?不管別人是有意還是無意,他都會解釋是別人欺負他的??墒呛⒆拥囊痪湓捦蝗灰鹆宋业淖⒁?,他說:“媽媽,我已經被他們欺負很多次了,就是因為你不肯我去跟他們計較,他們才這樣放肆的!”我頓時楞住了,因為平時孩子不管跟我告什么狀,我一概對他說:“你自己去處理吧,你自己反省一下自己,自己肯定也有不對的地方!”突然感覺到今天孩子的話確實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這時,我耐下心來問他:“他怎么打的?”“我們在那里打球,他們也要在那里打,因為我們先去,所以他們沒有搶到位置,然后他們就憤憤不平的在那里罵罵咧咧,我本來是想離開了,可是我實在聽不下去了?。∷晕揖筒幌胱屗@么不懂道理的人我憑什么要讓他??!”“后來呢?”我接著問,“后來,他看我沒有走的意思,直接趁我不注意的時候從后面把我推倒在地上,你看我手上的這塊皮就是這樣硬生生的被水泥地插破的,我當時都沒有反應過來,想想怎么有這么殘忍的同學,他們是高年級的大哥哥??!”孩子邊說邊抹眼淚,一副很委屈的樣子。我頓時心揪了起來,先不去追究誰對誰錯.萬一孩子真的不注意,這猛的一推,后果不堪設想!我真的想馬上找下學校的老師,讓老師關照一下孩子,這真是個非常危險的動作。我正想掉轉頭去學校找老師談下,孩子一把把我拉?。骸皨寢?,算了,還是別去了,到時候你去找他們老師,老師肯定要懲罰他們,老師一懲罰,這個同學肯定要找機會教訓我們,以后更加要欺負我們了?。 毕胂牒⒆诱f的也有一定的道理,突然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真的好粗魯,每次孩子只要一告狀,不是被我狠狠的教訓一頓,就是讓他自己去琢磨,原來孩子在經歷著煎熬!而我卻沒能解開他的心結。晚上吃好飯,兒子與我聊天,我問他:“現(xiàn)在還恨剛才的那位同學嗎?”“還有點,但比剛才好多了!”“為什么?”我反問他。“畢竟我們也有錯的呀!就那么一個乒乓球臺,我們霸占了,他們就沒得打了??!但是我還是恨他下手太重了!”孩子就是孩子,一點都不會拐彎抹角。他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我沖兒子笑笑:“算了,原諒他們吧!畢竟你們玩的時間比他們長了很多,他們心里有點不服氣也可以理解呀!”“不過,媽媽,我覺得你還是要去跟我們學校的老師反映一下,因為這個事情不是出現(xiàn)一次兩次了,我經??吹礁吣昙壍耐瑢W欺負低年級的同學,但是我又不知道應該向誰去反映,我怕反映到老師那里,反而被老師誤會我事兒多!”孩子又開始憂慮起來?!昂玫?,我會去的,你放心吧!”為了解開他的心結,我只能這樣回答他。面對孩子的成長,真是什么樣的事情都會碰到,如果真的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讓我們去跟老師“匯報”,那么老師一天到晚就處理孩子們的這些所謂的糾紛都不一定忙的過來,可是這些我們大人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給孩子帶來了心理陰影。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先找班主任老師溝通一下,為了孩子們的快樂成長,也為了讓孩子們更加和諧的相處,我們大人不應該推卸責任,應該還孩子一片藍天!
育兒觀念:讓孩子告別小氣
育兒觀念:讓孩子告別小氣
和這群孩子相處已經兩個月了,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都會表現(xiàn)出小氣的特點。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覺和需求,從不考慮別人。他們總會說“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杯子”、“我的娃娃”“什么都是我的“……
現(xiàn)在的家庭里,父母將過多的愛給了孩子,即使是孩子的無理要求父母也會無條件的妥協(xié)。好吃的蔬菜先給孩子吃,好吃的水果先給孩子挑,時間長了,孩子就會以為自己是中心,不管在幼兒園還是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圍著我轉,造成了幼兒自私、小氣的心理。
當孩子出現(xiàn)了這些問題,家長應該和老師一起努力,抓住鍥機、及時教育。
首先,一個家庭要創(chuàng)造分享的家庭氛圍。而在學校里也要創(chuàng)造分享的學校氛圍,讓孩子學會分享??梢詮囊淮闶抽_始,開始孩子可能會哭或哀求。但是我們應該正確引導,不能讓步。只要一個孩子學會分享更多的孩子就會學習。
第二,讓孩子學會贈與。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大方的寶寶就要讓他學會贈與。在家里,父母可以鼓勵孩子把玩具、衣物等捐出來,讓他知道:自己的東西應該拿出來和與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在孩子做出好行為的時候父母應該及時肯定、贊揚。在學校里,老師可以鼓勵孩子把自己的零食、玩具拿出來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讓孩子享受分享帶給他的樂趣,并喜歡分享。
第三,要讓孩子學會等待,不要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對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適當滿足,對于不合理的或不能及時滿足的要求,要讓孩子學會等待,不能過分遷就。因此,父母和老師要有想法。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
第四,要引導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在很多活動中,需要好朋友之間互相合作,所以。讓孩子在合作后感受到做事情的成就感,體會到團結互助的快樂。這樣孩子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大方、共享的心態(tài)。
要讓孩子告別自私、小氣的心理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則,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孩子整天和父母在一起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孩子是我們老師和家長的希望,要讓這份希望茁壯成長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
育兒觀念:別處處讓著孩子
育兒觀念:別處處讓著孩子
宋xx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當她講到“如何促進孩子的情感發(fā)育”時,讓我感覺到身為幼兒老師職責的重大與光榮。
隨著421型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當然的變成了家里的掌上明珠。孩子說的話就是圣旨,家長們也習慣了對孩子處處謙讓,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母愛,父愛的溫暖。久而久之,孩子會自然而然的認為:我就應該吃最好的,我就應該玩我最喜歡的,我就應該是這個家庭的核心……
生活中充斥著這樣的場景。公共汽車上,坦然的坐在座位上的是孩子,母親卻在旁邊毫無怨言的垂手站立;飯桌上,最好吃的飯菜孩子一伸手就拉到了面前,家長也就自覺的縮回了伸向那菜的筷子;電視機前,媽媽正在饒有興致的看電視劇,孩子進來了,不由分說的換成了動畫片……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fā)生著,也許有些家長已經習慣了,習慣了“處處讓著孩子”。
其實,一個孩子站一路或坐一路對他的身體發(fā)育可以說是毫無影響的,但養(yǎng)成貪婪、自私的習慣卻是貽害無窮的。
孩子變得貪婪起來,謙讓的想法少了。一旦要讓他做出一些讓步,他就會感到十分委屈,一旦不能受到特別的照顧,他就會感到受到了冷落,他對被關注的要求大大提高,也就非常容易產生挫敗感。
一個愛子心切的母親為了滿足五歲的兒子的愿望,在寒冬臘月,跑遍了整個北京城去買香蕉,當母親說想吃一口香蕉時,兒子卻一把搶過香蕉說“這是我的,你不能吃?!?/p>
這就是你那捧在手心里的寶貝!這就是你那用一切溫暖培育出來的花朵!母親掩面而泣,但她是否知道,孩子這么自私都是她長期自我犧牲,處處讓著他的結果。孩子已經習慣了接受照顧,已經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已經習慣了母親的謙讓,孩子已經認為那才是最合理的。
讓孩子學會分享,讓孩子學會關心,讓孩子從小就在愛和貪欲之間做出明確的選擇。孩子學會了愛,第一個愛的會是我們,孩子學會了貪婪,第一個傷害的也會是我們。這需要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不要給予孩子過多的關注,也無需處處讓著他,要讓他們從小樹立起平等的意識。所以,當孩子用他們稚嫩的聲音說“媽媽,你吃一個”的時候,請接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