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讓孩子像孩子一樣的生活
發(fā)布時間:2020-10-15 教育孩子筆記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幾乎所有的家長在孩子一出生就為他們制定了周密的人生計劃,美其名曰“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的時間表上,很難找到“玩”和“娛樂”的字眼,有“玩”的地方也加上了“在玩中學(xué)”,對孩子來說,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就是學(xué)習(xí),似乎多玩一會兒將來就吃不上飯,整個教育仿佛就是一個無休止的成績比賽場。其實,“起跑線”的提法把孩子放在一個競賽的角度,對于孩子生命的自然成長是不公正的。
人生是一個過程,今天的快樂與明天的快樂至少是同等重要的??墒?,在“為了明天”的口號下,孩子許多現(xiàn)時的、當下的快樂被剝奪了。家長從小把孩子帶入激烈的競爭之中,對孩子諄諄教誨“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為了明天,今天一定要吃苦?!?/p>
我們的許多孩子過的根本就不是孩子的生活,孩子成了“微型大人”,孩子的生活世界也成了成人世界的翻版。很少有人關(guān)心孩子的興趣是什么,他們想干什么,他們該干什么。所有的人都認為他們不懂,他們需要引導(dǎo)。父母心里更清楚,我們只有一個孩子,我們輸不起,“搶跑”也罷,“犯規(guī)”也好,我們別無選擇。孩子取得了一點成績,父母便覺得成功了,一旦落后了,就覺得自己失敗了。
在父母的諄諄教誨下,孩子的眼光也始終盯著比賽的終點,人生道路兩旁的美景都錯過了。領(lǐng)先了很快樂,但不可能人人都領(lǐng)先,有的孩子盡了最大的努力還是落后了,于是,一個還未有機會領(lǐng)略童年快樂的孩子就非常輕易地成了一個失敗者,這種失敗感從小就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這決不是孩子應(yīng)有的生活。
我很同意巴金先生的觀點,孩子應(yīng)該有孩子無憂無慮的生活。應(yīng)該讓孩子有充分的時間去做小孩,有充分的時間去調(diào)皮搗蛋。孩子不僅是為了以后而存在的,不僅僅是為了長大成人,他也是生命的一個階段。孩提時代有獨立的價值,孩子就是快樂,就是單純,就是想入非非。孩提時代的快樂就在于自由的體驗,如光著腳走路、玩泥巴等等,大人可能不喜歡但對孩子卻很有意義。一句話,要讓孩子像孩子一樣地生活。
孩子需要教育,但是教育不能以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為代價。美國專家認為孩子十二歲起可以增加學(xué)習(xí)壓力,而我們的孩子在十二歲之前就已經(jīng)在各種各樣的競爭中“飽經(jīng)磨練”,被貼上了各種各樣的標簽。其實孩子有自己的心靈世界,他們的未來不是我們所能完全了解的。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
孩子屬于未來世界,我們所能做的僅僅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為他們的發(fā)展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讓孩子充分釋放內(nèi)心的愿望,讓他們在孩提時代像孩子一樣地生活,減少他們將來生命的遺憾,唯一要嚴的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習(xí)慣。一個身心健康、品行端正的孩子,絕對有信心和能力面對充滿挑戰(zhàn)的未來,將人生過得充實、豐滿?!網(wǎng)wW.551336.COm 合同幫幫網(wǎng)】
讓孩子像孩子一樣地生活,首先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今天,沒有快樂的今天怎么可能有幸福的明天?不要借口“為了明天”,犧牲孩子今天應(yīng)有的生活。讓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像野花一樣自然地成長。讓孩子像孩子一樣地生活,還要坦然面對孩子的今天,客觀地認識孩子,承認人是有差異的,允許自己的孩子在有些方面不如別人。孩子聰明、伶俐固然可喜,愚鈍、笨拙也未必不幸,只要心智健全,身心健康,他自有自己豐富的人生。
“世界上許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們的事情不能等待,因為孩子們的名字叫‘今天’”。這是一位詩人說的話,多么簡單明了而又富有哲理。健康快樂的童年是孩子一生成長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教育要為了孩子的明天,教育更應(yīng)為孩子提供一個美好的今天。為了孩子的明天,更為了孩子的今天,讓孩子像孩子一樣地生活。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觀念:怎樣讓孩子少看電視
育兒觀念:怎樣讓孩子少看電視我家的小孩,一到周末就特別喜歡看電視,仿佛周末就是為看電視而放的假。以前還小看一些寓教于樂的電視,比如愛探險的朵拉,動物救援隊員迪亞哥,鞠萍姐姐講故事,看起電視來目不轉(zhuǎn)睛,全情投入,和他說話都聽不見的,我們大人覺得小孩有求知欲,也就沒干涉太多?,F(xiàn)在念大班了,之前喜愛的電視節(jié)目已經(jīng)不再受歡迎,加上是個男孩子,爭搶好斗的心理更強烈,比較喜歡看一些打斗類的兒童節(jié)目,比如超能戰(zhàn)甲,戰(zhàn)斗陀螺之類的,雖然也是動畫片,卻很夸張,不實際,看電視的時候只見他手舞足蹈,比劃各種絕招,看完電視了還繼續(xù)比劃!經(jīng)常在一起玩的小朋友中也比劃絕招!這類的電視節(jié)目我們就不大愿意讓他看了。得想個辦法不讓他看,哪怕是減少也可以。后來有一天,小孩正在看電視,媽媽對他說你在觀看電視的時候,電視是在工作的,如果你播放的是打斗類的動畫片,電視的工作負荷就更大,容易燒焦的,可是他不愿意相信。繼續(xù)看。過了一會,媽媽到電閘那把墻插的電閘關(guān)閉了,看著的電視突然沒了,他大聲的問怎么回事啊,電視沒了,然后媽媽出來告訴他,是吧,我說看多了打斗類的電視節(jié)目電視容易燒焦的吧!那該怎么辦?。繘]關(guān)系的,等一會電視就會恢復(fù)正常,以后只要少看打斗類的節(jié)目,電視就不會燒焦的。如果再多燒焦幾次的話,這個電視機就會沒用的。經(jīng)過這次,之后小孩在這方面的確是好了許多!
育兒觀念:生活中讓孩子懂得了“謙讓”
育兒觀念:生活中讓孩子懂得了“謙讓”
從小培養(yǎng)孩子謙讓意識是十分重要的。每個人理解謙讓的含義是有所不同的。我認為過分的謙讓有時反而會成為一種懦弱,甚至對自己喪失信心,把自己不喜歡的強加給別人,還美名其曰“謙讓”,豈不是扭曲謙讓?要讓其懂得,真正的謙讓是雙方都高興、都情愿、都為這件事而感到高興,而不是強加于別人。
我兒子天天對于文字“謙讓”他就不解,而于現(xiàn)在的分享他就知道。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只有從生活中發(fā)生的事去給他講解,讓他去理解“謙讓”他就會很開心的做好眼前的事情。
例如:有一次家里來了天天的朋友(格格姐姐),那天我就做了孩子們最愛吃的雞翅,當我把雞翅端上桌的那一刻,兩個小家伙都不約而同的向“雞翅”進攻,大家都急著搶大個的,竟然為了一個大個的雞翅僵持了很久,誰也不讓誰。這時站在旁邊的爸爸說:“哎呀,雞翅怎么哭起來了?”孩子們一聽都愣住了,趕緊縮回了手,好奇地望著爸爸。“你們想不想知道原因???”“想?。 卑职钟眯‰u的口吻說道:“你們都喜歡大個的,不喜歡我小個的,我心里當然難受了,你們別看我比較小,但我的營養(yǎng)價值一點也不比它們差?。 毙∨笥褌兌忌斐鍪秩ツ眯€的了,“謝謝你們,我現(xiàn)在開心多了,如果以后你們不爭搶,互相謙讓一下,我會更加高興的。”就這樣孩子們都開心地用起餐來,這邊天天說著:“姐姐,你是客人,你吃這個大的,我吃小的。”我順口接了一句:“天天,你真棒!”“因為我是男生呀?!碧焯斓倪@一回答逗笑了在場吃飯的客人們。
通過那次事情以后天天有了較大的轉(zhuǎn)變,懂得與別人分享,遇到矛盾時會彼此謙讓,而且在外面玩時更加會照顧好弟弟妹妹。
請讓孩子像孩子一樣長大--18個你想不到的教育觀點
沒有游戲的童年是暗淡的,沒有嬉鬧的童年是灰色的。你是否也曾為孩子的調(diào)皮、搗亂、不聽話、搞破壞……而煩勞不已、對此板著一張臉抱怨過呢?你是否也曾強求你的孩子做“超人”,鋼琴、美術(shù)、英語……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還在指望他做“成人”,承擔維持家庭團結(jié)的使命,更期望把他養(yǎng)成一個十足聽話的乖乖小孩呢。請收起您的抱怨聲,放棄這些美好的愿望,讓我們的孩子做孩子、讓我們的孩子像孩子一樣快樂成長吧。
觀點1、孩子有壞習(xí)慣時,如果媽媽的接納方式得當,壞習(xí)慣會自然的消失。
觀點2、言語有一種能量,你說孩子是什么,孩子就會成為什么。更重要的,你覺得孩子是什么樣子的,正好是你內(nèi)心中認同的那部分,最后,孩子他就會真的成為你說的那樣。
觀點3、我們對他人的感受,實際上是我們自己內(nèi)心的反射。一樣的,在對待孩子時,我們實際上是在面對一面鏡子。
觀點4、不是問題抓住了家庭,而是家庭抓住了問題。
觀點5、父母同樣受到文化、家族力量的影響。在孩子面前,我們首先要做的,是重新審視自己。
觀點6、孩子的問題,不一定是父母本身的責(zé)任,而是父母說話的方式造成的。
觀點7、一個瘋狂的孩子后面,必定是一個瘋狂的母親。母親的很多信息不是通過言語來傳輸?shù)?,母親通過與孩子共處的生物場去影響孩子。母親內(nèi)心的寧靜、穩(wěn)定對孩子十分重要。
觀點8、孩子5歲時突然對外部世界發(fā)生很大的興趣。家長要好奇的、欣賞的看著孩子他在干什么,不要忙著糾正他,阻止他、教育他。用文字去干擾他,而不是去評判他的對錯。
觀點9、孩子在5歲前,對語言的理解是比較難的,對孩子太多的價值觀、對錯的判斷會讓孩子感覺爸媽不喜歡他。
觀點10、左腦的東西都是需要用語言描述的,右腦的東西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當我們過早的開發(fā)孩子的左腦時,孩子就習(xí)慣于用語言去描述他的所見所聞,但是他所能夠描述的僅僅是他感受到了的極小的一部分,所以當他在用語言描述時,他就已經(jīng)喪失了很多東西。
觀點11、當孩子在涂鴉時,千萬不要讓他去學(xué)畫畫,因為當他要畫出被別人認同的畫時,他就會對繪畫失去興趣。我們的教育是讓他保留他的那份天份,而不是去發(fā)展他的什么潛能。你教他什么,他就會失去什么,因為他喪失了他原初的東西。
觀點12、在孩子沒有學(xué)會分類之前,不要讓他認字。過早的認字會讓孩子喪失掉他的圖形思維。文字思維是趨向于簡單化,而圖形思維則是需要大量神經(jīng)參與工作的。一旦孩子過早的認識字,他就會僅僅發(fā)展文字思維而喪失圖形思維。他就會習(xí)慣于用簡化的、概括性的文字去描述世界,而這種描述是極不完整的,因為他只能用文字描述,而不能很好的畫出來。
觀點13、不要讓孩子在學(xué)習(xí)中感到不舒服,要讓他有快感,不要在孩子學(xué)習(xí)時批評他的坐姿,寫字潦草,等他學(xué)完之后再說。
觀點14、投射性認同:媽媽關(guān)注孩子的什么,孩子就會成為什么!你關(guān)注他撒謊,而且只關(guān)注他撒謊的行為,而且每次你都能找到他撒謊的堅實的證據(jù),那孩子就會認為他自己就是一個說謊者。
觀點15、陪孩子學(xué)習(xí)、讀書,孩子用的不是自己的智商,而是用了你的智商。你唯一不能幫孩子的是幫他讀書。
觀點16、在學(xué)校里學(xué)到的知識少的可憐,而且大多數(shù)將來都用不著,鼓勵孩子多看書,看各種各樣的書。
觀點17、一個不服從規(guī)則的孩子就是一個創(chuàng)造規(guī)則的孩子。外在的規(guī)則越少,他自身自在生成的規(guī)則就越多。只給孩子一條規(guī)則:尊重爸爸媽媽就足夠了。
觀點18、“早戀”本身并不會給孩子產(chǎn)生壓力,真正的壓力來自家長和老師對他們“早戀”的態(tài)度。做家長和老師的面對孩子的“早戀”大驚小怪、如臨大敵,強行壓制,這才是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育兒觀念:讓孩子做選擇
育兒觀念:讓孩子做選擇當我們買一個新手機時,往往還要在網(wǎng)上泡幾天的論壇,了解、對比手機的性能、功能、用戶體驗、注意事項等。然而很多做父母的直到孩子出生都沒有仔細了解應(yīng)該如何照顧孩子,學(xué)習(xí)如何在家庭里面教育孩子。如果每個父母都能在生孩子之前學(xué)習(xí)這門課,就必定少走許多的彎路,減少許多的痛苦,對孩子而言,必定對他們形成良好的身心健康帶來莫大的益處??上Т髮W(xué)里沒有教,在社會上也沒有這樣的父母學(xué)堂,除了醫(yī)院里講解的那點育兒知識。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講過“幼稚時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什么習(xí)慣、言語、技能、思想、態(tài)度、情緒都在此時期打下基礎(chǔ),它是決定將來人格、體格的重要因素。”而對孩子而言,0-3歲基本都是在家里度過,3-6歲雖然開始了幼兒園的學(xué)習(xí),但是每周2/3的時間還是跟家人在一起的。孩子受家人的影響是非常深刻和長遠的,俗話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真是不錯的。學(xué)了這個課程就了解到對幼兒的教育不能專注在知識方面,除了知識以外還可以教什么,其實是很多的,而重點應(yīng)該在培養(yǎng)孩子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基本能力、習(xí)慣方面,再提升一些就是品格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些是孩子可以終身受用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就是父母了。只有父母成為專家型父母,孩子才能夠不落于平庸,孩子的起跑線是在父母這里的。有了正確的目標,學(xué)會科學(xué)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才能使家庭教育不走錯方向,使孩子一方面擁有快樂的童年,一方面又為一生發(fā)展打好基礎(chǔ),也使父母可以越來越輕松,真是一石幾鳥的好事情。另外,了解了孩子不同階段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父母遇到各樣事情就不再手忙腳亂、不知所措。而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并施加正確的引導(dǎo),給予充分的支持。父母在孩子心中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形象,不僅是父母,更是良師益友。特別到孩子青春期的時候,雖然有叛逆心理,但仍會覺得父母是可以信賴的人。許多實用技巧的稍加使用就會成為父母跟孩子關(guān)系的潤滑劑。有位老師講到一個提供選擇的例子——假如你兩歲半女兒不肯穿衣服,你可以說:“你是先穿上衣,還是先穿褲子?”假如你正拜訪一位朋友,到該告辭的時候了,而你一歲半的兒子玩興正濃,他說:“不回家!”你抱起他,他開始大叫:“放我下來!放我下來!”你可以說:“你想要我抱著,還是讓我拉著?”我就在自己女兒身上嘗試,她經(jīng)常不愿意刷牙,我就準備了兩個牙刷,問她:“你要用黃色的牙刷還是綠色的?”或者讓她選擇坐著刷還是站著刷。她就很樂意了。另一方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我也不是總是進行限制了。比如前幾天回到家,看到她手里拿著一個EPS泡沫板,用手指扣著,泡沫就掉得滿地都是,她自己還很開心。我本來準備制止她,想了一下這樣不一定有好的效果,這也是孩子的一個學(xué)習(xí)過程,于是就對她說:“寶貝,你玩這個好像很開心??!但是你看你扣下來的泡沫搞得到處都是,地板都臟了。爸爸允許你玩這個,但是你要答應(yīng)爸爸在玩好之后,把底板打掃干凈。而且必須在吃晚飯之前打掃干凈,否則就不能吃飯喲!”結(jié)果女兒就答應(yīng)了。但是玩過之后就忘記打掃了,我就把掃把和簸箕塞到她手里請她打掃。經(jīng)過一番掙扎和我的幫助之后,地板就干凈了,我們都很開心。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的好處是可以同時建立他們的責(zé)任意識,知道承擔所做事情的后果,有助于形成自強、自立的個性,在未來可以勇敢的面對各種挑戰(zhàn),同時可以更好的對人生中許多重要事情做出正確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