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反思:“不關(guān)注”也是一種育策略
發(fā)布時間:2020-10-10 幼兒教育反思筆記 幼兒教育隨筆 幼兒教育知識一天下午,我班在地墊上游戲。孩子們有的在玩鱷魚蹺蹺板,有的在滾圈,有的在滾輪胎,忙得不亦樂乎。
過了一會兒,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小女孩不再玩器械了。都把上衣脫下來,扎在頭頂上。咦,她們在干什么?我躡手躡腳地悄悄地走到她們背后,聽聽她們說什么。只聽潔潔大聲說:“我是原生態(tài)歌手,我演唱一首苗族歌曲!”然后她就神氣地哼哼地唱起來,也聽不出唱出什么,但卻聽得出很投入?!爸x謝大家!”潔潔唱完后深深地鞠了一躬。這時,馨馨急忙跑上去,頭上扎著她自己的白色半袖褂子,皮膚黑黑的,嗬!還真像一個西北的原生態(tài)歌手!“我也是唱原生態(tài)的,我唱了啊—啊—嗬—嗨—吆—”,原汁原味的利津?qū)嶒炓挥椎脑鷳B(tài)歌聲悠揚地飄蕩在空中。沒等馨馨下臺,敏敏頭扎花小褂,腰系著潔潔的絲巾,手拿著用報紙卷的“話筒”,蹦蹦跳跳地上來了:“我是云南白族的,我給大家唱一首原生態(tài)的歌!”然后就吱吱呀呀地邊跳邊唱起來。“我們來伴舞吧!”潔潔又提議道?!昂冒?!”孩子們在敏敏旁邊跳起來。我笑咪咪地望著他們,正聽得入迷。“唉,老師來了!”潔潔小聲地說。孩子們呼啦一下子都圍過來說:“李老師,我們正在舉行青年歌手大獎賽呢!好聽嗎?”“好聽極了,我都陶醉了!你們都唱得什么歌?”“原生態(tài)的!”馨馨搶著回答?!跋旅嬖撜l了?繼續(xù)比賽阿。”我熱情地巡視著?!霸搨ニ嚵?!”孩子們一起把偉藝推到了前面。偉藝是個羞澀的小女孩,雖然她也打扮好了,頭上插著幾朵小黃花,腰里也系著一件小花褂,可看見我在這里便忸忸怩怩地不肯上來?!皧W,李老師還有事呢!剛才珩珩邀請我和他們一起進行滾輪胎比賽,我走了啊,你們繼續(xù)唱吧!”我編了一個理由就走開了。我走到遠處偷偷地望去,看到偉藝又唱又跳,投入極了。隨后孩子們又輪流進行比賽,又不斷有孩子加入進來,場面熱烈而有秩序。YJS21.cOM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jié)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shù)淖灾鬟x擇和自由活動時間?!焙⒆觽冏园l(fā)游戲是開放的,放松的,自由的,許多害羞的孩子也敢于表現(xiàn),有時老師的介入只會引起孩子的緊張,不自然。如偉藝就因為我的在場而不敢上臺表演。這時,我果斷地選擇了離開,采取了不關(guān)注的態(tài)度,從遠處欣賞,還給孩子們本應(yīng)屬于他們的自由的放飛想象的天空,讓他們更隨意一些,更放松一些,更自由一些。因此,老師們,該放手就放手,有時,游戲只需孩子們自己參與;有時,“不關(guān)注”也是一種教育策略;有時,只需我們遠遠觀望,遠遠欣賞這一道美麗的風景。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編輯推薦
放手也是一種教育
吃完小點心后,浩浩小朋友問我:“老師現(xiàn)在到區(qū)域里去玩,不要插牌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名字的區(qū)域牌子,每個區(qū)域有規(guī)定的人數(shù)。)好不好。”“好的,你們會守規(guī)則嗎?”“老師我們會的”孩子們看著我說的。他們都到自己喜歡的區(qū)角里玩了。
玩了一會兒工夫,有些孩子超出區(qū)域規(guī)定的人數(shù),爭了起來。都要玩我特意準備的新材料花生夾。我在傍邊看著他們怎樣處理,結(jié)果他們采用“石頭、剪刀、布”方法,決定人數(shù)。我用表揚眼神來肯定孩子們的做法。
在數(shù)學區(qū)里,我用線、用彩色的花生夾串起來的樣品,還把回形針以方便孩子們的使用。
“這些東西是用來做什么的呀?”幾個孩子對著這些漂亮的材料討論了起來。
文文小朋友說:“我知道,這是用來串項鏈。”
偉偉小朋友說:“這個線是放在娃娃家里的?!?/p>
還有許多小朋友說:“這些花生怎么玩的。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著,而我只是用信任鼓勵的目光微笑地看著他們,于是她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猜測開始了大膽的嘗試。開始她們一起用花生夾來串項鏈,可是沒有顏色的搭配。我就以商店采購員的身份出現(xiàn):“這些項鏈就不夠好看,要是在顏色上排排隊呀,我把你們設(shè)計好看的項鏈全部收購?!庇谑撬齻兙烷_始想別的主意了。不知是誰提出:“把它紅、黃、藍就可以串成項鏈了?!边@個提議立即得到大多數(shù)孩子的認同。隨后她們都認真按照自己的想法串成一條條漂亮的項鏈。當她們把自己親手制作的項鏈掛在脖子里,套在手腕上的時候,我從她們滿足的笑容里讀出了孩子們自我陶醉,自我欣賞的幸福。
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一味地約束孩子,不許這樣、不許那樣------孩子在教師的高控制下,模仿學習,缺乏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這就是“放手”帶給我的感悟。放手不僅讓孩子有了自我發(fā)揮的空間,更能激發(fā)孩子自主的學習的積極性和增強她們的自信心。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更多的對孩子施行“放手”的原則,讓他們的個性充分表現(xiàn),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自己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樂趣!
表揚孩子也是一種教育
潔潔媽媽常常有意識地表揚和鼓勵潔潔:“潔潔真聰明??!”“潔潔真漂亮?。 笨墒牵罱覀儼l(fā)現(xiàn)潔潔變得愛翹尾巴了,總認為自己比別的小朋友都好,做什么事情都會自我表揚,聽不進其他人的批評和意見。有一次,旁邊的小朋友隨口說潔潔太黑了,沒有玲玲漂亮,潔潔竟然氣得拿玩具扔別人!看到這樣的情況,我不由的思索起來,在幼兒園中我們也提倡要多鼓勵多表揚,那怎樣的鼓勵和表揚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呢?
表揚一,整體性的表揚
就是對幼兒做出一種整體性的判斷,強調(diào)他個人的能力,如“某某真聰明!”“某某真能干,加油!”“你真棒!”
表揚二,強調(diào)過程的表揚
幼兒在完成某一任務(wù)或從事某一行為的過程中,對他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運用的方法進行評價,強調(diào)他的努力。如“你真努力!”“你今天很認真,不錯!”“這件事情你做得挺好,因為動了小腦筋!”
表揚三,強調(diào)結(jié)果的表揚
即對幼兒某種行為的結(jié)果進行反饋和評價,強調(diào)他的成績。如“全答對了,很好!”“今天你玩玩具的時候沒有去爭搶,真好!”“你今天吃飯很快很干凈,不錯哦?!?/p>
經(jīng)常受到強調(diào)過程的表揚的寶寶逐漸理解到,某一行為并不等于對自己能力的全面肯定或否定,除了“完成”,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運用的方法也是值得贊許的,哪怕是失敗了,他也不會覺得自己不夠聰明,而會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下次做得更好些。這樣,寶寶逐漸學會了直面困難,勇于克服,學會了不以成敗論英雄,也學會了勇敢地承擔失敗。
教育隨筆:工作也是一種修行
教育隨筆:工作也是一種修行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一個創(chuàng)造鞋子的人,要去了解和感受那些穿鞋人的感受和需要。
在紅黃藍事件中,教師用極端手段讓孩子聽話不是愛,威脅孩子不是愛,這不是教育而是管教。愛是深切的理解。在孩子發(fā)生矛盾或是犯錯誤時,我們處理孩子事情應(yīng)換位思考,寬容處理。沒有不犯錯誤的孩子,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去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引導孩子區(qū)分對錯,讓孩子知道錯在哪里,承認錯誤并改正就好。周恩來都說過“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復錯誤”,對于一個成年人都避免不了犯錯,何況是一個正在接受道理與認知的孩子??謬樑c威脅只會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犯同樣的錯誤,而得不到真正的認知、成長與改變。
你是否也曾發(fā)現(xiàn)當你用好心情去做事時,一切進展都會水到渠成,幾乎避免了破壞性的發(fā)生,然而當你心情很糟糕,往往事事不順,不好的事情都接踵而至。同樣我們在對待孩子時和善、耐心、公平這樣能使幼兒心情愉快,孩子們也會開心快樂的進行一日活動,聽進去你的活動安排,喜歡做活動中的事情。我們白天圍著孩子工作轉(zhuǎn),下班后也會產(chǎn)生種種家務(wù)事,過得充實而又忙碌,避免不了都有煩惱,但我們要替生活中的情緒找到合適的宣泄渠道,不帶入工作中。如果遇到難以處理的局面,先冷靜下來,過一會情緒好了再進行處理。
“虐童事件”的刷屏讓我們被推到風口浪尖,都很無奈更加無助,但個人代表不了群體,個案代表不了全部,百萬分之一代表不了百分之99.9999。在這個寒冷的冬季,仍有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您知道后一定會暖化您那早已充滿偏見與冰凍的心。
“我愛的第一個孩子不是我的孩子”,這句話說出了多少幼師的心聲。作為同仁你一定深有體會,幾十個孩子和自己在一起,任何時候都不能有一個孩子脫離自己的視線,神經(jīng)總是緊繃的,怕孩子摔跤,怕孩子打架,怕孩子發(fā)生意外。吃飯時要顧及到每一個孩子的需求,有的要添一兩次,有的一口都不肯吃,這時你還得去猜他的想法,根據(jù)他的情況給他講道理,哄他吃菜、喝湯不挑食。曾經(jīng)安靜的女神們只有在給小朋友講故事時,有時候會變成一只兔子等等......愛是師德素養(yǎng)的重要表現(xiàn)。每天清晨一個個大大的擁抱,激發(fā)整日的工作動力?!霸缟虾茫б粋€?!边€記得剛?cè)雸@時張開雙臂蹲下去迎接孩子,他的害羞,生疏與閃躲,每天堅持拉近與孩子的情感,直到現(xiàn)在遠遠地聽到一聲“阿姨,早上好”,奔跑而來的擁抱,趁我不注意悄悄地撓撓我……暖暖的幸福充斥著每一個清晨。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我們不斷的加強學習,提高素養(yǎng)。按照《教師職業(yè)道德》嚴格要求自己,尊重自己的工作,了解幼兒,循循善誘,建立平等的師幼關(guān)系。更新觀念,努力創(chuàng)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要用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欣賞孩子,用一顆溫暖的心去感化孩子,理解孩子,用善良的底線去尊重孩子。真正的幼兒園老師對孩子就是這樣“無論你調(diào)皮還是可愛,我都視你如珍寶?!弊詈螅肝覀兊暮⒆佣荚趷鄣年柟庀陆】党砷L。
教育隨筆:等待也是一種美好
美術(shù)活動開始了,希希小朋友馬上坐到了美工區(qū)的畫架旁邊,“老師,我想畫一個彩虹。”我點點頭。剛畫沒幾筆,碩碩跟秋語就搬著椅子坐在蛋蛋旁邊?!跋O#覀兛梢钥茨惝嫯媶??”碩碩試探性的詢問,得到的是希希肯定的答復:“可以啊?!贝T碩跟秋語湊的更近了。“哇,這個彩虹真漂亮!”“這個是什么?”三個好朋友不停的詢問著。不一會兒希希的作品就完成了,小伙伴們稱贊了一番。碩碩迫不及待的重新拿起一張紙開始畫起來。安靜的秋語一直坐在旁邊繼續(xù)等待碩碩的創(chuàng)作。旁邊的達達停下了自己手中正在畫的小人,也加入了欣賞等待的大隊伍。碩碩很有耐心的拿著畫筆,欣賞的人也很有耐心。就這樣,幾個好伙伴輪著,每個人都在畫紙上創(chuàng)作了自己的作品。生活中的等待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等待分為消極等待和積極等待。在美術(shù)活動中,學會欣賞他人的作品也是美術(shù)活動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欣賞活動如果是被動的,很容易造成消極等待現(xiàn)象。本次活動中,這幾個小朋友主動的扮演欣賞者的角色,在等待的過程中還不停的進行語言上的交流。
愛玩游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游戲一直以他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的孩子。這種個別化的教育形式既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又滿足了幼兒個體發(fā)展的需要。小游戲的特點是游戲規(guī)則簡單,可以隨時開展,并且幼兒可以自由組合,自主游戲,如開展猜謎游戲、表演游戲、手指游戲等。教師還可根據(jù)幼兒建議編出新的游戲,滿足他們的興趣需求,也可讓幼兒自己編出一些簡單游戲,安排合適時間進行活動,這樣既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提高了幼兒游戲的興趣,又發(fā)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所以,小游戲適合在過渡等零散的時間來玩耍,來替代幼兒的消極的被動等待。
一日生活中無論教師怎樣避免,等待的現(xiàn)象只能減少,還是不可避免。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學會如何積極的等待,鼓勵和支持一日生活中出現(xiàn)的積極等待的想象。
不理睬也是一種方法
開學有一個月了,今年剛?cè)雸@的小班孩子漸漸適應(yīng)了幼兒園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學習和生活開始步入正規(guī)。
但是每個班總會有幾個特殊的小朋友不能很快融入集體中,有的性格、脾氣特殊,有的在飲食上有比較嚴重的問題。
因為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的個性也不同,有的活潑開朗、有的調(diào)皮大膽。
卓箐小朋友就是一個特別的孩子。
現(xiàn)在剛來的小朋友都能跟老師走隊、還會唱歌做游戲了,他在旁邊就是默不作聲,一動也不動。
贊美批評都無濟于事,我們想了很多辦法都不行,沒有效果。
說急了,他就大哭了,真的沒有辦法了。
我想就任由他去吧,免得逼急了,再不來上幼兒園了。
于是在每次活動時,我就不再去強調(diào)他了,但是時不時的會多注意一下。
過了幾天,在一次做早操時,當我的眼光掃過圓圓時,發(fā)現(xiàn)他居然也在跟著做操了。
我真是高興極了,一個困擾了我多時的問題竟然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
事后,當我認真的思考這件事時,我才突然意識到:對待不同個性的孩子不能用相同的教育方法,像卓箐這種靦腆害羞的孩子,不要太去關(guān)注他。
因為這種性格的孩子不希望成為大家的焦點。
所以,有的時候“不理睬”也是一種辦法。
根據(jù)不同的個性、特點采取不同的方式,才會收到好的效果。
這是我的點滴見解。
教育隨筆:磕磕碰碰也是一種成長
在代班的這么多年中,看著這么小、這么可愛的孩子時,母性的光輝和教師的職責也深深地提醒著自己一定要保護好他們。然而,在集體中難免會遇到磕磕碰碰,在不同的角色中,有著不同的看法。我試著從家長、從孩子、從老師的角度分析,仍然覺得:磕磕碰碰也是一種成長。我想和大家來談一談:孩子們在生活中、在集體活動中“磕碰”到,家長應(yīng)該怎么辦?
離開了父母時時庇佑的港灣,在度過分離焦慮,逐漸適應(yīng)幼兒園的生活后,他們就會像一匹匹小野馬一樣,逐漸被幼兒園的新鮮所吸引,他們跑、跳,他們高興地尖叫,玩的不亦樂乎。但接踵而來的是在所難免的磕磕碰碰,腿上青一塊,臉上劃一下…
其實,在幼兒園,老師組織一堂課,都會全面考慮安全因素、活動量,制定安全目標,讓孩子們在安全的空間里活動。幼兒園也為了孩子們減少磕碰現(xiàn)象,做了各種安全措施。幼兒園更是配備了校醫(yī),隨時為孩子們處理。
孩子年齡小,疼痛神經(jīng)不是特別發(fā)達,轉(zhuǎn)移注意力也快,所以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受傷了;有的孩子絆倒后會使勁的大哭,也許并不疼,但是孩子認為自己摔倒了就是受委屈了,撒嬌的慣性使其大哭;也有的孩子會主動跑過去給老師報告。但是只要不是特別嚴重的傷,孩子都會一笑了之……
其實,大部分家長是比較通情達理,認為這些小磕小碰是在所難免,在磕碰后及時與孩子溝通,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當孩子意識到原來自己的某些行為會給自己帶來傷害時,孩子一定會學會以后怎么保護好自己。提醒孩子以后活動注意安全,從自身出發(fā)內(nèi)歸因是明智和有效的教育手段。我們也相信這樣的教育方式會使得孩子更加懂得保護自己。有些家長在孩子受傷后喜歡上演大鬧幼兒園的大戲,可是這樣做,受傷的不僅是幼兒園和老師,還有我們要努力想要呵護的孩子們。將責任歸結(jié)于別人,只會讓孩子潛意識里覺得自己受傷和自己的行為沒有關(guān)系,都是他人原因造成的。這樣的意識形態(tài)下孩子學會了推卸責任,他們也會變得越來越不能承擔自己應(yīng)有的責任。責怪老師,也是家長溺愛孩子的慣用的方法,他們認為孩子磕到摔到老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要為孩子負責。其實,孩子很小的磕碰是很正常的,老師很難時時關(guān)注到每個孩子,老師也只能是盡量讓孩子們在安全的空間里活動,并且把孩子受傷的程度降到最輕。
兒童期家長對孩子身上的傷的不同的處理方式,決定了以后孩子處理解決事情的方法。一個人的成長取決于其承擔責任的多少。希望孩子學會保護自己,茁壯成長。
幼兒語言發(fā)展教育中的六種引導策略
-->
幼兒語言發(fā)展水平不同,在傾聽、表達的過程中表現(xiàn)也不一樣。教師遇到具體問題時,應(yīng)如何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呢?我們通過研究與實踐,歸納了六種引導策略。
1.當幼兒發(fā)音不清楚時不急于糾正。
幼兒語言器官及其機能的發(fā)展還不夠完善,個別字、句說不清楚很自然。幼兒語言的發(fā)展是在交往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教師如果以傳授知識為主,一味地糾正幼兒說話時的發(fā)音,幼兒非但一時難以發(fā)清楚字音,還會因此喪失說話的勇氣和信心,影響語言的發(fā)展。因此,當幼兒發(fā)不清楚字音、說不清楚語句時,我們不急于糾正,也不一味放任,而是在鼓勵為主的前提下,變換場合與方式,讓幼兒在不經(jīng)意間學習、模仿老師和同伴的發(fā)育,改正自己表達時欠妥的地方。
2.當幼兒答錯問題時不馬上予以否定。
我們觀察發(fā)現(xiàn),幼兒答錯問題有多種原因:有的沒有理解問題,有的沒聽清楚教師問什么,有的站起來一時緊張,有的根本沒有聽教師講話。因此,教師遇到這些情況時要敏銳地進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論??梢杂靡龑У姆椒ā澳阍傧胍幌搿?,可以用重復的方法——“老師再說一遍問題”,可以用安慰的方法——“別著急,想一想再說”,可以用規(guī)勸的方法——“你可要注意聽,不然就會說錯了”。不急于否定、批評幼兒,就是讓幼兒敢說,給幼兒鍛煉的機會,使幼兒在嘗試錯誤的同時,獲得語言發(fā)展。
3.當幼兒回答不出問題時不過于著急。
幼兒回答不出問題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根據(jù)具體情況,調(diào)整引導的方法。如,有的幼兒站起來不敢說,教師可采取鼓勵的方法,但有時幼兒還是不說,教師則可采用轉(zhuǎn)移問題的方法——“等一會單獨和老師說好不好?”“回家把答案告訴爸爸、媽媽,好嗎?”……有的幼兒雖然站了起來,但回答吃力,此時教師可降低問題的難度。有的幼兒忘了教師提問的問題,或根本沒聽教師講話,教師也同樣要采取穩(wěn)妥的方法加以引導,如可以把問題重復兩遍。那種“快點說”“沒想好就別說’等消極的語言,會大大挫傷幼兒說的積極性。
4.當幼兒傾聽不專注時不強求統(tǒng)一。
幼兒傾聽不專注,除了與年齡特點有關(guān)外,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如身體不舒服、情緒不好、對活動本身不感興趣。教師如果忽視了這些情況,對所有幼兒統(tǒng)一要求,就會使這部分幼兒產(chǎn)生抵觸情緒,從而不愿參加語言活動。因此,我們視不同情況區(qū)別對待,允許個別幼兒有些“自由化”的行為,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
5.對表達能力強的幼兒不過多地、空洞地表揚。
表達能力強的幼兒易受到老師的喜愛,在教育活動中,老師給予的注意、表揚較多。通過研究、實踐,表們認為幼兒表達能力強,是由于其語言發(fā)展水平略高些。我們不應(yīng)把這類幼兒與其他幼兒的差距作為表揚的依據(jù),而應(yīng)該看這類幼兒是否在自己原有的基礎(chǔ)上有進步,有提高。因此,教師表揚的依據(jù)是幼兒語言水平的實際提高。此外,教師表揚的次數(shù)要適宜,內(nèi)容要具體,要讓幼兒知道好在哪里,便于激勵幼兒向更高的語言水平發(fā)展?!澳阏f得真好!”“真不錯,我們給他拍拍手!”此類空洞式的表揚,對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沒有更多價值。
6.對不肯說、不愛說的幼兒不忽視。
不肯說話、不愛說話的幼兒,往往對所要回答的問題心里非常明白,但因多種原因,如性格內(nèi)向、膽小、緊張或口吃等,不愛表達。對這類幼兒,我們更多是在日常生活中給予關(guān)心、理解、引導與幫助,而不是簡單地教幼兒說,讓幼兒說,甚至忽視他們的存在。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接近幼兒,逐漸進行語言溝通,使幼兒逐步產(chǎn)生想說的愿望,并慢慢地敢說、愛說。如,我園有一個小朋友剛來園時不說話,遇事“以哭代語”,老師只能根據(jù)她的表情、動作揣摩她想干什么。一旦老師猜對了,她就會停止哭。于是,老師決定從猜入手,當她不哭時,再用語言強化。如,“你是不是想玩這個玩具?”當她點頭認可后,教師問:“你知道這個玩具叫什么嗎?”她回答:“知道?!薄跋麓文愀嬖V老師想玩這個小汽車,好不好?”逐漸地,這個小朋友情緒放松了,哭聲減少了,開始用語言和教師交談了。
幼教隨筆:玩也是一種學習
幼兒園是一個群體,在這個群體中,交往無處不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豐富多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存在著交往、合作的機會。教師應(yīng)及時給予指導,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愿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個好人緣!
一、玩也是一種學習
常常聽到家長這樣數(shù)落自己的孩子:“你怎么光知道玩,什么也不學,什么也不會!真沒出息”。不少家長認為小孩子玩過家家,玩泥工,做手工等是幼稚無知。而孩子們講故事,背兒歌,寫漢字,寫數(shù)字,學加減法,才是正經(jīng)事,才是到幼兒園的真正目的,才是真正的學習。
在和家長談話時,常??梢月犚娂议L建議老師要多要求幼兒,多學幾首兒歌,多寫幾個數(shù)字。他們把超前的知識學習當成早期智力開發(fā),以為這才是成材之道,殊不知,這恰恰是幼兒教育的誤區(qū)。
隨著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改變,我們幼兒園教育,更注重給幼兒游戲的機會,也就是玩的權(quán)利。幼兒園的孩子,其年齡特征就是要讓游戲成為孩子的主要活動。以前一部分教師和家長都認為,上課才是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手段,只要通過上課來學習各種知識,而忽視了通過游戲活動,通過幼兒主動的玩,來讓幼兒發(fā)現(xiàn)、嘗試、探索以及積累知識和經(jīng)驗,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更好的、更自然的展現(xiàn)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能力。
區(qū)角活動是幼兒園的一個重要的游戲內(nèi)容,它讓幼兒有機會,有條件,通過玩的方法,去模仿成人的活動,去滿足幼兒的好奇心,也讓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得以很好的發(fā)揮。有時,孩子們在游戲中自然的語言交流,能讓我們教師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閃光點。
家長們,玩也是一種學習,幼兒的智力發(fā)展可塑性是很大的,超前的知識訓練也許會有短期效應(yīng),但其后的發(fā)展未必像某些家長所期盼的那樣超乎尋常。
所以,尊敬的家長,請讓你的孩子多玩一會吧,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玩的條件,讓他們在玩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二、孩子們都對“他”不滿
我們班有一個孩子個人衛(wèi)生很差,在平時的表現(xiàn)中也很不敢恭維。所以他也經(jīng)常得到老師的批評,其他的小朋友也對他不屑一顧。孩子們也經(jīng)常告他的狀。有時孩子們會異口同聲地告他這個那個的。我感到真是有點兒納悶,為什么小朋友會整齊一致地對他
這么不滿呢?思量良久,我想原因也許會有好多,當然我想到了自己對他的教育方式的錯誤,還有就是孩子的人緣。
其實,人緣也就是所謂的在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種良好關(guān)系而言。孩子們天天生活、學習在一起,相互間的熟悉及共同的興趣、愛好常常會使一些人成為朋友,從而走到一起,生成了一種緣分。但是,孩子們在相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矛盾,有的小朋友的霸占行為,喜歡動手等等,老師在活動中的批評或指責,印入了孩子的腦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印象,凡是一些不好的事兒總是某某某干的,同伴也就會遠離他,好人緣也就無從談起。
作為老師我進行了反思:首先應(yīng)教給幼兒與人交往的語言和技巧。因為,孩子在入園前都是生活在成人的世界之中,他們常常享受到的是一種莫大的愛和“謙讓”,也就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在剛?cè)雸@的群體生活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學習與同伴交往的規(guī)則以及與他人交往所需要的語言和技巧。當有良好行為出現(xiàn)時,教師給予表揚,讓其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再次,教師教會孩子尊重他人,遵守交往規(guī)則。教師如果出現(xiàn)不尊重幼兒行為,幼兒就不會真正地尊重同伴了,好的人緣關(guān)系也就難以產(chǎn)生。最后,還必須在分享中體驗交往的快樂。分享對一直以自我為中心長大的幼兒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他們心中,別人給自己是應(yīng)當?shù)模o予別人則是不行的,也可謂就是自私的。因而必須給孩子提供必要的與他人分享的機會,讓他們嘗到分享的快樂。
幼兒園是一個群體,在這個群體中,交往無處不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豐富多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存在著交往、合作的機會。教師應(yīng)及時給予指導,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愿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個好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