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出一個勤快娃
發(fā)布時間:2020-09-29 幼兒一個具體的活動設(shè)計方案 設(shè)計一個幼兒園教學活動方案 開學一個月幼兒園工作總結(jié)如何教育出一個勤快娃
爸媽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在孩子們參加勞動時,年齡越小就越愛勞動。有些大點的孩子在勞動了一半就開始偷懶,需要爸媽們經(jīng)常提醒才可以將事情做完。
糾其原因是爸媽們往往將學生看成勞動對象,而不是讓孩子了解勞動的價值,只是簡單告訴孩子做這個,做那個。而對于孩子勞動的引導和總結(jié)卻從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勞動熱情會慢慢冷漠,漸漸視勞動為負擔,甚至產(chǎn)生排斥心理。
勞動對兒童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爸媽們要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心態(tài),切實推進他們在未來和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具體做法是:
一、尊重兒童勞動的意愿
孩子總是很樂意和大人或是身邊的老師做各種事情,這是孩子最初的勞動行為表現(xiàn),并且具有無意識性和游戲性。然而,這是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和工作能力的最佳時機。
作為父母,必須學習如何去保護和尊重孩子的勞動本能,不要因為孩子勞動時不符合標準或者闖出些小麻煩就呵斥孩子,因為它將無疑,扼殺了孩子最初的勞動積極性,并逐漸變得對什么事情都漠不關(guān)心,冷眼旁觀。
我們應(yīng)該以關(guān)心的態(tài)度來看待孩子的每一次勞動,并不吝嗇自己的表揚,使孩子進一步激發(fā)出勞動的熱情,讓他們在這樣的積極情感下去探索和學習勞動的正確方法,形成有意識的“勞動”,從而讓“勞動”成為一種習慣。
二、讓孩子感受到參與勞動的快樂
孩子是帶著游戲的態(tài)度參加勞動的,中途注意力的轉(zhuǎn)移也就不那么奇怪了。要保持孩子對勞動一如既往的興趣,建立孩子最初的勞動責任心就很有必要。父母應(yīng)該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勞動的樂趣,有效的方式是:
1,將孩子的勞動作為一個游戲來做;
2、對孩子的勞動建立一定的目標;
3、體驗勞動的意義。
這樣做可以使枯燥的工作變得有趣,讓勞動不再成為孩子的麻煩,而變成他們非常感興趣的一件事情。
具體辦法是:把孩子們參加的勞動設(shè)置為具有情景語境的游戲,如收拾積木說成采蘑菇;或通過競賽的方式激發(fā)孩子持續(xù)高漲的勞動熱情,由于兒童在這個過程中總有不斷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所以他們的勞動總是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
至于孩子的勞動目標,就要從孩子的心理欲望入手,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并督促他們達到外界的要求。父母可以在孩子的面前直接表揚他,也可以給予一些小獎品,選擇哪種方式可以根據(jù)孩子的情況來定。
三、提升兒童勞動觀念
總喜歡跟在忙碌的大人身后,模仿大人進行勞動,但是在這個時間段中,他們的意識中對這是勞動并沒有概念,需要成人將勞動觀念灌輸給孩子,讓孩子逐漸形成勞動的意識和行為。
例如,不斷給予那些積極參與勞動的孩子表揚和肯定,灌輸“勞動”這個詞,以加強這種勞動做法的驕傲之感。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如何養(yǎng)出一個厭學的孩子
我見過太多父母為孩子的學習抱怨、發(fā)愁?;蛘?,換句話說,我很少有機會看到,做父母的不去為孩子的學習抱怨、發(fā)愁。不過,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那些對孩子的學習干預(yù)和關(guān)注少的家庭里,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幾率反而更高。
從發(fā)展的角度看,孩子生來有強烈的好奇心,以及對新鮮事物的探索欲求。所以按理,每一個孩子都會愛上學習這件事。那為何仍然有那么多孩子厭學呢?心理學家們早就發(fā)現(xiàn),那些學習一直不理想的孩子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因為情緒上抵觸學習,而非智力上無法完成學習任務(wù)。說白了,這些孩子,多半跟“學習”的關(guān)系不好。而這,又多拜父母所賜。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們正話反說,看看那些厭學的孩子,都是怎樣被父母們養(yǎng)出來的。希望能夠給父母們一些啟發(fā)。
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不斷給孩子定下難以企及的目標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高過孩子的承受能力。為了孩子,這類家長可以放棄自己的事業(yè),雙休日可以不休息,為孩子輔導,陪孩子練琴、學畫……孩子的心理、身體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陪孩子去制定計劃,給孩子一個目標本身沒有問題。但若父母所提出的目標太過遙不可及,孩子總是再努力都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那孩子就只能反復體驗到無力、挫敗感,并漸漸失去堅持的動力和毅力。比如有的父母不管或忽略孩子的真正興趣所在,強制要求孩子小學之前就要掌握1000個漢字;多少歲以前必須通過鋼琴多少級等等,這些做法不僅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還會過早消耗孩子的心理能量,以及對現(xiàn)實世界的熱愛度。
針對這類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我們可以聽聽心理學家惠特尼的建議: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孩子可決定什么時候執(zhí)行或終止計劃。當然,父母要對孩子的計劃進行約束,添加上一些條款,如每天按時回家、先做功課、學習時不得分神等?!坝媱澅旧聿皇且欢ㄗ尯⒆舆_到某個目標,而是看能否成功遵守計劃,堅持到底?!被萏啬嵴f:“如果堅持下來,孩子就會感受到學習的主動權(quán)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讓他們看到了自己有能力和信心達到目標,會激發(fā)出自發(fā)學習的主動性。”
父母總是看到孩子的劣勢,給予孩子負面評價
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尤其在3歲以后,父母、老師以及同伴的評價,對孩子的重要性會逐步提升。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體驗不到成功的孩子,也就不會再努力了。
有一位爸爸,曾帶著自己厭學的兒子去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咨詢師和該孩子單獨談話時,孩子這樣說:
我從來都沒得到過大人的認可,考試差一定會挨罵??嫉貌缓帽涣R,考得好一樣被罵。有一次,我數(shù)學考了92分,試卷發(fā)下來后,我高興極了,這是我最好的成績。放學后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試卷給爸爸看,沒想到他說:“光這一門考92有啥用?其它課呢,語文呢,英語呢,物理呢?就這上門考這些,你還好意思說呢!”我一下子無話可說了。
中國有句話,叫做“驕傲使人落后”。很多中國父母也以此為信念去管教孩子,他們認為,不能讓孩子太驕傲,不能把孩子夸歪了,要適當去打擊打擊孩子。所以,當孩子表現(xiàn)的不錯、渴望得到認可時,不少父母會像上面那個爸爸一樣,克制表揚孩子,并以為這樣會激勵孩子繼續(xù)進步。
結(jié)果恰恰相反。我們反復講過,一個有信心、并且樂于繼續(xù)嘗試的孩子,全靠這兩種體驗:
1.這件事做成功了;
2.這件事是我做成的。
父母吝于表揚孩子的做法,則只會剝奪孩子充分體驗成功以及成功帶來的愉悅感,把孩子與成功之間的聯(lián)系生生隔斷,如此孩子只能獲得低價值感,并形成“我不好、我不行”的自我評價。
對此類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我們的建議是:父母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無論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無論孩子是否愛學習愛讀書,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變的,讓孩子知道不管自己表現(xiàn)如何,但是自己作為一個人總是有價值的,值得被愛的。同時,要時刻發(fā)現(xiàn)、注意孩子身上的優(yōu)秀之處、閃光點,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陪讀,傳達給孩子的是不信任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寫作業(yè)時,會守在旁邊,緊密地監(jiān)督,隨時糾正孩子所犯的錯誤,不時去提醒/打斷孩子。
父母看似監(jiān)督的陪伴,實際上是坐在旁邊監(jiān)視、監(jiān)工,表達出的是對孩子的不信任。學習似乎變成了父母的事,而不是孩子的。遇到叛逆一些的孩子,他們要么就跟父母磨洋工耗下去,要么屈服于父母的暴力之下。既然父母不信任孩子能夠自己做好,那么孩子又怎么會信任父母說的“好好學習才是對的”呢?長期被父母“陪讀”的孩子,會缺乏學習的自覺性,難以領(lǐng)悟?qū)W習的過程,他們往往無法獨立解決遇到的新問題,更難體驗到獨立解決問題后的成功的快樂。所以,即使前期父母的監(jiān)督下,也許孩子能夠取得一些成績,但一旦離開父母監(jiān)督,孩子會立即喪失一切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孩子做作業(yè)時,父母盡量不要在身邊陪伴,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學習,當然孩子學習上不懂問題時,要引導孩子學會主動請教父母,屆時再予以引導就好。還是那句話,做孩子成長的守望者,只不過,有時要站的遠一些。
曾有位一直為孩子寫作業(yè)發(fā)愁的媽媽這樣問:
我每天都因8歲兒子的學習問題犯愁,吵鬧,弄的一家子雞犬不寧,我也試了幾種方法,對他好像都不起作用。每天回來只要我們不催他,他就從不主動寫作業(yè),讓他寫他也只是應(yīng)付而已,你不在他跟前坐著,他一小時也寫不下一個字,在他跟前也是好話連篇也聽不進半句,最后磨磨蹭蹭的寫幾個,別人半小時的作業(yè),他得兩三個小時,就這還的催著,催急了還發(fā)火罵人,有時候就狠狠的揍他一頓,他就委曲求全地寫一小會兒。這樣的孩子可咋辦呀,才剛剛開始就厭煩學習。
對于這位媽媽來說,需要立刻跟孩子劃清界限,只做自己該做的,而把學習這件事,還給孩子自己。具體說來,就是避免說教、打罵、監(jiān)督,因為這些方式都是“越界”,是對本屬于孩子的事情過于上心的表現(xiàn)。不如跟孩子約定好寫作業(yè)的基本規(guī)則,包括:在哪里寫,提供給孩子可以專心寫作業(yè)的環(huán)境;寫作業(yè)的時間多久,到點了就不允許再做,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和效率等。具體作業(yè)如何寫,寫得好不好,除非孩子開口向父母求助,不然就最好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主。
如果孩子能夠遵守規(guī)則,且主動做好作業(yè),媽媽可及時鼓勵;如果孩子不主動做作業(yè),媽媽溫和堅定地執(zhí)行規(guī)則,不批評不指責。因為完不成作業(yè)的孩子,自然會在學校受到老師的批評或懲罰,也許還要受到來自于同學的嘲笑和鄙視,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完成作業(yè)受到的懲罰和付出的代價。
父母過分看重成績,只關(guān)心學習成績這一件事
有這樣一個“數(shù)學天才”的故事:
一個孩子,起初學習挺努力的,成績也不錯。五年級時,有一段時間,他特別不愿意學數(shù)學,而且成績老是很差。媽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這個媽媽沒有一味地責備孩子,而是在想辦法。
有一天,她看到報紙上有幾道腦筋急轉(zhuǎn)彎的題,她靈機一動,就把它剪下來,重新打印了一份。對孩子說:“兒子,你看看這幾道題,能不能做出來。書上說,能做出這幾道題的孩子,那都是數(shù)學天才?!眱鹤右豢?,馬上來了興趣,而且想方設(shè)法把這幾道題都做了出來。媽媽特高興,就寫了四個大字“數(shù)學天才”貼到兒子的書桌前。從此,她發(fā)現(xiàn)孩子對學數(shù)學比以前有了興趣,慢慢地,數(shù)學成績就提高了。
這個小方法,雖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拿來便用,但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很多父母面對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時,更多是責備。可惜,效果往往都不理想。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文化研究小組負責人米哈里提到,如果孩子從小就體會過因興趣而忘我的滋味,就會感到快樂,并一直主動尋找這種樂趣。所以,改善孩子和“學習”的關(guān)系,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至關(guān)重要。
另,除了學習成績之外,孩子的其他興趣愛好并不是“不務(wù)正業(yè)”,反而是對促進孩子學習、增強孩子專注力的好事情。父母平時多鼓勵,并且不干擾孩子做好他喜歡做的事情。當孩子專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觀察小動物而忘記了吃飯時,父母切記不要干擾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孩子沉浸于他的興趣同時,就是在無意中培養(yǎng)自己的注意力。父母可在孩子做完他們的“工作”之后,給予孩子鼓勵:“你能這么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呀!”并及時和孩子分享他的感受,這樣,孩子會自然而然地把做這件事時的注意力和心理過程,遷移到其他事情中,比如學習。
當然,除了上述教養(yǎng)方式會導致孩子厭學,還有一點會導致孩子不愛學習,即,父母本身不愛學習,孩子多半也會效仿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要讓孩子對學習發(fā)生興趣,首先要讓他知道父母很喜歡讀書,求知欲很強,并且不斷學習。如果父母自己平時就是喜歡玩了、成天看電視打游戲的人,耳濡目染,孩子也會習得父母身上不好的習慣?!凹核挥鹗┯谌恕?,連自己都不喜歡看書、學習,又怎么要求孩子做到呢?所以,父母要先從改善自身做起。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想讓孩子讀書的方法是自己也拿起書。
如何教育一歲孩子
對于0-1歲的寶寶來說,他們成長之路才剛剛起步,如何有效地引導和教育他們是一門大學問,需要父母好好做做功課才行。雖然孩子年齡幼小,但在照顧好他們吃喝拉睡的同時,也要進行一些行為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和培養(yǎng),對孩子健康成長有幫助。
?1、六個月前建立好安全感
??對于零至六個月的小寶寶來說,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父母在關(guān)注好孩子生活需求的同時,也要適當關(guān)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智力發(fā)展。多一點時間陪伴孩子能有效地建議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guān)系,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孩子就吃得香,睡得好,長得也快。不缺愛和安全感的嬰兒明顯要比缺乏愛和安全感的孩子活潑可愛聰明有趣。因此,父母在孩子六個月前,要盡可能地多點時間陪伴寶寶,給與他們更多的愛和關(guān)注。
?2、七至九個月好奇心萌發(fā)
??孩子是這個世界上最神奇的小怪物,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急切想探索周圍的一切,這從他們七至九個月就開始了。隨著孩子學會了爬行,他們探索的空間也就越來越寬了,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他們可能會搞些小破壞,或是吃點小苦頭,這些都是正常的,請父母多理解,多給與他們時間和空間,讓他們?nèi)ヌ剿?,而不是以弄臟衣服、怕孩子受傷等借口阻攔孩子探索世界的腳步。
?3、十至十二個月探索精神激發(fā)
??孩子到了十個月以后,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進入前所未有的激發(fā)期,在這個期間內(nèi)孩子的思維空間,創(chuàng)意空間,觀察能力,動手能力都有很明顯的提高。父母需要多提供探索的機會給孩子,比如讓他們玩積木游戲,接力游戲,拼圖游戲等多種益智游戲,有助于孩子智力的發(fā)育和動手能力等多種能力的提升,為孩子日后的學習打下好的基礎(chǔ)。
?4、十二個月以后
??孩子開始學著進行語言表述,也許只能說一個字,兩個字,但他們急于用語言表達的心情卻很是急切。父母需要多和孩子聊聊天,給他們講他們喜歡聽的故事,找時間一起親子閱讀,看他們喜歡的動畫片,聽童謠或是兒歌,這些都有助于孩子的語言發(fā)育。此時可以幫孩子養(yǎng)成一些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早睡早起,三餐有規(guī)律等等。年幼的孩子,教育只能一步一步地來,不能急于讓孩子學會所有的東西,因為他們還是一個什么也不懂的小怪物。
家長如何走出入園教育誤區(qū)
現(xiàn)在的孩子們?nèi)雸@難,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所面對的難題,并且近些年來,各個幼兒園也都開展了親子培訓班等等,只有上了親子班了孩子才有可能更加容易上幼兒園,但是對于孩子們在親子班究竟能不能學到東西呢?不同的家長有著不同的意見,以下就具體的來了解下吧!
經(jīng)常聽到一些沒有上親子園家長們說:不到3歲的孩子知道什么呀,上親子班沒用。還有一些上了親子班的家長說:把孩子交給老師,自己也省心一點,讓孩子和老師玩就行了,沒有什么不放心的。以上這兩種說法都是對親子園認識有誤的。親子園是幼兒園教育的延伸,是家庭教育的補償,正確認識親子園的作用,對于家長很有幫助。
為寶寶提供一個交往的環(huán)境
上親子園不是讓孩子學多少兒歌、故事等,而是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交往的環(huán)境?,F(xiàn)在的孩子都是在高樓里長大的,孩子的接觸面除了自己的家長,幾乎接觸不到其他的人。而親子園有好多同伴和小朋友家長及老師,這就使孩子走出了家庭教育原有圈子,結(jié)交了許多新的小和大的朋友,學會與別人交往,在此也學會謙讓、有禮貌、合作等良好的品德。
與家長一起共同實施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
入園須知0-3歲的孩子年齡畢竟還小,不可能讓他們也像幼兒園的孩子那樣天天來園,那么,咱們的家長是直接的教育者。親子園指導的最主要對象是家長,使家長從中學到科學的育兒方法。咱們的家長都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有著不同的生活閱歷,對子女教育的認識水平不同,使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老師會針對您的孩子及您的教育方法給與直接的指導,希望在家中用正確的育兒方法教育孩子。
為家長之間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交流學習機會
入園指導,每周兩次的親子活動,當家長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游戲的時候,家長們的心理也會不停地反思,為什么那個孩子語言發(fā)展的那么好?為什么那個的孩子能坐得住?為什么那個孩子那么有禮貌?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促使家長們會主動與家長進行經(jīng)驗交流,而這時親子園的老師還會安排一些家長介紹成功教育經(jīng)驗,大家圍繞家庭如何教育子女的主題各自發(fā)表高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必定獲益匪淺。
對于孩子們上親子班,不同的父母有著不同的觀點,當然更加重要的還是要看父母們對親子班教育的態(tài)度,但愿看此篇文章,家長們都能夠?qū)τ趯殞殏兊挠H子班有個重新的認識!
孩子挨打,看我如何教育打人的娃
孩子挨打,看我如何教育打人的娃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帶女兒出門成了每天的必修課。因為家對面就是個體育場所以總會領(lǐng)著蓓蓓去那里玩。
那天下午蓓蓓照例在場內(nèi)四處跑動我在不遠處跟隨,看到小門外有個男孩跑了進來并朝著蓓蓓跑來,蓓蓓也跑了過去,小孩子嘛,看到小孩總是開心的,作為媽媽,我總是希望蓓蓓可以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孩子之間的快樂有時候大人是無法給予的。
就在兩個小孩面對面時小男孩突然抬起手沖蓓蓓頭上用力“啪”拍了下去然后就是推蓓蓓,我被這一幕弄傻了,因為看著小男孩有四五歲的樣子所以根本沒提防這一出,女兒很少哭,即使現(xiàn)在也沒哭。沖過去,蹲下里,把瞪著驚恐眼神的蓓蓓攬入懷里,“哥哥和你玩呢,只是不小心太用力了”我用女兒或許根本聽不懂的話安慰著,只是胳膊更用力的摟了摟懷里的蓓蓓,我想,在女兒害怕的時候媽媽的懷抱永遠是最安全的港灣?!安桓掖蛉恕彪S著男孩姥姥的聲音我們各自抱起了自己的孩子。
因為時間還早,體育場內(nèi)人還不是特別多,我們便閑聊了起來,孩子四歲在上幼兒園,這時候我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有點眼熟,哦,想起來了,大約半個月前這個小男孩由媽媽領(lǐng)著也和蓓蓓玩過,當時沒玩一會也是推蓓蓓所以我就領(lǐng)著蓓蓓去別處了。恰巧孩子的姥姥遇到了認識的人,我便和孩子交流了起來。
“你在幼兒園打小朋友嗎?”“打呢”孩子歪著頭神氣的說?!耙院髣e打人好不好,打人的話別人不喜歡你了”“喜歡呢”孩子回答的很干脆。就在說話的時候小男孩忽然開始踩螞蟻玩,并拉著他奶奶的手叫著“踩螞蟻、踩螞蟻,踩死螞蟻”孩子的姥姥從臺階上站起來邊和熟人說著話邊用高跟鞋幫著外甥踩螞蟻……我頓時被雷的里嫩外焦?!澳阋遣人牢浵伭诵∥浵伨蜎]有媽媽了”我對著孩子說“沒有沒有去”。哦,額滴個神啊,這簡直是讓人無語啊。
或許是做老師的職業(yè)病,我竟然沒抱著蓓蓓離開而是選擇了和小男孩進行對話。在不住的鼓勵、夸獎、誘惑之后,小男孩居然一反剛開始的拒絕同意讓我用濕紙巾給他擦臟兮兮的小手和鼻涕。最后,兩個小家伙終于一起蹲在那里完了起來,而在這整個過程中孩子的姥姥始終坐在不遠處的臺階上和那個熟人說著話。
孩子對小動物的愛心、對伙伴的友善,這些難道不是需要我們大人好好引導的嗎?真希望這個幫著外甥踩螞蟻的姥姥能認識到這一點。
育兒觀念:如何做一個好父母
育兒觀念:如何做一個好父母
多讀讀育兒書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年輕爸爸媽媽們由于沒有育兒經(jīng)驗,因此在在照顧寶寶或者是護理生病的寶寶的時候往往都會手足無措。那么新手把媽媽要是想要盡快的升級為合格的爸爸媽媽們的話,那么首先第一步就是需要你們多讀讀育兒書,育兒書能讓爸爸媽媽們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育兒知識,并且了解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階段會遇到的問題。
在選購育兒書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們可以買那種以孩子年齡段劃分的育兒書,這樣可以了解各個時期的孩子的生理特征,喂養(yǎng)方式以及異常情況等等。又或者是可以選購關(guān)于開發(fā)寶寶智力的書,幫助自己更快體會親子互動的快樂。
參加育兒課
爸爸媽媽除了可以多讀育兒書來更了解寶寶之外,也可以通過參加育兒課來實現(xiàn)?,F(xiàn)在有很多的醫(yī)院或者是嬰幼兒產(chǎn)品品牌的發(fā)布會都會設(shè)有一些免費的育兒課程,這些課程的內(nèi)容不僅會包括懷孕分娩的注意事項,而且還會教會新手爸媽們?nèi)绻樟闲律膶殞毜鹊?,所以小編建議爸爸媽媽還是盡量要多去參加。
向老人保姆取經(jīng)
對于老一輩的人的育兒經(jīng)驗,很多的年輕人都會認為是已經(jīng)過時的,因此在育兒方面都不會去聽取父母的經(jīng)驗。其實這種行為并不是正確的,盡管老一輩的人的許多育兒觀念并不適合新時代的發(fā)展,但是還是有一些基本的育兒常識,別如孩子為什么會哭,如果安排孩子的日常飲食等等這些實踐類的日常事務(wù)卻是不受到時代的限制。因此對于寶寶這方面,小編還是希望爸爸媽媽們能聽經(jīng)常像老人或者是有經(jīng)驗的保姆們請教。
和別人交流育兒心得
爸爸媽媽在有閑暇的時間,可以多和一些同樣也有小寶寶的爸爸媽媽們?nèi)∪〗?jīng),看看他們是怎么樣照顧自己的孩子的,可以交流一些育兒心得,討教一下彼此遇到的育兒問題,這樣的話,不僅可以是的新手爸爸媽媽們更快的掌握育兒的訣竅,而且還能幫助自己的小寶寶找到玩耍的小伙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