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育兒經驗分享:我與孩子共成長

發(fā)布時間:2020-09-28 幼兒園工作總結我的成長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成長故事

育兒經驗分享:我與孩子共成長

很榮幸彬彬小朋友能獲得示范寶寶的稱號,讓我有機會能與大家交流心得。在我們班上,有很多的爸爸媽媽都是經驗豐富,非常優(yōu)秀的,我在這里寫此份育兒心得,頗有點班門弄斧。在此我只能將有限的經驗與大家共同分享,共同學習,讓我們大家在育兒這條艱辛而又漫長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我想就分別從我們家長和寶寶這兩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育兒心得。

從家長方面,我認為除了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榜樣外,還需要有充分的信心,細致入微的細心,百折不撓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學習之心。

對于信心部份,我一直都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非常聰明的寶寶,都是天使,關鍵是我們家長是否有善于發(fā)現的眼睛。我想就用彬彬自身的例子來作說明。大家目前看到現在的彬彬自信,開朗,活潑,可是之前的彬彬并不這樣的哦。一歲多的時候,我父母因為覺得廣東太熱,而將他帶回了老家避暑,約四五個月后,我接回彬彬,此時的彬彬膽小,怕生,不講話,愛哭,不吃飯,愛發(fā)脾氣,我當時的心就揪在了一起,彬彬爸都說覺得這個兒子傻傻的,感覺沒有我家大兒子小時候聰明;我不贊成彬彬爸的想法,我對自己的兒子充滿信心,我相信我能讓兒子徹底的改變過來,經過我近約半年的努力,終于看到了活潑開朗和聰明的彬彬!試想,如果我沒有充分的信心,如果我跟我彬彬爸一樣的想法:這個兒子不聰明;如果我像我媽媽一樣總是報怨孩子不好帶,認定彬彬脾氣不好,那將是多么可怕的后果!作為家長,我不愿給孩子貼上不好的標簽,我需要做的,是如何將那些不好標簽從他們的身上去掉,對他們充滿信心。想想全球知名的憨豆先生,當所有的人都認為他是弱智時,只有他的媽媽對他充滿信心,她一直相信,只是上帝給她兒子的另一扇窗打開的時間來得比較晚,事實確實如此,如果沒有如此信心的媽媽,哪有現在的憨豆先生?

對于細心部份,孩子是主體,我在讓孩子自由發(fā)揮的同時,都會仔細觀察他。我們一起時,我把自己也當成孩子,進入孩子的世界,以孩子的視野,了解孩子的世界,這樣才能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讓孩子的優(yōu)點擴大,發(fā)現他的缺點,然后進行正確的引導。走在路上,看到一輛車,孩子可以認識汽車的顏色,認汽車品牌,說汽車的英文名,認車牌后面的字母和數字,甚至可以說汽車的價格;我們走過各種店鋪,我會告訴他,每個店鋪是做什么的,能為我們做什么;我們去超市,我們認水果,認蔬菜,認油鹽醬醋;學習都在不經意與輕松中進行,語氣用寶寶喜歡的小孩語氣,像一個好朋友跟他講好玩的一樣,并配合夸張的動作;寶寶的世界初期是一張白紙,他們那具體吸引力的心靈,其實多么的盼望我們大人來幫忙填充。看著寶寶充滿好奇的眼睛,如此有興趣的吸收生活中的日常知識,我當時是非常的興奮,不經意中,彬彬養(yǎng)成愛學習的習慣以及對新鮮事物求知的欲望,對數字,英文,語文的知識都在輕松愉快中就輕易的掌握了不少。

對于耐心部份,此部份是我特別要加強的部份。有時因為工作多,事情多,對待兒子就會表現出不耐煩,說話急,大聲,脾氣壞;但這時,我發(fā)現孩子也一樣會焦慮,急燥,一樣脾氣不好,當我調整時,發(fā)現寶寶也一樣會好很多。所以我想,在發(fā)現寶寶的問題時,我是否多想想這些問題是否有在我的身上發(fā)生?對于寶寶要做一件新的事情,當我急燥時,寶寶常常一臉茫然,總是做不好;當我靜下心來,仔細的分解每一個動作,并多給予鼓勵,我發(fā)現寶寶做得非常棒!彬彬早上不起床,我急得很,使勁的催,好的壞的都說了,總是不見效,上學總是比較晚;后來我靜下心來,想出一個打瞌睡蟲的方法。我編一個兒歌,大意是趕跑瞌睡蟲,一邊唱,一邊拉他的手上下左右運動,然后再拉他的腳上下左右運動,歌唱完,運動完,笑完,他就開開心心的起來了,還驕傲的表揚自己打敗了瞌睡蟲,從此后我早也沒有為他早上起床操心過。后來在很多時候,寶寶做得不好,我時常想是否我的心太急?是否我的耐心不夠?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我常常在不斷的自我調節(jié)和反省,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百折不撓、耐心的媽媽。

持之有恒的學習之心。育兒是一項非常長期而又艱巨任務,我想必須要一顆堅持的恒心;同時,作為家長,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提升。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每個孩子的特點不一樣,我從他們的身上學習,也要從書本上學習;當我決心要讓牛牛成為一個活潑,自信,開朗,快樂的孩子時,我就開始了我的學習之路,特別是接觸了蒙臺梭利的蒙氏教育方法,讓我受益良多,我還需要不斷在實際生活中堅持學習與應用。

接下來是孩子的方面;孩子是我們育兒的主體,我們的中心,我們的目標是讓他們成長。

孩子是自由的。在我的身邊,我就盡量讓孩子自由,自由發(fā)揮,只要在合理的大原則下,基本上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我的工作就是在旁邊觀察并作適當的觀察和需要時的引導。

孩子是自主的?;旧纤氖虑橛伤约鹤髦鳎杏X得不合理的地方,再提出來,給他講可能的后果,讓他自己判斷。

孩子與我們大人是平等的。我不會以大人的姿態(tài)去強制他,而是處于平等的地位,與他講道理;當我不講道理時,他也會給我指正哦。

規(guī)則事先講清楚,事后再作補充。對于要去做一件事,或去參加一個聚會,我都會先講一些規(guī)則及注意事項,事后看他的表現再作具體批評或表揚。

不對的事,堅持原則不讓步。對于他表現不好,無理取鬧,通常我會簡單明確的告訴他不對的地方,怎么做才是正確的,然后不理會他,直到他自己停止,最后主動愿意改正。

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并要試著幫助別人。對于他能做的事情,盡量讓他自己做,并給予表揚;當做事有困難時,不取代,不包辦,鼓勵與引導他自己想法解決問題。當他幫助我時,對他表示真誠的感謝。

每一件要做完,再做下一件事。如果彬彬玩了玩具,要提醒他讓玩具回家;吃完東西后,請他收拾好垃圾;當然有時他會忘記,但在不斷的提醒之下,好習慣就逐漸養(yǎng)成。

給孩子愛的氛圍。孩子的成長不一定需要很多的金錢,但一定需要很多的愛;給他和睦充滿愛的家庭氣氛,時常告訴他,我愛他,他給我的回應是:媽媽我也愛你,非常非常的愛你;時常問他幼兒園的生活及他的情感,比如是否開心,開心的內容是什么?喜歡誰?不喜歡誰?原因是什么?

蒙臺梭利告訴我們,0~6歲是人生基礎的敏感期,即兒童在智力、節(jié)奏、運動、人物角色認識和工作等方面,我們如果抓住了敏感期,將對兒童的發(fā)展及一生起著重大的作用;蒙臺梭利希望我們能夠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發(fā)現孩子,處于觀察者的地位,不要壓抑孩子的發(fā)展,我們的任務是激發(fā)孩子內在潛能的發(fā)展,為孩子的成長創(chuàng)造自由的環(huán)境,讓孩子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成長?!霸俅蟮某晒?,抵不過一個教育的失敗”,“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做不好的家長”,感謝上天賜于我們如此可愛的小天使,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他們加上美麗的翅膀,讓他們能夠飛得更高更遠......感謝大家非常有耐心的看完此文,愿此文與我們小二班的所有家長共享之。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育兒收獲分享:我與孩子共成長


一看到這個主題,我內心立馬開始跌宕起伏,感慨萬千。自從有了小精靈逗逗之后,我經常會感嘆:教育到底是魔鬼還是天使,讓我如此又愛又恨,欲罷不能。孩子睡著的時候怎么看都像小天使,可醒著的時候有時卻像小魔鬼。兒子的誕生讓我們一直很忙碌很辛苦,但也很快樂!痛并快樂著--我想這是很多父母的心聲。兒子的一天天地長大也讓我重新成長,因為他是我最好的一面鏡子。為人母,才真正領悟到付出不求回報的那份無私的快樂!

逗逗入小學也近兩年了,在這兩年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孩子的“斗智斗勇”水平是與日俱增,如果你不學習不成長,那么在育兒的起跑線上“必輸無疑”!在這學習成長的兩年里,有以下幾點收獲與感受想與大家分享:

1、關于身體力行。

做為父母,腦子里有再好的理念、再多言語上的引導和教育,都遠遠比不上身體力行,唯有你自己的親力親為,孩子才會視你為榜樣,會真正從行動上開始學習。

舉個真實的例子:學游泳,逗逗在幼兒園期間有很多同學都已經學會了,但他相對膽子小些很怕水,一直對游泳很好奇但又不敢嘗試。直到小學一年級時,他鼓起勇氣想去試試。我當時糾結痛苦了好幾天,終于突破自我下了決心,然后找他聊:媽媽和你一起學好嗎?媽媽很怕水,是因為有一年在三亞潛水時我在海底十米吸氧管脫落十幾秒差點命喪海南,所以一直有心結不敢下水。但媽媽準備向你學習鼓起勇氣,和你一起學,你能以自己的行動來鼓勵媽媽嗎?兒子聽后爽快地答應了,而且母子倆真的以自己的行動與體驗戰(zhàn)勝了自我,我好欣慰把握了一次與兒子共同成長的機會!

2、關于親子溝通。

我清醒意識到自己是個急性子、焦慮型、還喜歡追求完美,兒子呢也經常會出一點狀況給我理由發(fā)脾氣。我一開始都歸究到兒子身上,媽媽好好講道理也好罵也好,講了這么多回你還是忘這忘那,或者作業(yè)拖拖拉拉等等。這樣簡單粗暴地“教育”不僅沒有任何效果,而且還傷自己身體,我很困惑哪兒出了問題?直到有一天,是二年級上半學期家長會的那晚,我還在細細回味劉老師和幾位優(yōu)秀家長的育兒心得時,劉老師神秘地說:請每位家長上臺領取你家寶貝寫給你們的心里話吧!當找到兒子寫的留言條一字一字讀完后,我當時五味雜陳,真得很想哭!兒子寫道:媽媽,雖然你經常罵我,但我知道你很愛我,在我生病骨折時你如此的照顧我,媽媽我愛你!當時,我才明白我愛的方式出了問題,我的溝通能力出了問題。為何,我們面對同事、客戶、領導時很懂得換位思考,會很用心地去解決一個個難題。為何面對我最親愛的寶貝,大腦卻徹底短路,變得如此簡單粗暴?!長此下去,不僅不能幫助孩子,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親子關系,與一心想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身心健康快樂的環(huán)境背道而馳!

醒悟后,我開始學習,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并修煉自己的耐心度和寬容度。我慢慢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如果溝通情緒不對,那內容就會給扭曲了,所以溝通內容之前,情緒層面一定要梳理好。否則在家里就會經常上演著名的“踢貓理論”啊,即爸爸在公司挨批發(fā)泄給媽媽,媽媽傳遞給孩子,孩子生氣了便踢貓,貓生氣了咬了爸爸。一個人的情緒就這樣影響到全家。

記得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這樣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覺得越來越熱,所以開始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這就是“南風效應”這一社會心理學概念的出處。南風效應給人們的啟示是:在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時

育兒經驗:傾聽孩子,共同成長


育兒經驗:傾聽孩子,共同成長

說起孩子,大概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同樣的孩子也帶給了我們無盡的歡樂。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們也一天天的在成長,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如今的小小兒童,他們的變化帶給我們一個個的驚喜。

對于怎樣教育孩子,我覺得父母完全可以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每個孩子內心都有一扇門,你只要找到進入孩子內心的那把鑰匙和通道,就可以很好的教育他們!

現在孩子的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對他們的寵愛的也可想而知,對于我來說,我覺得孩子過分的寵愛不見得是件好事。就像我教育我的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就應適當的懲罰一下,做的好的時候就給她適當的獎勵。現在的孩子雖小,可他們都很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是對還是錯!現在很多家長都忙著上班無暇顧及孩子的生活,其實這是對孩子成長很大的忽略,我們應該多空點時候出來陪陪孩子,星期天休息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的去外面走走,讓她們從生活中去學習。我就是星期天休息的時候經常帶著孩子去外面走走,讓她在實際生活中邊玩邊學習。每當遇到什么新鮮事物的就喜歡考考她。例如有一次我們去鄞州公園玩,公園門口開了很多五顏六色的花朵,我就會問她,寶貝這個花是什么顏色的?。繒乃蜁芨纱嗟幕卮?,不會的她就會問媽媽這個什么顏色啊,經過多番解釋后她就懂了!看到形狀各異的石頭我就會問她這個石頭是什么形狀的,她摸摸小腦袋思考后就會回答我,不懂的就和她解釋,直到她懂為止!例如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

其實教育孩子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耐心,相信很多家長也和我一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他們不聽話的時候就會發(fā)脾氣,甚至還會出手打他們,看著他們用無辜的眼神淚汪汪望著我們想尋求我們安慰的時候,又會忍不住抱住他們安慰一番。有一次我家寶貝在樓上學習點讀筆的時候,因為電量有限,所以和書本接觸不靈的時候,她就發(fā)脾氣直接把筆扔在了地上,我就很生氣的和她說:你干嘛把筆扔在地上了,你知道這樣會把它扔壞掉的呢,你看它都在那哭了,快點過去把它撿起來揉一揉。她用那無辜的眼神望了我一眼還是定定的坐在床上不準備去撿起來!你不撿是吧,那我就把筆和玩具都送給姐姐了,以后也不帶你出去玩了。。。還沒等我說完,她就急匆匆的跑去把筆撿了起來,撿完過來和我說:媽媽我聽話下次不扔了!我摸摸她的小腦袋說:這才是媽媽的乖小孩。

和其他小孩一樣她也有總改不好的壞習慣,就如吃完東西或是用完紙巾老喜歡隨地一扔,由于對她的過分寵愛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很壞的習慣?,F在只要她吃完東西扔在地上的時候,我就會眼睛看看她說:垃圾應該扔哪里啊快點把它撿起來,你不撿起來的話我就去外婆家不帶你去了,只要看著我包一背準備出發(fā)的時候,她就會很快撿起地上的垃圾扔進垃圾桶里,到目前為止這種不好的習慣比之前已經進步多了!相信這與老師平時細心的教導有莫大的關系!因此在這里也想對老師說:老師你們辛苦了!

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作品,文章沒寫好,不是紙和筆的錯,而是寫書人的錯。同樣的道理,孩子是否成才,父母責無旁貸。一位知名教育家說得好:“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掌握在執(zhí)政者手里,不如說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養(yǎng)是一門很復雜的學問,讓我們家長與老師、與學校共同合作,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人才來。

育兒心得:我與孩子共成長


育兒心得:我與孩子共成長

我有一個3歲的女兒,小小的、美美的、可愛的;我有一個大家庭,我們三口子與父母、祖母同住,暖暖的、熱鬧鬧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我的女兒一天天長大著,我的心智也隨著她的成長一點點更成熟著。

由于我們家家庭成員多、年齡偏大,作為家里的小小人,人小鬼大的她也總有自己的那一份優(yōu)越感、依賴感。爺爺奶奶在的場合,她需要的東西總是愛指揮他們給她取來;爸爸媽媽在的場合,她需要的東西如果是我們不提倡的(比如棒棒糖、薯片),她會哼哼很久“要那個……要那個”就是不說名字出來。如果是我們不反對的,她會問“可以嗎?好嗎”,經同意后自己去拿;其他小朋友或者鄰居在的場合,她需要的東西自己早就一溜煙跑去拿了。所以就從拿東西就能看出獨生子女寶寶家庭教育方面的一點端倪:祖輩的寵愛,不過也造就了小家伙看“山水”的精怪。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家寶寶會看臉色、見風使舵是機靈、好玩,話是這樣說,但我也擔憂會不會把孩子變成“小滑頭”。于是,作為教育我家小寶的“帶頭人”,我和我老公一起想了一些自認為有點小作用的方法:

第一、不在孩子面前說成人的不是。就是我們在女兒面前,及時發(fā)現對方有什么差錯或者不對的地方,也不要大聲的指責,在耳邊輕輕提醒或者事后說一下,這樣有利于建立家長的威信和形象。當然有時候我們2人故意做一些不對的事情,如不洗手就吃飯、回家鞋子脫了東倒西歪等,然后就2人唱雙簧一樣說說對與錯。女兒在旁邊看著的時候,往往一邊笑一邊學話:“不洗手就吃飯,當心肚子痛;媽媽的靴子腰斷了,攤在地上真難看”等等。

第二、不總是用“我要打你了”來威嚇孩子。總是看到很多家長會說:你再不聽話,我要揍了。這句話到底有多少用,我自己覺得用處不大。打孩子可能可以解決一兩次問題,但長期以往,孩子也麻木了,家長也弄得身心疲憊。另外有的家長只喊不打,弄得“狼來了”一般,孩子也對你的這套方法不感冒。還有的孩子會因為家長的打罵造成心理上的問題,與成人的疏遠,甚至有的孩子還會把打人這種方法運用的自己生活中,一不順心或者不悅,就打人解決問題。我家女兒不聽話的時候,我老公曾打過她2次,結果有一次還失手打傷了寶寶的小嘴唇,弄得全家唏噓不已。事后老公想到了另外一個好辦法,那就是“打”女兒最愛的娃娃“巧虎”。女兒因為自己不乖,爸爸要揍巧虎的時候,她馬上蒙住眼睛不敢看,每當這個時候,老公就會假裝打一下,然后我在旁邊扇風和女兒說:快和爸爸說寶寶不會再亂扔東西了,爸爸別打巧虎了。女兒果然乖乖的給“巧虎”說情,挺奏效的。

第三、不要總對孩子用“我很忙”的借口。每天下班回到家,真的很累,但我必做的事情就是陪女兒玩。玩顏料、玩扭扭車、玩橡皮泥、玩紙頭或者看繪本,甚至一起吃吃小餅干聊聊天也覺得很有趣。晚上女兒洗好澡睡覺前,我也總會陪她再游戲一會。到臨睡時她總會要求我講一個故事或者唱歌給她聽,摟著我的脖子入睡。這樣的感覺我很享受,雖然我的工作只能放到她熟睡后做、造成我每天入睡時間都在11點左右,但是我也不后悔每天花幾小時陪她一起說話、游戲。09年參加了心理學教授曹子方老師的報告,內容就是0-3歲幼兒的心理健康培養(yǎng)。她就說到“幼兒3歲前不能離開父母,不能把孩子以任何借口扔掉。早期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情感。”曹教師還舉了不少例子告訴我們早期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讓我獲益匪淺。況且我相信,你現在怎么對她,她今后也會怎樣回報你。

這是我在女兒成長中的小心得,但在其他方面也還有讓我頭痛不解的困惑,需要我繼續(xù)尋找有效的方法,和女兒共同成長。

育兒心得:與孩子共享成長快樂


育兒心得:與孩子共享成長快樂

“你猜今天我的感覺如何?”“我非??鞓贰驗榻裉煳疑蠈W”!這是《和孩子一起跳舞》中一個主人公美國三歲孩子喬嘉說的話。她在媽媽、老師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了許多美術作品,不管她當什么,她的媽媽都會和她一起扮演。游戲中,那些有關的知識和專用詞匯通過兩人之間的談話輸送到她腦子里,她的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得到了發(fā)展。

一直以來,這句話深深地影響著我,自87年參加工作以來,我所教過的學生最小2周歲半,最大的也就6歲,我同我的孩子一起成長,我愛我的學生,我熱愛我的工作,我要讓我的孩子快樂!我常常告戒自己,不管聰明、漂亮、可愛、淘氣、調皮、不太聰明的,我都必須去愛。做幼兒園工作,大家都知道的,除了教育活動外,保育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保育工作常常是一些瑣碎的小事,比如洗手、喝水、運動量、打鬧等等,但這些卻是很多家長最關注的,我在帶班時通常是無時無刻在小細節(jié)處觀察著,引導著孩子,每時每刻得關注著孩子。記得在帶小班的時候,很多孩子會因為小便急而尿濕褲子,他們尿濕后的第一反應就是掉眼淚,每當這個時候,我首先安慰孩子,“沒事,寶貝,老師知道你是不小心的,老師幫你換”。對剛入園的孩子,我總是親切地稱呼他們的小名,消除陌生感,讓每個孩子都快快樂樂上幼兒園。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因此,我努力使自己要保持良好的風度和氣質,心境持重,心胸開闊,樂觀通達,有較強的自制力。使自己擁有純正的品格,淵博的學識,親切可人的教態(tài)。孩子間常常會有一些小摩擦,因而“狀告”的現象也經常發(fā)生,我對孩子從不武斷地加以批評,而是了解情況,學習專業(yè)理論加以分析。有個叫非非的孩子,剛上幼兒園,幾乎天天有孩子告他的狀,甚至有家長提出,跟他坐的分開些。我仔細觀察了這個孩子,發(fā)現他并不是真的要去打同伴,他的行為只不過表明他想要和同伴交往。我認真地找非非談話,并教給他禮貌交往的方式,后來,他成了大家的好朋友,做游戲的時候,還相互幫助。

孩子從來就不缺乏熱情,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孩子問這、問那,我非常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提問,注意引導孩子去探索,去學習,盡量讓孩子得到滿足的答案,而不是隨便應付過去就算。

有一次,我組織健康活動,內容是“身體的秘密”。小朋友從外形上歸納出人有頭、頸、軀干和四肢,根據自己的經驗說出“我知道有心臟和胃”、“還有骨頭、血、肺”、“闌尾炎發(fā)作要開刀的”、“吃下去的東西要到胃里消化的”……幼兒顯然對自己的身體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談到血管時,有孩子問,“老師,要是血管斷了怎么辦呀?”我說“接起來唄”“那用什么接呀?”我想了一下,“老師也得去查查才知道?!痹谡劦较到y(tǒng)的時候,又有孩子問:“營養(yǎng)又怎么到身體各個地方”?“老師,支氣管炎為什么會咳嗽?……

小朋友的問題越來越多,我也越來越招架不住,我說“小朋友,等你們長大以后,學習的本領多了,你就會知道的。”“哎,那要等多久啊?”聽到孩子這樣的嘆息,我心中一緊,是啊,雖說這不是課上要求,但對于他們的問題,如果常常用“你長大了就會知道”搪塞孩子,會不會磨滅好奇心,將給他們留下什么遺憾。我想了想說“明天,等明天老師在書上找到答案以后來告訴你們好嗎?不然的話,你們和老師一起去尋求答案,還可以請教爸爸媽媽呀”。說到這兒,我突然想到:咦,天揚媽媽不就是醫(yī)生嗎?

當天下午,揚揚媽媽來接孩子,我就跟她交談了一下,看她能不能抽時間為孩子講課。揚揚的媽媽陳醫(yī)生爽快地答應了。第二天,陳醫(yī)生帶了一些圖片和醫(yī)用器械來到幼兒園,為小朋友上了一堂生動的健康課《身體的秘密》?;顒又?,小朋友不時向醫(yī)生阿姨提問:白細胞是什么?人為什么會發(fā)燒?人為什么會出汗?糖尿病為什么不能吃糖?原始人變成人的時候生病嗎?誰給他們治?。咳嗽趺磿L高?為什么心不跳了人要死掉……面對孩子各種各樣的問題,陳醫(yī)生一一做了解答。她把白細胞比作警察,把支氣管比作通道……小朋友聽得專心致致。課后,他們圍著陳醫(yī)生問這問那,陳醫(yī)生說:“真喜歡這些孩子,他們聰明好學,愛刨根問底”。她表示,下次有機會還會來給孩子上課。夏添小朋友課后說,“老師,阿要叫我爸爸來,那你們可以問交通法規(guī)的問題啦,因為我爸爸就是警察!”這次活動中我和孩子同樣享受了成長的快樂。

我相信,只有樂觀才會有希望,只有樂觀才有信心。所以我在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積極鼓勵孩子,“不要緊的,再想想辦法,一定能夠解決困難的。”比如,有個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做紙工很好,他心里就非常對自己不滿:我怎么這么笨呢?甚至告訴他的父母“人家很聰明,我是個笨小孩!”這個時候,我就引導他,讓他知道只要認真學,一定能行的。在他成功的時候,他得到了快樂,并體會到,“我是能干的?!?/p>

孩子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我愿與孩子共同快樂地成長。

幼兒家長育兒經驗:與孩子一起成長


當孩子還在我肚子里的時候,我就在心里默默地希望上天能讓她成為一個有著健康的體魄、善良的品格,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聰慧自信情商高的孩子,在她以后的人生中,不管經歷什么風雨,她都能用勇敢堅強的心面對,用智慧的頭腦化解一切。

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孩子會成為怎樣的孩子,家庭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我開始努力地探索嬰幼兒早期教育方面的知識。平時上網會瀏覽一些育兒網站,并買一些育兒書籍來充實自己的育兒理念。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性格對孩子的一生起決定性的作用。我自然希望孩子善良誠信正直,自立樂觀自信,有主見有責任心好學,勤奮專注勇敢,能自律有寬容心

,懂得合作和感恩。在平時的生活中,我也是從這些方面來關注她、培養(yǎng)她的。

在開心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教育她,對人要有禮貌,碰到熟人要打招呼,所以每一次看到小區(qū)里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她都會禮貌的說:“奶奶好!”“阿姨好!”……每當我看到小區(qū)中一些兩、三歲的孩子喜歡打人、攻擊小朋友時,我總是會不失時機的教育開心打人是不對的行為,不能隨意欺負別人。開心這一點做得非常好,我從未見過她打小朋友,也未接到任何關于開心欺負小朋友的投訴。倒是有見過她被別人打了抓了跑回來傷心的樣子,每當這時,我依然告訴她不可以和別人打架,當有小朋友欺負你的時候要趕緊避開,告訴爸爸媽媽或老師。

教開心讀兒歌的時候,記得其中有一首大意是說媽媽下班回到家,我請媽媽快坐下,為她倒上一杯茶,說聲媽媽辛苦了。當她念這首兒歌時,我會告訴她,爺爺奶奶帶她很辛苦,爸爸媽媽上班也很勞累,小寶貝平時要懂事,可以幫大人做一些小事,減輕大人的負擔。我以為小孩子聽聽也就過去了,不會真懂得該怎么去做。沒想到開心卻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次意外的驚喜。比如去年暑假期間,爺爺頂著炎炎烈日買菜回來,開心看到爺爺回來了,高興地要爺爺陪她玩。爺爺說,開心自己玩吧,爺爺有點累了,要在沙發(fā)上休息一下。我本以為開心會走開自己玩玩具去,沒想到她拿著一個捶背的東西走過來對爺爺說,爺爺,你轉過身去,我?guī)湍愦反繁嘲?。并且煞有介事的捶起來??吹竭@一幕,我和爺爺都覺得特別欣慰。從此以后,只要是爺爺買菜回來,開心都會趕緊上前幫爺爺把菜提到廚房去;只要看到爺爺奶奶累了,就會拿個小錘子幫他們捶背,送茶給爺爺奶奶喝;只要見到我感冒咳嗽,一定會上前輕輕拍拍我的背部,并為我端來一杯水。看到孩子如此懂事,會這么自然而然的表達她的關心之情,我們都充滿了感動。

小孩子多多少少都會有點私心,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和人分享,不愿意爸爸媽媽對別的小朋友好。開心也難免有這樣的思想。每當這時,我們都會耐心的告訴她,要學會與人分享,你分享了你喜歡的東西給別人,下一次別人也會與你分享她喜歡的東西。每次帶開心去小區(qū)的花園玩,我都會準備一些水果,切好裝在保鮮盒里,看到有小朋友在那里玩,在給開心吃的同時,我也會要求她用小叉子插上水果分享給其他小朋友,開心很樂意的接受了。即使有時候只剩下最后一塊了,她雖然猶豫,但還是會遞給別人。讓孩子學會分享,不要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讓她明白這個世界不是只有別人為她付出,她也要學會為別人為社會做些什么。盡管現在的她不會明白這樣的道理,但是我相信潛移默化的力量,水到渠成的結果。

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我就為她買了不少玩具。每次開心把玩具都翻出來,這個玩一下,那個玩一下,我也隨她去。可是后來我發(fā)現,小寶貝玩什么玩具都是一分鐘熱度,有些玩具本來是可以擺弄上好一陣子的,可是她往往碰一下就換玩具了。這時我明白,自己的“好心”毀了孩子的專注力了。亡羊補牢

育兒經驗大家談:與孩子一起成長


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小二班吳方毅的爸爸,很高興幼兒園為我們家長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就我們最關心的話題“孩子”談一下自己的感受——從兒子呱呱墜地的初為人父之喜,到現在的慢慢積累和體會幼兒教育的一點一滴,其中的滋味確有很多的感嘆。突然有一種感覺就是:“自己是在和兒子一起成長”。不知其他家長有沒有同感,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和兒子的成長故事”,希望能從中感受到咱們家長的幸福和艱辛。

與孩子一起成長

我的兒子性格活潑開朗,剛出生時,只要有人稍微一逗,他就笑個不停。兒子說話說得很早,記得第一句話就是叫爸爸,從此家里多了太多的快樂。兒子很樂于和人交流,每天都會有很多的鼓勵、表揚、賞識的話語充滿了他的周圍,學兒歌,背唐詩甚至在上幼兒園以前他都能背誦到有100多首的唐詩和幾十首的兒歌,然后慢慢的就是學畫畫,做手工也就是剪紙,兒子對于剪紙的熱衷超乎我的想象,他竟然很快熟練掌握了剪子的使用,且每天都在突發(fā)奇想的做些東西出來,從幼兒園學的,在路上見到的,再就是跟著電視上一步一步學習的,無所不能,老師和鄰居們都稱他為“小機靈鬼”。

也許是全家人對他進行了過多的對于事物危險性的教育,兒子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稍顯不足,每件對他來說有挑戰(zhàn)性的體育運動時都是小心翼翼,謹慎之中透露著膽怯。前幾天,帶他去義烏小商品城的兒童樂園里玩,在我的鼓勵下,他終于通過了全關,高興的又蹦又跳,還不是的問我他棒不棒,在他的眼里,他已經得到了巨大的成功和突破,獲得了巨大滿足和榮譽。

教育專家說3歲左右是人的第一個逆反期,在此期間的兒童的大腦處于一個飛速成長的過程,他擁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對于事情的考慮和大人們的一些看法產生了懷疑。兒子的吃飯問題,有一段時間全家人都在為他的吃飯問題頭疼,幾乎每頓飯都要爭吵和訓斥,但我發(fā)現得到的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爭吵加大了他的抗爭的能量,訓斥傷害了他的自尊心,在與老師們交流討論后,主要的原因在于對家長的依賴性大。找到原因后我開始耐心為他講道理,并且決心讓他在幼兒園里吃飯,消除對家長的過分依賴,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我欣喜的發(fā)現兒子的吃飯比原來好多了。以前我從來不看動畫片,但是為了拉近和兒子的距離,基本上每天一有時間我就陪著他看《智慧樹》,《圖圖的故事》,《喜羊羊與灰太狼》,通過《圖圖的故事》我從小孩子的角度了解了他們許多想法和邏輯,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小孩子理解不了的事情,其實他們心里很明白,我們認為很簡單的道理,小孩子理解起來可能非常的困難,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對于我們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是非常有幫助的。大多時候,孩子的要求是很低的,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玩具,一塊糖,也許只是讓大人陪他玩一會兒,也許只是要求大人們的一句話的鼓勵和肯定。

人們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意思就是子女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有時甚至誤會父母的苦心,而父母仍然義無返顧的對子女無微不至的照顧。但有位教育專家卻指出父母的可憐之處都是在明處的,孩子的可憐之處我們有時候根本體察不出來,我們用自己的憤怒,用自己不斷的教條想法,掩蓋了孩子的可憐,所以我們固然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體恤他們的艱辛,也要懂得孩子的心理,理解他們的無助,家庭教育應該從這種雙向的理解和同情中開始的。

有時候覺得兒子像一面鏡子,缺點、問題、錯誤,他折射著成人的過去,從兒子的身上看到了兒時的“我”。俗話說的好“沒有問題就不是孩子”。

兒子對于事物的熱情和激情是可貴的

育兒心得:與孩子共同成長


育兒心得:與孩子共同成長

提起孩子,每一位父母都有說不完的話題,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天,都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寶寶今年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在這兩年多的幼兒園生活中,寶寶一天天都在成長,從他開始蹣跚學步、咿咿呀呀學語、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上幼兒園、第一次講故事……每天都有讓我吃驚的變化。在整個育兒的過程中,孩子在成長,我們家長也在成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更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影響孩子。

記得孩子剛剛入園不久,有一天晚上準備睡覺,他脫了衣服,一邊叨咕著兒歌一邊把衣服一件一件疊整齊放在邊上,我問他為什么疊整齊,他回答說疊整齊了明天好穿。

寶寶要參加幼兒園的講故事比賽,有一天回家來給我們練習講故事,聽完這個故事,我確實不敢相信他可以記住整個故事的內容。

雖然是一件件小事,對我的觸動卻是很大,孩子的能力不能低估,我們家長平時總覺得孩子太小了,這件事也做不了,那件事也做不了,什么事都想替他做了,長此以往,會使孩子失去很多動手的能力,也會慢慢不愛動手,不愛動腦。

我平時比較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但不強加,他喜歡什么就去學學,博學多識總是好事。雖然對我們家長來說平時要上班、做家務,還要帶孩子參加興趣班,確實很辛苦,但一定要堅持,千萬不能養(yǎng)成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習慣??傊鞓烦砷L,快樂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讓孩子擁有一顆平常心。結果固然重要,但無論結果好壞,都要學會總結,既要總結成功也要總結失敗。我們家長在與孩子接觸時,一定不要滿腹牢騷,諸多抱怨,事事都要向好的方面看。多讓孩子做選擇,增強孩子自信心。

養(yǎng)成生活的好習慣。吃飯不挑食,打針不怕疼可謂是所有家長的頭疼事,在這些方面我覺得家長一定要正確引導孩子。比如在打針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鼓勵孩子,例如說:“打針一點都不痛,好像小蚊子叮一下”,“寶寶真勇敢,像奧特曼一樣,一點都不怕”等等這樣的語言來引導孩子堅強一些。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安全教育,無時無刻陪伴在孩子身邊的不僅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愛,更有數不盡的安全隱患。我們在與孩子交流時,也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意識,比如在家里原理插座、開水,在外面要遠離水塘邊等。

只有孩子健康平安,家庭才會幸福。

相關推薦

  • 育兒收獲分享:我與孩子共成長 一看到這個主題,我內心立馬開始跌宕起伏,感慨萬千。自從有了小精靈逗逗之后,我經常會感嘆:教育到底是魔鬼還是天使,讓我如此又愛又恨,欲罷不能。孩子睡著的時候怎么看都像小天使,可醒著的時候有時卻像小魔鬼。...
    2020-09-21 閱讀全文
  • 育兒經驗:傾聽孩子,共同成長 育兒經驗:傾聽孩子,共同成長 說起孩子,大概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同樣的孩子也帶給了我們無盡的歡樂。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們也一天天的在成長,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如今...
    2020-09-28 閱讀全文
  • 育兒心得:我與孩子共成長 育兒心得:我與孩子共成長 我有一個3歲的女兒,小小的、美美的、可愛的;我有一個大家庭,我們三口子與父母、祖母同住,暖暖的、熱鬧鬧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我的女兒一天天長大著,我的心智也隨著她的成長一點點更...
    2020-09-27 閱讀全文
  • 育兒心得:與孩子共享成長快樂 育兒心得:與孩子共享成長快樂 “你猜今天我的感覺如何?”“我非??鞓贰驗榻裉煳疑蠈W”!這是《和孩子一起跳舞》中一個主人公美國三歲孩子喬嘉說的話。她在媽媽、老師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了許多美術作品,...
    2020-10-15 閱讀全文
  • 幼兒家長育兒經驗:與孩子一起成長 當孩子還在我肚子里的時候,我就在心里默默地希望上天能讓她成為一個有著健康的體魄、善良的品格,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聰慧自信情商高的孩子,在她以后的人生中,不管經歷什么風雨,她都能用勇敢堅強的心面對,用智慧的...
    2020-11-26 閱讀全文

一看到這個主題,我內心立馬開始跌宕起伏,感慨萬千。自從有了小精靈逗逗之后,我經常會感嘆:教育到底是魔鬼還是天使,讓我如此又愛又恨,欲罷不能。孩子睡著的時候怎么看都像小天使,可醒著的時候有時卻像小魔鬼。...

2020-09-21 閱讀全文

育兒經驗:傾聽孩子,共同成長 說起孩子,大概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孩子的成長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與愛,同樣的孩子也帶給了我們無盡的歡樂。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們也一天天的在成長,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如今...

2020-09-28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我與孩子共成長 我有一個3歲的女兒,小小的、美美的、可愛的;我有一個大家庭,我們三口子與父母、祖母同住,暖暖的、熱鬧鬧的。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我的女兒一天天長大著,我的心智也隨著她的成長一點點更...

2020-09-27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與孩子共享成長快樂 “你猜今天我的感覺如何?”“我非常快樂——因為今天我上學”!這是《和孩子一起跳舞》中一個主人公美國三歲孩子喬嘉說的話。她在媽媽、老師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了許多美術作品,...

2020-10-15 閱讀全文

當孩子還在我肚子里的時候,我就在心里默默地希望上天能讓她成為一個有著健康的體魄、善良的品格,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聰慧自信情商高的孩子,在她以后的人生中,不管經歷什么風雨,她都能用勇敢堅強的心面對,用智慧的...

2020-11-2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