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12月育兒心得:《幼兒教育我知道》
發(fā)布時間:2020-09-18 小班12月教育筆記 小班教育12月份筆記 小班12月份教育筆記小班12月育兒心得:《幼兒教育我知道》
幼兒園小班,不像大班是小學教育的過渡期,因此在這個時期的孩子,較好的教育就是讓他玩!可是并不是隨便亂玩,而是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玩,那么要怎么做呢?
一、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對于3歲左右的孩子,可能連話都說不清楚,因此家長和老師們可以在平常教導孩子講話時,更可以把語言的訓練添加到游戲中去!比如:繞口令、過關密語、街頭暗號等,讓孩子在游戲中拓寬自己的詞匯量,做到更好的表達自己!
二、益智類玩具
家長和老師們可以給孩子玩一些益智類的玩具,例如:積木、拼圖等,讓孩子的玩具中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更是發(fā)揮了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三、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性
上幼兒園小班,是寶寶一次離開家長的身邊,正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的好時候,孩子一次離開父母形成的生活習慣,基本上奠定了孩子以后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所以家長們要好好培養(yǎng),不可讓孩子過分依賴家長,形成好吃懶做,膽小懦弱的性格。
幼兒園小班本來就不是孩子學習知識的時候,而是在這最單純快樂的時期,給孩子最美好的童年,并且為以后的學習做好初步的準備工作,所以家長們一定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快樂的成長就好了!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小班1月育兒知識
小班1月育兒知識
小班幼兒由于年齡關系以及認知水平有限,在語言表達上多數(shù)不完整,在語言表達方面表現(xiàn)出一定的匱乏。3~6歲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關鍵期。為了消除新入園小班孩子的恐懼和陌生感,利用多種途徑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關鍵。
一、教會幼兒正確的交往方式,在主動交往之中完善語言的表達能力
小班的孩子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常常是動作多于語言,經(jīng)常用如撒嬌、親撫老師、攻擊小朋友、哭鬧等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就需要教師對孩子貼心關懷,鼓勵孩子主動與成人進行交往,大膽表述自己的愿望。要用規(guī)范的語言去和他們交談,讓他們在模仿中及時地修正、補充,從而使語言表達日趨完善。
二、引導幼兒積極探索,在主動求知中學習語言
幼兒語言的發(fā)展不是單方面的,它與幼兒的認知水平緊密聯(lián)系,幼兒的知識面越廣語言就越豐富。在他們的周圍,存在著眾多的物體和不斷變化的新環(huán)境,所有這一切都能夠引起他們強烈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幼兒探求的愿望,鼓勵他們多問“為什么”、“是什么”、“怎么樣”,通過引導他們感知觀察,或與他們交談討論得出結論,一方面獲得知識,另一方面學習語言。
三、利用各種游戲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的最佳時機
以語言為主的綜合活動是訓練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又一有效途徑,在活動中巧妙地把語言要求融入有趣的情節(jié)之中,幼兒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強化語言訓練。教師應采用多種途徑、多種方法為幼兒提供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成長,從而促進其語言的發(fā)展。
幼兒園小班育兒知識之幼兒教育
幼兒園小班育兒知識之幼兒教育
幼兒園小班,不像大班是小學教育的過渡期,因此在這個時期的孩子,較好的教育就是讓他玩!可是并不是隨便亂玩,而是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玩,那么要怎么做呢?
一、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對于3歲左右的孩子,可能連話都說不清楚,因此家長和老師們可以在平常教導孩子講話時,更可以把語言的訓練添加到游戲中去!比如:繞口令、過關密語、街頭暗號等,讓孩子在游戲中拓寬自己的詞匯量,做到更好的表達自己!
二、益智類玩具
家長和老師們可以給孩子玩一些益智類的玩具,例如:積木、拼圖等,讓孩子的玩具中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更是發(fā)揮了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
三、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性
上幼兒園小班,是寶寶一次離開家長的身邊,正是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的好時候,孩子一次離開父母形成的生活習慣,基本上奠定了孩子以后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所以家長們要好好培養(yǎng),不可讓孩子過分依賴家長,形成好吃懶做,膽小懦弱的性格。
幼兒園小班本來就不是孩子學習知識的時候,而是在這最單純快樂的時期,給孩子最美好的童年,并且為以后的學習做好初步的準備工作,所以家長們一定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讓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快樂的成長就好了!
育兒知識:教子心得
育兒知識:教子心得
星期天,和朋友約好帶孩子到公園去玩。剛一見面,朋友就氣沖沖地將兒子早晨的“不良”表現(xiàn)講給我聽。最后,朋友沖我無可奈何地說:“這孩子我算是沒辦法教育了,你是老師,你說該用什么辦法?”聽了朋友的話,我不置可否地笑笑。其實,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并沒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別人的好辦法和經(jīng)驗只能借鑒,不能硬搬硬套。
記得我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從來不強迫他做他不情愿不喜歡的事情。每當休息日,別人的孩子參加這樣那樣的學習班時,我們則帶著孩子去海邊,去公園,讓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和陶冶情操,在大自然中汲取知識。
孩子在玩耍時像只快樂的小鳥,蹦蹦跳跳,還不時地問這問那。比如:為什么迎春花不長葉子就開花?這個雕塑為什么叫“五月的風”?等等。每當這時候,我們都會不厭其煩地一一解答。有時碰到答不出的問題,我們回家和孩子一起查資料找答案。時間長了,孩子養(yǎng)成了愛觀察、愛提問、愛看書的好習慣,在玩中在書中學到了許多知識。
有一年的冬天,兒子盼來了一場大雪,急著去玩雪、堆雪人,姥姥怕凍著兒子,不讓去。下班后,我拉著兒子去雪地上打雪仗,堆雪人,滑雪。兒子的小手小臉凍得通紅,鞋都濕了,但他全然不顧,玩得非常高興投入,雪地上留下了我們的笑聲和腳印。
兒子有一個“百寶箱”,里面裝滿了他喜歡的玩具汽車和手槍,它們有一個特點,都被兒子拆裝過。給兒子買來的新玩具,往往不過幾天,就被兒子拆散了。剛開始,我也沒好氣地訓兒子:“你怎么就那么愛搞破壞,怎么就那么氣人呢?”看到兒子委屈不解的眼神,我意識到自己言語的過分,這不正說明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嗎?
在了解了兒子為什么要拆散它們,想探索什么問題之后,我們總是和兒子一起,完全拆開后,讓兒子一點點認識汽車(或手槍)的各個部位,講到兒子感興趣、想知道的那個地方,就慢點或加重語氣,看他是否明白。最后,再和兒子一起一個個把它們裝好。有時,碰到有些復雜的,當時裝不好的,兒子就和爸爸去找叔叔或買材料,回來再裝,直到裝好為止。在無數(shù)次的拆裝中,我發(fā)現(xiàn)兒子學會了觀察,有了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同時也提高了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兒子漸漸改掉了自己的一個大毛病——急躁。
兒子愛玩,也愛學習,我們并沒給他施加壓力,也不給他框定什么方向,他基本上是在玩中學,學中玩,自由健康地成長起來的。
小班一月份育兒知識
小班一月份育兒知識
人的一生有兩副牙齒,即乳牙和恒牙。一般出生后5—6個月長出的是一副乳牙,牙齒數(shù)目少,體積小,咀嚼能力低。長到6歲左右才開始逐漸替換為一副恒牙。全部乳牙大約在口腔中要工作6—10年,才算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逐步從口腔中離去?!?/p>
保護兒童乳牙,應該做到下面幾點:
(1)注意口腔衛(wèi)生,早晚刷牙,飯后漱口,減少牙面有害物質的附著,增強牙齒和牙齦的抵抗力。睡前不吃糖果、餅干等零食?!?/p>
(2)吃飯不挑食,多吃粗糙和含有纖維的食物,如菜梗、甘蔗等,因為這些食物需要充分咀嚼。正常的咀嚼功對能咀嚼的發(fā)育和顱面骨骼的增強起著生理性刺激作用,使咀嚼更發(fā)達,骨的結構更堅實?!?/p>
(3)糾正口呼吸、咬手指、咬筆桿等不良習慣?!?/p>
(4)定期檢查,對齲齒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不可輕視小兒的牙病,如果乳牙保護不好,恒牙也難以保證健康。有的恒牙發(fā)生釉質發(fā)育不良,就是乳牙的根端病變所造成的。所以,保護牙齒應該從乳牙做起。
小班六月份育兒知識
小班六月份育兒知識
幼兒的意外事故,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人們沒有事先估計到或難以預料的偶發(fā)事件對幼兒造成的傷害。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需要要培養(yǎng)以下幾點:
第一、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能使幼兒躲避傷害。例如,幼兒有了飲食前吹一吹、摸一摸的行為習慣,可以避免燙嘴、燙手,防止誤吃東西;幼兒養(yǎng)成靠邊走、跑、右行的習慣,碰撞同伴或受車輛撞碰的機會舊會大大減少;輕開門窗、輕拿、輕放桌椅的行為,能使幼兒避開門窗桌椅邊棱,可免遭磕碰的皮肉之苦。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家庭和幼兒園應相互配合,對幼兒進行教育,并長期堅持、反復強調。我們將日常行為規(guī)范編成瑯瑯上口的兒歌,便于幼兒理解、記憶,使幼兒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
第二、遵守游戲規(guī)則,形成自護習慣。幼兒的自我中心特點極為突出,玩得高興時,常常忘記了要遵守規(guī)則和秩序,往往一擁而上,你推我擠,極易造成身體傷害。因而,在游戲活動中,注意培養(yǎng)幼兒按秩序游戲,遵守游戲規(guī)則,也是使幼兒獲得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了使幼兒懂得游戲規(guī)則,我們采取了多種方法,如講故事、游戲模擬等,讓幼兒判斷是非,知道遵守規(guī)則、互相謙讓的重要性;又如,設置問題的方法。小班幼兒特別喜歡手拉手走路,有時甚至三個人一起拉手走,這是比較危險的一旦有人摔倒,其他人也易摔倒,并由于小手相拉,摔倒了的人失去了本能的手扶地等自護動作,而容易導致頭部受傷。根據(jù)這種情況,我們要求幼兒不手拉手走,并請幼兒回答為什么老師這樣要求他們,以此提高幼兒思考的能力,從而使幼兒學會積極的防御。
第三、學習自護常識,培養(yǎng)自護能力。意外的自護常識是人們在歷經(jīng)災難后,對災難原由的規(guī)律性認識及所采取的必要防護措施。這對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剛剛萌芽的幼兒來說,是難以掌握的,因此,在災害中,幼兒往往受害最大。那些惡性的犯罪活動,如綁架、拐騙等黑手往往最先伸向幼兒。所以,向幼兒普及意外自護常識是形勢所迫。意外傷害是偶然發(fā)生的它又往往是不可預料的。因此,幼兒只有掌握了意外自護的初步常識,才能更好地抵御災害,避免受到傷害。
10月育兒知識:小班幼兒的能力
小班寶寶應該具備的能力,家長應該怎么辦做?
不溺愛孩子,讓孩子自己動手,提高自理能力!
讓3歲寶寶要學會穿脫衣、自己刷牙、自己上廁所。家長應該起到引導作用。多給孩子反復練習的機會,不要因為孩子做不好而代辦。
為孩子創(chuàng)設有利的生活環(huán)境,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應該有自己的空間,自己的小床、被子、柜子。這樣對于孩子拿東西的時候就會方便很多,也不會讓家長代辦。同時,要讓孩子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通過以鼓勵、表揚的方式,這樣孩子會表現(xiàn)的更加積極。形成“我太棒了”“我是乖寶寶”“我長大了”類似的心理暗示。
家長不能再說,“假如你不吃飯,就有老虎來了”
由于3歲的寶寶對于想象和真實還不能完全區(qū)分,有些話,孩子會以為是真的,造成不安。應該采取的是積極的表達方式,“寶寶吃的真快,是個乖寶寶”“寶寶長大了,早就會自己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