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我們手中的風箏
發(fā)布時間:2020-09-10 我們的幼兒園活動方案 我們的城市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孩子不是我們手中的風箏
前幾天有位朋友送了一套“樂高”的玩具給lulu。之前一直覺得lulu玩樂高還早了點。但這次lulu看到后很感興趣,于是決定陪他一起玩。
1、完成一輛摩托車
這輛摩托車的拼裝并不復雜。我讓lulu幫忙找零件,由我來組裝。主要是想讓他學會看圖紙。
2、完成一輛小汽車
這輛小汽車是在第二天完成的。由于第一天摩托車進程十分順利,lulu很有興趣。這次我鼓勵他自己拼。他的小手還是很不聽使喚的,我在旁邊主要是指導和幫忙。但在幫了幾次忙之后lulu很自然地在我伸手的時候放棄了自己的努力。
3、完成大汽車
這部汽車是整套玩具中最復雜的一個,開頭我還是讓lulu嘗試但由于復雜,在多次的失敗之后他對拼裝不再那么有興趣了。為了保持他對樂高的興趣我們打算以我們組裝、lulu幫忙的方式,用一個晚上的時間拼好了。之后用這3輛車玩了很久的“警察抓小偷”的游戲。lulu重新有了興趣。
4、完成“戰(zhàn)士”
今天帶lulu去反斗城,lulu對樂高中的“戰(zhàn)士”系列產(chǎn)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雖然這套玩具適合的人群是6~16歲的孩子,在他的堅持和旁邊銷售小姐的蠱惑下我們還是買下來了。但我們和lulu的約定是“要自己拼裝起來,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叫爸爸媽媽幫幫忙”。晚飯后lulu很認真地開始了他的工作。我們僅僅在旁邊作一些必要的指導,不斷地提醒了自己“動口不動手”“鼓勵+鼓掌”。漸漸地,lulu要我們幫忙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有時甚至還會因為我們的“幫忙”而生氣。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lulu用自己的堅持完成了所有的步驟,同時他也品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成功的驕傲”---而這恰恰是我們無法給與他們的。
從這里我們看到了lulu的堅持和他的潛力。我們往往把他們當成是小孩子,在不經(jīng)意間他們長大了,可以去完成很多我們無法想象的事情。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是,放開我們的手,讓他們成為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小鷹,而不是我們手中的風箏。
孩子交往出現(xiàn)問題時,家長怎么做
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處于發(fā)展過程之中,當他們在交往中出現(xiàn)問題時,要用孩子的方式而不是成人的方式去解決。成人常常會用所謂“成熟”的方式去干預兒童的朋友圈規(guī)則。比較突出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成人的“吃虧理論”,另一個是成人的“自我強大理論”。成人怕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吃虧”而變得“窩囊”,于是當孩子遇到人際矛盾與沖突時稍有不快,成人就急于去安慰孩子,替孩子做主,甚至要為孩子“打抱不平”“討回公道”。長此以往,孩子越來越依靠大人,結果很可能會變得膽怯、不自信,甚至“窩囊”。
有的家長則用“自我強大理論”來回避孩子在交往過程中遇到的煩惱,教育孩子只有把自己變得優(yōu)秀與強大,才能讓同伴服氣,因而減少與同伴交往的機會,獨自增強自己的其他本領,等有朝一日讓大家對自己“刮目相看”。但是兒童的朋友圈恰恰不是這樣的。他們建立朋友圈的主要規(guī)則是“有趣”,也就是說相處帶來輕松與快樂,就可以成為好朋友。這個“有趣”也許是孩子的新玩具有趣,吸引了很多小朋友,但是到了4歲以后,孩子越來越靠自己的個性特點和交往能力給人帶來快樂,而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孩子們是我們的老師”
今天,我們怎樣培育孩子?專家說:“交流要平等”,家長說:“孩子是我們的老師”,學生說:“我們想讓爸爸媽媽真正理解我們”。我們把其中的典型觀點呈現(xiàn)給大家!
來自網(wǎng)友的聲音
“孩子們是我們的老師”
“看了《今天,我們怎樣培育孩子?》的報道,我很受觸動,我覺得孩子們是我們的老師?!币晃痪W(wǎng)友認真地說。現(xiàn)在,他每天都要陪孩子做功課到晚上九點,他說:“一些道理作為家長我們都懂得,我想讓孩子快樂成長,有時候看到孩子那么多課本、課外讀物,也覺得挺心疼的。但是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很少,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只能加大他的壓力?!?/p>
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有家長的原因,也有評價體制的原因。他給記者講述了自己看到的一件事:很多家長帶孩子去專業(yè)機構測智商,不是他們想去,是學校讓他們?nèi)?,因為孩子的智商如果低于平均值,這個孩子的平時成績就不用計入學校的總評分表?!斑@對孩子多么殘忍,但是很多家長沒有選擇?!?/p>
另一位網(wǎng)友工作很忙,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他寫道:“看到孩子的來信,我覺得臉上熱辣辣的,孩子們提的觀點特別有針對性”。自己和愛人工作壓力大,有時候難免發(fā)泄到孩子身上。但是,以前的自己從來不覺得做錯了,總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越打越聽話”。“現(xiàn)在孩子倒是聽話了,但是變得很膽怯,有一次中考結束,孩子一直到晚上12點都沒有回家,因為成績不好,怕挨打?!敝钡侥菚r,才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孩子們的信里提到的每條我覺得自己都犯過,一味的指責孩子,從沒有從孩子的角度想過,我以為,指責就是教育,打罵是對他好,還老是告訴他“我為什么不打罵陌生人,因為我是為你著想”,孩子的成績卻每況愈下。看了這封信,我覺得孩子們是獨立的人,不是家長的附屬品,我要好好和孩子溝通。我想,正如《光明日報》的報道,“今天,我們怎樣培育孩子”是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好好深思的問題。
孩子,錯的是我們……
小學生都懂,蜜蜂是人類的朋友。因為蜜蜂的工作是傳授花粉,而90%的果樹是靠蜜蜂授粉的,若沒有了蜜蜂,果樹授不了粉,也就結不了果實;而如果花柱授粉不均,果實長大后,更是大多會長成歪瓜裂棗。
這就好像孩子的成長一樣。一個孩子,從出生時的一張白紙,到成長為一個完美的人,和一顆完美的果實的生長路徑很一致。
最近遇到了不少和孩子有關的事。上周三,我參加了一個在莞城舉辦的留守兒童的夏令營開營儀式,開營前,有工作人員在舞臺上指導臺下的小朋友們彩排,彩排的主要內(nèi)容是鼓掌和起立。
你可能奇怪了,鼓掌和起立誰不會啊,為什么還要彩排?可是再結合實際想一下,您就會發(fā)現(xiàn)這并不難“理解”。當下在社會上,凡是舉辦活動,最不能缺的便是領導。
而領導來了,最不能缺的是什么?是鮮花和掌聲。自從“”頒布后,“鮮花”這個東西已因帶了“奢侈品”的性質(zhì)而很少出現(xiàn)在會場上了,但“掌聲”則作為樸素且安全的會場必需品被保留下來。且正因其又樸素又安全,所以還被大張旗鼓地發(fā)揚光大起來。于是,“領導”出場時,掌聲整不整齊、熱不熱烈,就顯得非常重要,這也是工作人員為什么要把鼓掌這事都要事先彩排的原因。
搞明白了之后,你會想到:這不就是形式主義嘛!對,這就是形式主義,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被某些成人灌輸了形式主義的觀念。
還有一個事,發(fā)生在上周五。我們有一個“圓夢計劃”,就是幫助困難家庭的留守兒童完成心愿。那天去采訪了一個11歲的小朋友,母親說孩子屬于留守兒童,而小朋友卻當場反駁:“我一直跟你住在一起,怎么成了‘候鳥’了呢?”她母親急了:“你怎么不是‘候鳥’啊,你1歲以前在老家住過一段時間的?!碧煺鏌o邪的小朋友只能很無奈地說:“你說是就是吧?!?/p>
家長為了得到資助,在孩子面前公然撒謊,我不知能否說這是善意的謊言,但這事看起來著實讓人痛心,11歲,心智尚未成熟,要知道,這時候耳濡目染的效果是巨大的。
不由想起了教育,如果說孩子是果實,那教育便是那勤勞的小蜜蜂,是孩子結出完美果實的最基本的保證。
狹義上的教育指的是在課堂上受到的教育,廣義上來講,則凡是能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的活動,都是教育。
孩子剛生出來,是一張白紙,周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論是言傳還是身教,都屬于教育的范疇,這所有的一切都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性格、習慣、行動。
在西方,教育一詞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義為“引出”或“導出”。從詞源上說,西方的“教育”一詞是內(nèi)發(fā)之意,強調(diào)教育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活動,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潛在的素質(zhì)自內(nèi)而外地引發(fā)出來。
假若上述的排練為領導鼓掌、母親在孩子面前撒謊等都在孩子面前不斷地影響著他們,那么長此以往,孩子所固有或潛在的素質(zhì)也會被引發(fā)出來,那時候,鼓掌則成了麻痹孩子的一個動作,不誠實恐怕也會成為他們未來的習慣之一。
上周,同樣因為“圓夢計劃”,同事曾經(jīng)采訪過一個女子,她被丈夫拋棄,5歲的女兒由她一個人拉扯長大。母女倆經(jīng)常被人欺負,絕望之際,女子上樓準備跳樓自殺。當她抱著女兒站在天臺上準備往下跳的時候,女兒問她:“媽媽,我做錯什么了嗎?”
我沒有見過那個小孩,但此時此刻,我只想說:孩子,你沒做錯什么,錯的,是我們……
我們是不是應該給孩子多些包容
我們是不是應該給孩子多些包容昨天下午放學接了孩子回來,在外面玩了一會,兒子想騎自行車,于是我走回樓下去取自行車,遠遠聽見一女人高聲在叫罵:媽XX,兔兔兒整天吵吵吵,滾回家去……,后面罵的聽不懂的。門口三個孩子,我認得,一個是樓上的小女孩,另兩個是隔壁樓的,都上幼兒園,一個孩子懵懵地望著一樓陽臺上罵人的女人,估計也聽不懂罵什么,但也知道并非善意。那女人五十上下年紀,見有大人來,轉身回到屋里,推上陽臺上的門,還在罵罵咧咧,大概就是因為孩子們在樓下太吵。
真是太神經(jīng)了,下午5點多6點多這個時間,一般家庭都是準備晚飯時間,而且很多人是沒有下班回到家的,即使家里有小孩子的,一般這個點也是在外面活動的時候。我了解的是她家沒有小嬰兒的,只有兩個大人,經(jīng)??赐饫龅淖鍪止ぜ庸み@類的東西。
我們樓下地方還算寬敞,進出車輛不多,比較安全,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不錯的活動場地。騎車,打球都活動得開?,F(xiàn)在大都還是一個孩子,回家大人也不能全程陪伴,孩子們放學在樓下一起玩耍,總比回家盯電視,玩游戲好的多。孩子玩鬧時間最長也不過兩個多小時,而且不僅僅是在這個樓下,玩一會就跑開了,為什么不能對孩子多點理解和寬容呢,愛吵鬧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玩的時候也不吵不叫,那還是孩子么?你至于對著孩子就這們破口大罵么?
平時在樓道,在餐廳,在公共場合,孩子們吵鬧,我們都有提醒,讓他們知道這是公共的地方,不能大聲吵鬧影響到別人,如果一個孩子,一般都比較聽從,但是兩個,三個孩子在一起瘋玩的時候,四五歲的年齡,你的提醒,立即變成了叛逆的反抗,他們一般悄悄咬下耳朵,然后放肆的來挑釁你的權威,那就是更加大聲的叫。如果親自帶孩子的父母,應該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都會理解一下,即使你去阻止,帶他們離開這個地方,但叫聲已經(jīng)發(fā)出來了。
玩是孩子的天性,自由自在的玩耍,肆無忌憚的笑,一起嘻戲打鬧在我看來都是正常的行為,即使有些吵鬧,有些噪音,但不是在休息的時候,還是對孩子多些包容吧。
孩子是我們的開心果
游戲娛樂,孩子是父母的開心果。
不管是隨口來個詞語接龍,還是信手弄個剪紙貼畫;也不管是把撲克牌自創(chuàng)成學習英語的單詞游戲,還是從跳棋游戲里體驗一把失敗的感受,也不管在與孩子的斗嘴過程中,從孩子的純樸話語里享受著童真的樂趣,以至于把一切煩惱都悄然拋到腦后;還是與孩子的嬉戲里,也讓自己穿越時光隧道,享用一回童年的心情。這一切的心靈體驗都是孩子給的,那是因為父母給了孩子生命,作為回贈,孩子還給父母無數(shù)顆開心果。
親子閱讀,孩子是父母的開心果。
一家人圍坐書桌旁,共享閱讀的快樂時光,那書中的美妙情景恍如生活中的再現(xiàn),看到孩子專心致志地朗讀,其字正腔圓的程度已遠遠強過父母,加上抑揚頓挫的情感不時浮現(xiàn)臉龐,那已經(jīng)不是一種簡單的認字,而是對成長的傾力投入,是對未來世界的濃情觸摸,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超越,而父母只需要學會認真傾聽,再加一絲絲鼓勵,孩子從中收獲到的歡悅就化成了父母心中粒粒開心果。
化解爭吵,孩子是父母的開心果。
父母由于觀點相佐,爭吵正一觸即發(fā),孩子突然插一句,你們爭吵,也要學會文明一點呀,那就是把聲音再變小一點,表情再放輕松一些,就象這樣子,孩子一邊說笑著,一邊做著鬼臉,甚至還兩邊跑著哄著,父母爭吵的導火索還未來得及點燃就被孩子的純真泯滅了。剛才由爭論帶來的不愉快也在一瞬間化為烏有,懸而未決的事項也很快在雙方的妥協(xié)里達成,因為都從心里認識到只有快樂才是生活中的唯一,而孩子是快樂之源,是父母的開心果。
出去游玩,孩子是父母的開心果。
一家人相約去閑逛紅山森林動物園,在茂密的林間系上吊床,還要在旁邊的青草地上鋪上隨身攜帶的墊子,再輪番躺在吊床上享受沁人肺腑的大自然氣息,嘴里還一邊杜撰不著邊際的童話故事,吟唱那首自創(chuàng)的童謠,和著不遠處的猴山不時傳來的陣陣歡笑,孩子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那一束束快樂的花絮便在父母的心間濃濃綻放。
與孩子對話,孩子是父母的開心果。
全家人一起晨起鍛煉,一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一邊享受著日光的沐浴,孩子還一邊指著太陽,不解地問,早晨的太陽像紅樸樸的臉蛋,好似就掛在樹枝上,伸手可以觸摸到,可是白天的太陽為什么會那么刺眼,而且那么遙不可及呢?
我回答,那是因為呀,早晨的太陽就像可愛的孩子,可以直接凝望,又容易親近,而白天的太陽就像長大的成人,僅僅對視和凝望是很刺眼的,而是需要更多的體悟和理解才行!
孩子聽后,怔了一下,于是鄭重其事地保證,要永遠做那可愛的孩子。
父母凝望著自己的孩子,既希望孩子快速成長,又希望孩子永遠長不大,那都是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開心果。
為什么我們覺得對孩子是好的,孩子卻不領情?
中秋節(jié)小假期,再加上秋高氣爽,很多父母都帶孩子外出玩耍。
在放假的第一天,我就見到小區(qū)的一對父母帶著3,4歲的女兒要到公園玩。出小區(qū)門口前面不遠處是一個長長的花壇。小女孩走上了花壇上窄窄的水泥堤,就像走平衡木那樣,好幾次由于身子搖晃踩不準掉了下來。
旁邊孩子的爸爸生氣了:“你到底還去不去玩啊?磨磨蹭蹭的?!焙⒆拥膵寢屢苍谝慌源撸骸翱禳c!這孩子怎么不懂事!”
小女孩表現(xiàn)出不高興的樣子,但還是聽話地從水泥堤下來,牽著爸媽的手走了。
想起去年,有一次我?guī)Ш⒆油獬?,也是?jīng)歷了上面這對父母的情形,雖然我的催促沒那么粗暴。當時我也在催孩子趕緊走,剛好路過的一位老人過來關切地問:“帶孩子出去玩嗎?”
我說是。
“既然打算帶孩子玩的,孩子走水泥堤也是玩啊,說不定他覺得走水泥堤比上公園更好玩呢?!?/p>
老人的話讓我怔住了,原來我的心思一直放在我認為好玩的公園上面,忽視了走水泥堤也是孩子快樂的時光,既然已經(jīng)計劃了整天陪孩子玩的,為啥當孩子在玩的時候我卻不停地在一旁催呢?想想真是愚蠢至極。
有多少父母,一直把自以為的“好”推給孩子,卻忽略了孩子正在享受中的他們認為的那些“好”呢?
有位老師說,有一天他看到兒子和鄰居小伙伴在足球場踢球,兩個孩子站在球門前面輪流踢,玩得不亦樂乎。
他覺得兩個孩子可能是不懂踢球,體會不到真正踢足球的樂趣。他參與到兩個孩子的踢球中,告訴孩子們一些踢足球的規(guī)則,然后跟他們踢球、傳球、射門。
沒多久鄰居小伙伴走了,他兒子“哇”一聲哭了,說再也不跟爸爸玩。
他覺得莫名其妙,在多次追問后,兒子才說出了原因,因為孩子覺得爸爸的踢法不好玩,爸爸破壞了他們的樂趣,他們覺得站在球門前輪流踢更好玩。
記得有個電視劇,說的是一位奶奶買了一個玩具回家,打算送給前來慶祝自己生日的孫子小圖,沒想到在外地旅游的外孫小豪跟爸媽也回來了,兩個孩子一看到玩具便爭搶。
正在大人們打算再買一個玩具的時候,小圖決定不要玩具,而是要玩具的包裝紙,是那種兩手輕壓會噼啪作響的透明的塑料紙,他將玩具給了跟自己爭搶的小表哥。
回自己家的路上,媽媽說小圖蠢,只選了包裝紙,還說孩子爸爸的家人欺負小圖老實。
孩子爸爸聽得有點不耐煩不理會妻子,而是回頭輕聲問小圖:“告訴爸爸,你覺得玩具好玩還是包裝紙好玩?”小圖說包裝紙更好玩。
面對小圖的回答,媽媽還是不相信,說小圖一定在撒謊,因為太懂事所以把玩具讓給了表哥。
最近有個媽媽說,她6歲的兒子交了“壞朋友”,這個“壞朋友”調(diào)皮、搗蛋,還喜歡捉弄人,有一次竟然用剪刀給她兒子剪了個癩頭,頭皮都被刮傷。
這位媽媽很生氣,不準兒子再跟那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玩,還竭力讓兒子跟鄰居一個文靜的小男孩一起玩。但是她兒子覺得文靜小男孩太無趣,還是一如既往地跟“壞朋友”玩,讓媽媽很抓狂。
孩子的爸爸也因為擔心兒子,便找兒子談話,兒子說“壞男孩”不壞,他雖然調(diào)皮搗蛋,但他很有趣,會說精彩的冒險故事,還勇敢、講義氣。其他小朋友跟“壞男孩”一起玩也總是很高興。頭皮刮傷是因為跟“壞男孩”玩開發(fā)廊的游戲不小心自己弄傷的。
爸爸叮囑兒子以后不要玩刀具后便不再阻止。
有一笑話,說的是一農(nóng)民到城里拜訪親戚,被富裕的親戚請吃飯,點菜時親戚跟服務員說吃魚翅,農(nóng)民一聽不悅,認為親戚太吝嗇,趁親戚上廁所時,偷偷把魚翅改成了魚肉,還讓服務員撒謊說魚翅賣完了。吃完了魚肉餐后,農(nóng)民還暗自慶幸自己聰明。不要用大人的主觀判斷破壞了孩子心中的興致,把自以為是的“好”推給孩子,跟農(nóng)民盲目地把魚翅換成魚很相似。
大人眼里的“好”,在孩子看來,可能遠不如大人認為的那樣好,相反,孩子們有他們自己的關注點和樂趣,雖然這些“點”在大人看來可能無趣、不值得一提,卻是讓孩子沉醉其中、忘我投入的大樂子。那是因為孩子們獨特的視野和探索精神,讓他們源源不斷地感受到由此帶來的快樂。所以“己所欲亦勿強加于人”,否則父母便變成了變相的野蠻人,帶給孩子們的,將是心靈的束縛。
尊重、不強加,尊重孩子的想法、看法、做法,不以成人的目光批判孩子的行為,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經(jīng)常感同身受地感受一下孩子們的小快樂。我們可以不認同,但我們不能不理解。做個寬容和善解人意的好父母吧,保護好孩子的精神世界,并讓他們樂在其中。
親子:我們是孩子的整個天空
可能很多媽媽在網(wǎng)上看過這篇文章,讀完這篇文章,淚流滿面,孩子世界是那么單純,孩子心地是那么善良,孩子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們,卻是孩子生活的整個天空。在生活節(jié)奏太快的城市,我們不免煩躁、發(fā)牢騷,每次對孩子發(fā)脾氣前,想想這篇文章,好好提醒自己,多點耐心,多點愛。孩子,是我們甜蜜的負擔;我們,是孩子的全世界……
天晚欲雪,好友邀我去火鍋城,說滿腹心事要借火鍋一涮。為著不肯做母親,她與老公已成水火之勢,想借我這個過來人做滅火器,令我安置好女兒后速速赴約。
當初她也極力勸過我,做母親投資太多風險太大,如果生個神童還好,當媽的里子面子全賺足了,萬一生個木頭木腦的呆瓜,連自己的快樂都得賠進去,實在是虧大了。那時我笑她像個人販子,現(xiàn)在卻覺她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幼兒園門前熙熙攘攘,老師對我微微嘆道:這孩子含羞草似的,音樂課嘴閉成一枚堅果,舞蹈課總比別人慢半拍,就連游戲時,也是獨自在角落張望。
我似乎感冒了,全身發(fā)冷,頭痛欲裂。女兒將臉藏在我的大衣里,不安地蹭來蹭去,我愈發(fā)煩躁。一出世就得到病危通知的她,在這群活潑可愛的寶寶中間,不僅身量不足,性格也甚是木訥。
這個剛自幼師畢業(yè)的女孩猶豫了一下,又說了一件愈發(fā)讓我尷尬的事,女兒這些天用餐控制不住食量,常常吃到胃痛還要求添飯。旁邊有位家長哧地笑出來,我兀自強撐著微笑,心里卻暴躁得想找誰大吵一架。
頭暈目眩地到了家,一攤泥般軟在床上。女兒推開門,期期艾艾地要我教她什么,我極力克制著惱怒,閉上眼睛不去睬她。可不一會兒,門又發(fā)出刺耳的吱呀聲,心力交瘁的我終于爆發(fā)了,狂怒地指著她喊叫:滾出去,我不想再看見你,我怎么會生下你這個白癡!
女兒驚駭?shù)每s到墻角,她瑟瑟發(fā)抖地問:媽媽,一個人殺了自己的手,會死嗎?我氣急敗壞地將她藏在背后的手拉出來,頭立時嗡嗡作響,那么多的血,那么深的傷口!連淘氣都笨得險些殺了自己,老天啊,你到底給了我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我們跌跌撞撞地往醫(yī)院走,雪大起來,女兒沒有哭也沒有要我抱,一聲不響地在我身后緊追慢趕,看來她也知道自己闖了大禍。醫(yī)生說傷口太深,為防止感染,縫合后要輸液,而且可能會留下永久性疤痕。醫(yī)生責備著我的疏忽,女兒默默聽著,將瘦小的臉深深埋在膝間,長久地不肯抬起來。
打上點滴后,女兒睡了,方想起好友之約。急急回電說明原因,她幽幽地說:看來不要孩子是對的,太難了。
一句話觸痛我所有的暗傷,淚猛然間大肆潰逃。這些年丈夫遠在外地,我獨自在病弱幼子和繁瑣工作間奔走,巨大的壓力幾乎輾我為塵,皺紋天羅地網(wǎng)般自心底罩到面上,哪里還有香如故!當初我認為孩子是上天贈送的最好禮物,現(xiàn)在才知道,這禮物有那么多教人承受不起的附加品。
我回頭看看女兒,她向里睡著,眼睫毛撲簌簌地抖。
到家已經(jīng)很晚,一進門就聽見電話鈴響,女兒輕手輕腳去了臥室。女兒的老師說,她一直在給我打電話,如果打不通,她會內(nèi)疚得連覺也睡不著的。
原來,那位哧笑女兒的家長去找了她。他說他的孩子和我女兒最要好,那孩子告訴爸爸,好朋友拼命吃那么多飯,不是傻,也不是貪吃,是因為她媽媽工作很辛苦,她要吃得飽飽的,就不會老是生病,會快快長高長聰明,會給媽媽做飯,幫媽媽拖地,媽媽就不會再煩了。
這個女孩忽然哽咽了:您的孩子還說,媽媽最愛吃蘋果,她一定要學會削蘋果。
放下電話,我忽然間看到茶幾上的水果盤里,有一個已經(jīng)干巴的蘋果,削得坑坑洼洼的,上面有淡淡的血漬,旁邊赫然躺著一把鋒利的水果刀!
我的心痙攣著,電光石火間忽然明白,她第一次進來,是想讓我教她削蘋果,我卻沒有睬她,她把自己傷得那么重,只是試圖學著為我削一只蘋果!
我來到她的房間,她居然換上了夏天才穿的公主裙,默默站在紅地毯上,似一個小小雪人。一見我,眼里便閃過濃濃的驚惶,一下子,我淚盈于睫。她喃喃地說:媽媽別哭,我給你跳舞,跳我剛剛學會的《風信子開了》。
我發(fā)現(xiàn)她右腳的襪子有些異樣,她說,襪子破了一個洞,昨天脫掉鞋子進舞蹈教室時,有小朋友笑她露出的大腳趾,她便自己拿針線來縫,縫好后卻成了這樣。
我蹲下來,摸著那個疙瘩,硬硬地硌著手,也硌著我的心。她的腳被磨了一整天,我卻不知道,她只有四歲半,怕媽媽會煩,自己苦苦琢磨著,竟然補上了這個破洞,做媽媽的卻嫌她笨!
她輕輕唱著,緩緩擺動手臂,合攏的雙手如一枚含羞緊閉的花苞。在燈光底下,花苞怯怯地打開,風來了,雨來了,她的單眼皮的黑眼睛一直看著我。她舉在頭頂?shù)淖笫?,還裹著厚厚的繃帶,花瓣一點一點展開,女兒如同一個小小的勇敢的傷兵,在這個大雪紛飛的夜晚,終于將自己開成了一朵比雪還潔白的風信子。
風信子低聲說:媽媽,小朋友都笑我開得太慢了。她頓了一下,還有人說我是白癡。我一震,心被燙了似地猛一縮。
舞蹈老師告訴大家,我不是白癡,我是白色的風信子,很安靜很怕羞,比紫色和藍色的風信子要開得慢一些,可等到開好了會最美。
我俯下身子,抱住她柔軟的小身體,抱住漫漫紅塵里離我最近的溫暖。
請允許白色的風信子害羞吧,因為,風雪再大,受傷再深,她都會拼盡全力為你開一朵最美的花。明天,我將告訴好友,擁有任何一朵風信子都是一件幸運的事。
我們培養(yǎng)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導讀:如今,有些媽媽把培養(yǎng)“神童”作為孩子的早教目標,而一些媽媽則希望讓孩子擁有快樂自由的童年。下面是一位家長的想法?你是否有同感呢?
在里,主流的想法還是以學為主,孩子們時間排得滿滿的,家長們一邊抱怨著一邊繼續(xù)給孩子加壓??墒俏覀兲鲂∩?、高考等壓力,想一想,我們到底要把孩子養(yǎng)成什么樣?
我就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像我一樣的普通人:
有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
在合適的時間找到一個合適的普通人;
在合適的時候生一個像她一樣可愛的孩子;
在每天面對工作的壓力、處理家庭的矛盾的同時,也享受著生活的快樂。
所以:
我沒做到的事情不要孩子也做到。我小時候沒有天天考100分,她也不必,我沒上清華北大,她也不必。
我和她平等說話。
我讓她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包括面對老師的批評,和小朋友的矛盾。我可以給她建議,但決不幫她決定?!白约旱氖虑樽约鹤觯约旱闹饕庾约耗?。”
陪伴她是和她一起玩,而不是自己忙自己,看著她,或者盯著她做作業(yè)。
我和孩子一起看書,比看電視好。
時常帶她逛書店,讓她有足夠的時間自己挑選喜歡的書,而不是我要求她看的書。
讓她幫我做家務,每個人都要為家庭作貢獻。好吃的東西也要分享,魚肚皮上的肉不是只有寶寶吃,我和姥姥都很喜歡。
我不關注她成績?nèi)绾危颐刻靻査趯W校高興或者不高興,有固定的時間和我們交流,聊聊班上有趣的事情。
在孩子面前經(jīng)常和孩子爸爸有適度的親密動作,拉手、擁抱、親吻,爸爸媽媽相愛,她也會去找一個相愛的“王子”。
每天抱她,在校園門口親吻她再說“再見”,她以后也會這樣愛她的孩子。
一直用欣賞的目光看她,只有在這個年齡才會有這樣的童真。看她成長,看她煩惱,看她動心眼,看她淘氣,看她犯錯誤。一直比較相信“紅顏薄命”,太完美的女孩給人壓力,有點兒無傷大雅的小缺點,才有親和力。我們培養(yǎng)的是孩子,不是在制作毫無瑕疵的藝術品。當然,如果孩子是生俱來的天才,那就讓他盡情登攀。
“說話算數(shù)”是有效的魔咒,從小到大都堅持,約好的事情沒有例外,事先未約定,爸爸媽媽適度妥協(xié)吧,到底她還是個孩子。
獎懲分明,懲罰不是動手,以大欺小是可恥的。
批評的是行為,不是孩子本身。請將行為錯誤和孩子的品性完全割裂開吧。相信每個孩子天生就是天使,凡間的塵埃才讓他有出錯的機會。爸爸媽媽要時刻記住“我愛你,但不愛你的小毛病。”不要翻舊帳,不要說:“你就是不認真,你看XXX,你一直都是,你從來就BLABLA”,請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簡單地說:“抓緊時間,上課要認真,按時完成作業(yè)?!边@些他們都聽不懂。
不輕易動怒,控制好情緒,才能教出有禮有節(jié)的孩子。
不輕易把獎勵和她應該完成的責任劃等號。只有超出的部分才能獎勵,就象工作中績效A+才能拿到額外獎金。經(jīng)過努力得來的東西,她才會珍惜。
堅決不上奧數(shù),我只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普通人,不要天才的培訓目的來折騰她。(有數(shù)學天分的孩子不適用)
帶她打牌、游泳、騎車、唱卡拉OK、逛街,普通人的娛樂早點教她。
選一樣她終生受益的愛好,做到比一般人強,比專業(yè)差。我們現(xiàn)在彈鋼琴,也許有孩子打羽毛球什么的。
堅持體育鍛煉,帶她和小朋友玩團隊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