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開放日,您該看什么?怎么看?
發(fā)布時間:2020-07-17 幼兒家長開放日活動方案 幼兒看故事 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活動方案家長開放日,我們的家長已經(jīng)很有經(jīng)驗。在這半日活動中,作為家長的您該看什么?怎么看?相信我們的家長也都心中有數(shù)。盡管如此,在這短短半天的時間里,我們的家長還是會有一些小問題,也是時不時地忘記自己在這一個半日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立場。那么,就請你跟著我們再重溫一遍這些問題吧!
一、家長是觀看者,觀察者。在這一天,家長的角色是觀察者,觀看者,而非參與者。除非是教師策劃的親子活動,其余時間請家長耐心觀看,更應注意的是,請小聲交談或者保持安靜,否則你們的行為舉止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要知道,想要孩子在課上保持注意力集中、上課認真聽講,家長的表現(xiàn)也是孩子們模仿學習的榜樣。
二、家長看什么?看孩子在群體中的一些反應和表現(xiàn)??春⒆釉谏险n時的情況和他的學習能力??此谂c同伴交談和交流中出現(xiàn)的矛盾問題是如何自己解決?孩子需要這樣的機會去鍛煉交際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而作為家長,也希望看到孩子在這方面能力的展現(xiàn)。所以在孩子之間出現(xiàn)小矛盾時,請家長不要干涉,即使是孩子們解決不了的問題,也有老師會進行調(diào)解。如果僅因為孩子之間的矛盾演變?yōu)榧议L之間的矛盾,那可就得不償失了哦!【W(wǎng)Ww.jk251.com 教師范文大全】
三、用集體的眼光看個體。有的家長會在這一天特別關注教師對自己孩子的關注。教師也會盡量讓每個孩子都能有機會發(fā)言等。但僅為一個上午的半日活動,并不能代表教師對孩子的關注僅僅如此。也許,這一天,我們會給平時相對比較內(nèi)向的孩子更多的展示機會。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孩子為什么會看不起家長?
我的孩子開始看不起媽媽了,怎么辦?有時在家里孩子常常懶得聽我說話,甚至直接叫我閉嘴!真是讓人心寒??!為什么孩子會這樣對待母親?是不是他們的道德出現(xiàn)了問題呢?專家就此問題給予了以下解析:
一、現(xiàn)在的中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多,他們在某一方面的知識儲備,極有可能已經(jīng)超過了家長。因此,很多孩子容易以偏概全,認為父母不如自己,從而產(chǎn)生輕視父母的心理。對此,家長朋友要分析一下自己的優(yōu)勢,在孩子面前要學會凸顯自己的能力,這并不難,因為可以作為優(yōu)點的有很多,比如:某一樣廚藝。記得我小時候,特別喜歡去小姨家,因為她的小油餅煉得特別好吃,而且,她還是我?guī)煾的?,呵呵,至今每次煉油餅的時候都會想起她。
二、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成人感和自主意識增強,開始要求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因此,在和父母溝通觀點和意見的時候,就不會像小學那樣,一味聽從父母的安排。當遇到意見不合時,容易產(chǎn)生沖突和情緒波動。對此,要求父母學會調(diào)整對待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更多地接納孩子的成長。
三、有些父母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有問題,他們從小看不起自己的孩子,經(jīng)常拿別人和自己的孩子比,在言語和行動上貶低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出于逆反心理,就很容易產(chǎn)生看不起家長的行為。為此,建議家長朋友們,要學會真正地尊重自己的孩子,學會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多鼓勵、少批評、不貶低。
綜上所述,家庭道德教育不是靠空話去說、去要求,更多地要靠家長引領孩子,從小到大地以身作則,尊重我們的長輩,尊重他人包括我們的孩子。那樣,孩子們自然就會耳濡目染地學習,學會如何處理矛盾和沖突,學會如何尊重自己的父母了。
育兒常識——小到大班的孩子在想什么,幼師家長都應該看看
2歲孩子
“不”字當頭,打滾耍賴,一意孤行,占有欲強,自私霸道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意愿、意圖。但他們不懂得表達,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甚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
對待這么小的小寶寶,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安全第一,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你自己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你應該摸索孩子的生活規(guī)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導致壞情緒的陷阱之前,采取恰當措施,比如讓孩子吃飽、睡覺、帶到其他地方玩等。不要輕易讓孩子討價還價,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讓步。
3歲孩子友善,平靜,充滿安全感,易于接受,也樂于分享
雖然在3歲的時候,他一向強硬的拒絕態(tài)度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賴,但他也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增強。他在肢體動作的控制上,已經(jīng)相當成熟和舒暢。他步伐穩(wěn)定,急轉彎也不費勁。語言能力也發(fā)展得更好。
但好景不長,從3歲半開始到4歲,反抗成了這個時期的最大特征。3歲半是一個內(nèi)向,焦慮,缺乏安全感,同時意志力極強的年齡。3歲半的孩子非常沒有安全感,甚至在他的生理發(fā)展上,也表現(xiàn)出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時緊張得發(fā)抖。
許多孩子在這個年齡都有他想象的朋友,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動物。更有趣的是,戀母情結會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
4歲孩子
心是活潑的,喜愛冒險,礙眼遠足,喜愛刺激
他喜愛任何新鮮的事物,去接觸不認識的人,喜愛到新的地方,喜歡新的游戲,新的玩具,新的活動和新書。對于大人所提的娛樂點子,再沒有人比他們更有反應了。
4歲孩子發(fā)現(xiàn)大人雖然還是握有大權,但是并非全能,同時,他也發(fā)現(xiàn)自己很有力量。從他的觀點看來,壞事未嘗不可以做,屋頂不會因此而塌下來。
而到了4歲半,他開始學會了討價還價。從這個時段開始,孩子也漸漸明白好事情的好或者壞。這個時期,他最高興的事,莫過于在睡前,聽一些小故事。
5歲孩子
開朗而愉悅,懂事了、講理了,想做個好小孩,討媽媽歡心。
在這個年紀里,最令人喜悅的特質,就是他熱愛生活,自得其樂,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5歲小孩的生活總是跟現(xiàn)在、這兒息息相關。他非常在意他自己的房間、自己的家、所住的那條街道、鄰居,以及幼兒園的教室。他對新的、陌生的事物沒有太大的興趣,也不會為了冒險而冒險。
5歲的小孩所以能夠不惹麻煩,最重要的關鍵是,他已具有一種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斷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也就是說,他學會自我控制了,他會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得很清楚,判斷得很準確,而且他就只嘗試那些他認為一定辦得到的。經(jīng)過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
6歲孩子
進入了暴風驟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個性極端兩極化。
他有本事在轉瞬間討厭剛才還滿心喜歡的事情。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媽媽,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處處按自己的意愿。6歲孩子同時在很乖和很叛逆兩個極端游走,把筆畫或數(shù)字反寫是很常見的6歲現(xiàn)象。
他什么事都爭強好勝,難以忍受任何失敗。而且他現(xiàn)在處于很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噩夢也會給6歲孩子帶來很大的困擾。最大的問題是他與媽媽的關系也游走于兩極之間,他既深深地依賴媽媽,又同時嘗試要自己站起來,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賴任何人。
6歲孩子,對“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的分別還不是很清楚,因此順手拿走別人的、他喜歡的東西,是慣?,F(xiàn)象。
必看:家長們這么做,就是在逼老師“放棄”您的孩子!
從孩子走進學校開始,老師對他的影響就非常巨大。
被老師重視的孩子,成績更優(yōu)秀,自信心更強,無論在智力還是性格的發(fā)展上都會更好一些。
而一旦被老師忽略,孩子不僅會成績下降,出現(xiàn)自卑情緒,在人際交往上也容易有障礙,有些敏感的孩子甚至還可能會自暴自棄。
老師對孩子的態(tài)度,并不僅僅取決于孩子,某種程度來說,甚至受家長影響更大一些。
作為家長,和老師打交道時,下面這五個忌諱,一定不能犯。
1、沒搞清楚事情之前和老師吵鬧甚至動手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家長一時沖動憤怒是很正常的??墒窃谌W?!坝懻f法”之前,一定要先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
如果是自己孩子錯了,那就主動道歉;如果是別的孩子的錯,可以去和老師反應一下情況,讓老師來協(xié)調(diào)處理;如果是學校和老師處理不得當,可以先跟學校和老師協(xié)商下一步處理辦法。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要表現(xiàn)出理解和寬容的態(tài)度,這樣會給老師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日后自然會對孩子另眼相待。
如果在沒搞清楚狀況之前就去大鬧學校和老師,只會讓老師覺得家長無理取鬧,給老師留下的這樣的負面印象自然對孩子很不利。2、不把學校、老師的規(guī)定當回事
對于學校和老師的規(guī)定,最好的方法就是配合。比如很多學校會規(guī)定不讓學生帶手機,不管家長是否贊同,最好都要教育孩子遵守學校的規(guī)定。如果家長對一些規(guī)定很有意見,默許甚至鼓勵孩子違反規(guī)定,這會讓學校和老師非常為難。也會給老師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因為對于家長來說,只需要面對自己的孩子,但是對于學校,需要面對幾百幾千的學生。很多看起來不合理的制度,往往就是為了保護大部分孩子的安全和學習環(huán)境。
3、不參加家長會、不和老師溝通
孩子的教育,第一負責人應該是家長,而且最了解孩子的也是家長,老師希望能和家長建立聯(lián)系,及時掌握孩子的情況,好能及時調(diào)整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因此家長不管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抽時間去參加家長會。如果實在無法抽身,也最好定期和老師溝通。否則老師不確定你是否對孩子的教育關心,也不確定你孩子出現(xiàn)問題后自己的處理方式你是否能接受,更不會知道孩子在學校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是否與家庭問題有關。孩子最終教育成什么樣,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共同決定的。不與老師溝通,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自然很難因材施教。
4、拿社會和整個教育的問題來評判老師
就像這個世界最想讓病人健康的是大夫,那這個世界最想讓孩子優(yōu)秀的就是老師了。能把學生教得個個優(yōu)秀,是每個老師最大的夢想。
有些家長對孩子教育非常重視,一旦社會上出現(xiàn)一些教育事件,都會認為整個教育行業(yè)出了問題,對自己孩子的老師也大加指責。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教育確實有一些問題,但是不能因為這個就否定所有的老師。這會讓絕大部分懷揣教育理想,兢兢業(yè)業(yè)的老師們傷了心。如果家長能對老師的工作多一分理解和體諒,老師自然也會報之以對孩子的寬容和鼓勵,這種良性循環(huán),最終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5、以領導姿態(tài)面對老師
在幾年前做過這樣的一個調(diào)查:老師最厭煩哪種家長?以領導姿態(tài)面對老師的家長排在了首位。
現(xiàn)在很多家長會覺得,教育是服務行業(yè),我交了學費,老師就應該給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務。但是教育不是服務,它是心靈層面的引導和滋養(yǎng)。對待老師最好的態(tài)度是尊重和信任,因為也只有這些才能激活老師內(nèi)心最崇高的情感,才能讓老師用心去對待孩子,給孩子一份最優(yōu)質的教育。
看看美國家庭是怎么育兒的?
寶寶從一出生開始,就要受到家庭的熏陶、父母的教育,從而一天天長大,一步步成長。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們來看看美國家庭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
1.讓嬰幼兒從小單獨睡覺。
2.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讓他自己爬起來。
3.父母要幾歲的孩子做家務勞動,如洗碗、掃地、洗衣服等。
4.讓孩子在看到國旗時,注目兩分鐘。在聽到國歌時,把手按在心口,心中默唱國歌。
5.即使家庭經(jīng)濟狀況很好,也鼓勵孩子自己勞動掙錢,讓孩子自己支付保險費用或部分學習費用及其他費用。
6.幼兒沒有午睡的習慣。
7.大人鼓勵孩子做登山、攀巖、跳海等危險性運動,孩子們也樂于參與這些冒險活動。
8.絕大多數(shù)18歲以上的孩子都自己掙錢讀書。有的人把錢賺夠了才進學校讀書,也有人一邊找工作一邊讀書,或讀讀停停,用十幾年時間拿個博士學位。孩子們認為,長這么大還伸手向父母要錢,很不光彩,會被人家瞧不起,說你無能。
9.在用錢上,即使是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對自己也很“吝嗇”,與人交往也不“大方”。無論是一起進公園或到舞廳,還是在餐館用餐,一切費用都是“AA制”。
10.父輩一般不給孩子財產(chǎn)繼承權。美國人認為,讓孩子坐享其成是人生中最糟糕的事,這會使孩子沒有機會去經(jīng)歷他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真正的幸福來自自身的努力。企業(yè)家如果覺得自己的子女不爭氣、不成材時,他們寧肯花錢去雇傭一個有才干的經(jīng)理來經(jīng)營他們的事業(yè)。
父母必看:孩子犯錯時,家長該怎么與孩子交談?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問題。作為家長這時不要急著插手,可以先問孩子八個問題,聽聽他們有什么想法。家長不妨可以一試。
第一個問題是:“發(fā)生什么事情了?”
這個問題看起來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許多成人碰到突發(fā)狀況時,會習慣性的太快下判斷:“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薄耙欢ㄊ悄阕鲥e事,老師才會處罰你?!比绻覀儾蛔尯⒆訌乃慕嵌日f說事情的經(jīng)過,很可能冤枉孩子。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比較甘心認錯。
第二個問題是:“你的感覺如何?”
事情經(jīng)過是客觀事實,當事人心里受到的沖擊純?nèi)皇侵饔^的感受,無所謂是非對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一旦說出來,哭一哭,罵一罵,心情就會好多了。腦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么他都會聽不進去??傄鹊剿那槠届o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讓他的情緒有個出口。
孩子夠冷靜之后,可以問他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么驚人之語,先不要急著教訓他,而是冷靜的接著問他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么辦法?”在這個階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腦力激蕩,想各種點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惡心的、幼稚的……腦力激蕩的重點就是允許任何看似無稽的想法。這時候不論聽到什么,都暫時不要做批評或判斷。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就可以問他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后果會怎樣?”
讓孩子自己一一檢視,每個方法的后果會是什么?你可能會很訝異的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認知有差距,這時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討論,讓他明白現(xiàn)實真相。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但是要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然后問他:“你決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狀況,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會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即使他的抉擇不是成人期望的結果,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問他怎么決定,然后又告訴他不可以這么決定。這樣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況,就算他選擇錯誤,他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學習到更珍貴難忘的教訓。
接著問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么?”并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過去之后,問他最后第八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么選擇?”
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
如此練習幾次,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需要我們操心了。
經(jīng)典八問:
第一個問題是:“發(fā)生什么事情了?”
第二個問題是:“你的感覺如何?”
第三個問題:“你想要怎樣?”
第四個問題:“那你覺得有些什么辦法?”
第五個問題:“這些方法的后果會怎樣?”
第六個問題:“你決定怎么做?”
第七個問題:“你希望我做什么?”
第八個問題:“結果怎樣?有沒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么選擇?”
做到了這些,相信孩子的問題就被你解決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