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會跳舞的點點》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0-07-01 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活動教案及反思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會跳舞的點點》及教學反思”,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活動目標
1、欣賞名畫所表現(xiàn)的馬戲團表演的熱鬧情景。
2、認識新印象派大師修拉的作品,感受獨特的“點彩”繪畫方法。
3、體會大師作畫的態(tài)度,并嘗試用“點彩”的形式繪畫作品。
4、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5、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學習欣賞名畫,并體會作畫的態(tài)度。
難點:嘗試用“點彩”的形式繪畫作品。
活動準備
名畫《馬戲團》、各種幼兒點彩畫的幻燈片、、相機、畫有許多點的范畫紙
棉簽、顏料、8開畫紙、調色板、水彩鉛筆分好組并放在桌子上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件禮物,一張畫紙。出示畫有許多點的范畫紙讓幼兒說說看到了什么?并告訴他們這些點點會跳舞。
二、基本部分
1、名畫欣賞《馬戲團》
(1)告訴幼兒老師帶來了一幅很好看的畫,是一位法國的大畫師畫的,他的名字叫修拉。出示范畫的同時告訴幼兒這是一幅點彩畫作品。
我們來看看,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介紹大畫師修拉及作品《馬戲團》,并讓幼兒理解修拉畫畫時的態(tài)度。一種堅持的態(tài)度。
2、欣賞幼兒點彩畫作品
以幻燈片形式一一展示幼兒點彩畫作品,并介紹每幅作品的畫法及比較有什么不一樣的。
3、介紹“點彩”的繪畫方式
和幼兒一起回憶剛才看到的作品,每種點的畫法有什么不一樣的,如何事圓點,畫豎點,怎樣用兩種或以上的顏料畫,老師示范并講解。
4、用“點彩”的方式畫一幅畫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點點跳舞,跳一個和老師的,小朋友的都不一樣的舞。
幼兒嘗試畫點彩畫,老師巡視并指導。
5、老師用相機拍下作品,用投影的形式放給幼兒欣賞并講評。
三、結束部分
要求幼兒和老師一起收拾材料,并洗手。
四、活動延伸
放幾幅修拉的點彩畫作品在美術活動區(qū)角,投放各種材料讓幼兒平時都有機會進行嘗試。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我是在送教下鄉(xiāng)的情況下開設的。對當?shù)氐挠變翰皇煜?,不了解他們開展美術活動的情況。在名畫欣賞時,孩子們只看到畫上的馬,其他的都沒有發(fā)現(xiàn),我請了好幾個小朋友,他們都只說看到了馬,而且不能用語言描述馬的形態(tài)。當時我就在投影上用手指著每一個地方讓孩子們去發(fā)現(xiàn)是什么,并帶領他們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講述出來。這一點受到當?shù)乩蠋熀迷u。小朋友在嘗試作畫時的態(tài)度非常認真,也都堅持到了最后,在對堅持的理解上達到了我所設想的效果。小朋友的作品中,只有幾個和我當時的示范畫相同,絕大部分幼兒發(fā)展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畫出了和別人不一樣的畫,跳一個和老師的,小朋友的都不一樣的舞。在難點的把握上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只是我個人覺得和孩子的互動不是很好,雖然在引導上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好評,但孩子們和我門交流時,語言的發(fā)展不是很好。這個活動在我自己班上上的時候,孩子們的語言發(fā)展很好,看到了許多老師們都沒有發(fā)現(xiàn)的情景。在我們幼兒園得到了老師們的認可。以后還有這種借班上課的機會,我會提前和當?shù)氐暮⒆舆M行交流,了解他們,熟悉他們,便于我更好的進行教學。
幼兒百科:點彩,一種繪畫技巧,一般認為是印象派畫家修拉首創(chuàng),采用此種技法的畫家被稱為點描派。畫家韓湘寧采用此種技法作畫。陶瓷釉彩裝飾的一種。又名“褐斑加彩”、“青釉褐斑”。始于西晉晚期,流行于東晉、南北朝,并為以后的龍泉青瓷繼承。用含鐵較多的褐釉,整齊地排列或隨意點有施過青釉的器物上,釉燒后,青釉上出現(xiàn)褐色。
不知道本文“幼兒園大班教案《會跳舞的點點》及教學反思”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兒園教案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認識整點、半點》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鐘表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它們的運轉規(guī)律。
3、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
4、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能夠準確的說出整點、半點
活動準備
小鐘表模型一人一份,圖片幾張,水彩筆,鐘表一個
活動過程
(一)認識時鐘
1.師:啟發(fā)幼兒自己說說對時鐘的認識。
2.師:出示可撥動操作的大教具鐘面。請小朋友觀察鐘面,說說在鐘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說說它們的名稱。
3.幼兒:進行觀察;嘗試描述鐘面上的部件與名稱;說說數(shù)字。
4.師:指導幼兒分組操作大的教具鐘面,熟悉鐘面上各部分的名稱。
幼兒:小組人員分別指時針、分針等。
(二)認識整點
1、教師提問:時針和分針指的地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請幼兒仔細觀察鐘面,嘗試著讀鐘面上的時間?說說自己讀時間的好方法。
3.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某整點)。
4.游戲
游戲一:我的火車幾點開。教師撥教具鐘指向某整點,幼兒說出幾時?
游戲二:撥一撥。教師報某整點,幼兒學習撥學具鐘。
(三)學習認識半點
1.師:出示大教具鐘,指導幼兒學習認識半點,初步了解分針與時針的運轉關系。
2.游戲:撥一撥。教師報某半點,幼兒學習撥學具鐘。
(四)鞏固新知識
1.游戲一:“爭分奪秒”——看誰認得快。
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全班幼兒參賽,辨認時針、分針;整點、半點。
2.游戲二:“小小修表匠”——教師報出某一整點、半點,但出示有殘缺的鐘面,讓幼兒觀察、辨認后,在自己的學具鐘上添畫出正確的時間。
3、在手腕上畫一個自己喜歡的時間
教學反思
幼兒對整點的認識很明確,但是對半點,時針的位置無法正確撥出。
幼兒百科:整理即清點,時間為整數(shù)的某一時刻。
幼兒園大班教案《會跳舞的小米粒》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探索喇叭通電后的振動現(xiàn)象。
2、嘗試操作的方法,提高仔細觀察、探索發(fā)現(xiàn)的能力。
3、能夠對科學探索活動感興趣。
4、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5、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每桌一筐低音喇叭、一筐1號電池、一碗小米。
2、PPT、播放器。
活動重難點:
通過實際操作,探索通電后喇叭的振動現(xiàn)象,激發(fā)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在操作過程中,能夠通過小米在喇叭的跳動感知喇叭的振動現(xiàn)象。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引導幼兒觀察電池、喇叭。
2、提醒幼兒正確取放喇叭,不要碰喇叭中間很軟的地方,要拿喇叭的兩邊,擺放的時候喇叭口要朝上。
二、探索如何使喇叭發(fā)出聲音。
1、有什么辦法可以使喇叭發(fā)出聲音呢?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操作過程。
3、請1-2名幼兒演示操作過程。
4、教師小結:當喇叭上的兩根線分別連接電池的正極、負極上時,電路通了,喇叭就會發(fā)出聲音了。
三、感知喇叭通電時小米在喇叭上跳動的現(xiàn)象。
1、請幼兒給喇叭接上電池,觀察喇叭是否發(fā)出聲音呢?用手摸一摸喇叭口,說一說有什么感覺呢?(喇叭口在輕輕振動)
2、把小米放在通電后的喇叭上會怎么樣呢?
3、幼兒操作并觀察小米的跳動現(xiàn)象,啟發(fā)幼兒用比較確切的語言表達小米“跳舞”的樣子。
4、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小米為什么會跳舞呢?
6、教師小結:喇叭通電后引起的振動使小米跳起“舞”來。
四、探索接上不同數(shù)量的電池,小米在喇叭上的跳動的幅度有什么變化呢?
1、接上不同數(shù)量的電池,在喇叭上的小米會有什么變化呢?
2、幼兒操作,啟發(fā)幼兒相互合作,并仔細觀察接上不同數(shù)量的電池,小米跳動的不同情況。
3、剛才你們是怎么玩的?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小米的活動圖,幫助幼兒梳理知識。
5、教師小結:電池接的越多,喇叭振動的越厲害,小米就跳的越高。
五、游戲:快樂的小米。
教師做喇叭,小朋友做小米。老師說出電池的數(shù)量,“小米根據(jù)電池的數(shù)量來跳舞。比如老師報“1節(jié)電池”?!靶∶住碧牡?、老師報“3節(jié)電池”“小米跳的高”。
反思:
以上活動過程在我們眼前展現(xiàn)的是一幅充滿“動感”的畫面。根據(j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fā)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覺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興趣。所以本節(jié)活動孩子們都是在不停的操作,振動是物體運動的一種方式,也是幼兒可以理解的一種物理現(xiàn)象。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往往以觸覺為手段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振動,其感受相對比較微弱。在“會跳的小米”中,將喇叭較為細微的振動借助小米的跳動使其更為明顯,更易為幼兒所覺察。這一做法在材料的選擇及活動的構思上無疑是別具匠心的。在這一活動中老師摒棄了“傳授灌輸”的教學方式,為孩子設計了一個又一個的極具操作性的活動,使孩子沉浸在歡樂的帶有游戲性質的自主活動中,使其思維和感官處在興奮與敏感的狀態(tài),最終使孩子的情感表現(xiàn)、感知效果都達到了比較理想的境地。在現(xiàn)場,孩子們活動的熱情使旁觀者深受感染。
幼兒百科:振動是宇宙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總體分為宏觀振動(如地震、海嘯)和微觀振動(基本粒子的熱運動、布朗運動)。一些振動擁有比較固定的波長和頻率,一些振動則沒有固定的波長和頻率。
小班教案《點點愛上幼兒園》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點點愛上幼兒園》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聽懂故事內容,逐步了解幼兒園,喜歡幼兒園,學習在集體中安靜地聽故事,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點點愛上幼兒園》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學習在集體中安靜地聽故事。
2、能聽懂故事內容,逐步了解幼兒園,喜歡幼兒園。
3、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重難點:
能聽懂故事內容,逐步了解幼兒園,喜歡幼兒園。
活動準備:
幼兒畫冊、掛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
師:圖片上有誰呀?(指小女孩)這個小女孩是點點,(指媽媽)這是點點的媽媽。老師要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它的名字叫《點點愛上幼兒園》
二、欣賞故事。
1.講故事一遍。
2.師:媽媽帶點點上幼兒園,點點為什么一路上很不高興?路上她們看到了什么?
欣賞故事一遍,再通過提問,使幼兒對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再次欣賞故事。(邊看圖片邊欣賞)
師:點點在去幼兒園的路上看到了誰的幼兒園?(小鳥、兔子、梅花鹿)小朋友的幼兒園是什么樣的?小朋友在幼兒園里做什么?點點看到小朋友的幼兒園后怎么做的?(理解詞匯:高高興興)怎么說的?(點點說“這里真好”)
再次欣賞故事,對故事內容有進一步的了解。
四、第三遍聽錄音欣賞故事。
師:點點后來喜歡上幼兒園了嗎?為什么?
小結:幼兒園真好,有許多朋友在一起真開心,我們也要和點點一樣喜歡山個幼兒園。
第三遍欣賞故事,了解點點愛上幼兒園的理由,從而讓幼兒喜歡上幼兒園。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語言教學活動,我班幼兒聽懂了這個故事內容,也了解了幼兒園,漸漸喜歡上幼兒園。并且,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已經能安靜地傾聽。幼兒的參與性較高。
由于《點點愛上幼兒園》的選材非常好,且內容簡單易懂,貼近幼兒的生活體驗?;顒又?,結合圖片,讓幼兒通過相應的
幼兒百科:幼兒園,原稱勘兒園,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引進的體制。舊稱蒙養(yǎng)園、幼稚園,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用于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納三至六周歲的幼兒。
2020幼兒園大班教案《點點和多咪的信》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點點和多咪的信》”。讓幼兒了解信的基本格式,知道寫信需要(時間、地點、事情)三要素,并嘗試讀信,理解故事內容,并能根據(jù)信的內容大膽地猜測故事情節(jié),懂得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體驗有朋友真好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并能根據(jù)信的內容大膽地猜測故事情節(jié)。
2、了解信的基本格式,知道寫信需要(時間、地點、事情)三要素,并嘗試讀信。
3、懂得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體驗有朋友真好的情感。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課件:《點點和哆咪的信》
重點難點:
讀懂點點和多咪的信,能大膽地猜測故事情節(jié)。
活動過程:
一、觀察分析封面,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
1、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封面)從這張圖上你能知道些什么?
2、師:我來介紹一下。小狗叫點點,小貓叫多咪。(課件圖片)我們跟他們打個招呼。
3、點點和哆咪是一對好朋友。(播放視頻)你們有沒有好朋友?你在想念好朋友時會怎么做?
二、理解故事內容,大膽猜測故事情節(jié)。
1、理解第一封信
(1)師:你們猜猜點點和哆咪在想念對方時會怎么做呢?我們一起去看看(播放視頻)它們是用寫信這個好辦法。這封信是誰寫給誰的?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2)總結:我們在寫信時,開頭要跟收信人打個招呼(看著信的開頭一起打個招呼),把信寫完后還要寫上寫信人的名字,你的朋友哆咪。
(3)解釋冒號的意思(提起下文)
(4)多咪想對點點說些什么呢?(請一名幼兒起來說,然后規(guī)范讀信的格式)
(5)讓我們一邊看看信,一邊聽聽故事,看看你們猜對沒有。(播放視頻)
(6)我們猜對了嗎?(強調信上第一幅圖和第二圖是代表時間和地點,以及箭頭代表順序。)
(7)教師總結:寫信時一定要寫上時間、地點和事情,這樣你的好朋友才能看懂。
(8)一起來念念這封信。
2、理解第二封信
(1)點點也寫了封信給多咪,我們一起去看看。(播放視頻)
(2)我們一起來找找時間、地點、事情。誰來念念這封信?
(3)用多種形式念信,如男女生分開念,分組念等。
(4)我們猜對了嗎?一起去看看。(播放視頻)
(5)師:點點在信里說先吃東西然后跳舞,到了那天晚上它們決定先跳舞再吃東西了。我們在讀信時一定要按照箭頭的順序念下去。
3、理解第三封信
(1)又過了幾天,點點又寫了封信給多咪,這次它又寫了什么呢?(播放視頻)
(2)請你來念念這封信。
(3)多咪看了信,認為點點生病了。如果你的好朋友生病了,你會怎么做?點點又是怎么做的呢?(播放視頻)
(4)多咪去點點家看它,發(fā)現(xiàn)它不在家。你覺得它的心情怎么樣?會怎么做?(先猜,再看視頻)
(5)多咪很著急的出去找,我們一起學學它是怎么找的。
(6)點點到底干嘛去了呀?(播放視頻)
(7)原來點點沒有生病,它是做夢夢見了多咪。這封信為什么會鬧個誤會呢?我們來對比一下點點寫的這兩封信(課件)第2封信上缺了什么?
(8)再次強調三要素:時間、地點、事情。
4、點點和多咪這一對好朋友真讓人羨慕,它們互相關心,有朋友真好!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我們一起完整的聽一遍,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跟著錄音一起講一講。
三、延伸
師:回家以后我們也可以學著點點和哆咪的樣子,寫封信給你們的好朋友,不要忘記寫上時間、地點和事情。
教學反思:
為了更好的引導幼兒運用繪畫、符號的方式寫信,我運用分段講述故事的方法,邊講述邊請幼兒回答相應問題,并重筆墨的在信的內容的介紹上,希望幼兒能學會這種寫信的方式。但是實踐證明孩子們即失去了完整感受故事的機會,又沒有真正學會運用繪畫、符號寫信的方式。因此,在環(huán)節(jié)安排上應該首先讓幼兒跟著圖片完整欣賞故事,然后把三封信提出來,逐一的帶領幼兒分析學習,最后,請幼兒先說說“如果寫一封信給爸爸媽媽你想說些什么?”“我們可以怎么去寫?!辈椭變好鞔_信箋上的表述要有清晰的時間地點的表達,觀察繪本中信件里我們是怎樣知道時間、地點的,通過故事的引領,我發(fā)現(xiàn)在幼兒接下來的書信互動中他們也積極模仿點點邀請多米游戲這一故事中的情節(jié),有的幼兒會在信中寫到邀請伙伴放學后到中山門公園去玩,或是周末相約一起下圍棋等事件的描述。
在引導孩子了解故事內容中,我對點點和多咪“信”進行了重點講解,引導孩子逐一了解“信”上每一個符號所代表的含義,在討論、交流過程中,孩子們逐漸知道了“信”的內容以及點點和多咪為什么要這樣表示。盡管對這一難點進行了重點突破,但幼兒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只有個別幼兒能模仿點點和多咪的“信”進行繪畫,大多數(shù)幼兒不知道從何下筆,或者所表達出來的內容根本不合題意。究其原因,我覺得是幼兒缺少相關的經驗造成的,在以往的繪畫活動中,幼兒都是臨摹畫作,或者根據(jù)主題添畫,在此次的活動中樣讓幼兒把自己想說的一段話用繪畫符號表現(xiàn),這樣的形式第一次接觸到,使孩子們無從下筆。因此應該加入教師示范的環(huán)節(jié),請幼兒說一說想說的話,教師示范畫一畫。
用圖畫、符號等方式寫信對幼兒思維的要求比較高,因為幼兒首先必須知道自己寫的信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要了解每一個內容都應該用什么符號表示出來,以及內容之間的聯(lián)結等等,只有孩子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才可能用正確的方式進行繪畫。對于剛剛接觸信件來代替口頭語言這種表達方式的幼兒來說,他們缺少這方面的經驗,自然就更有困難了。所以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或區(qū)域活動中滲透相關內容,幫助孩子豐富這方面的經驗,不斷發(fā)展孩子的思維,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再一次讓孩子嘗試用圖畫、符號等方式寫信,相信到時候會有很大改觀。
幼兒百科:信紙是一種切割成一定大小,適于書信規(guī)格的書寫紙張。信紙是以優(yōu)質的木槳為原材料制作而成,可以用于學生寫作文及從業(yè)人士寫報告總結等時所需的用品,適用于各年齡段人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