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看誰說得對》及教學反思

發(fā)布時間:2020-06-09 大班語言教案幼兒園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 大班幼兒園語言教案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看誰說得對》”。讓幼兒體驗比賽的競爭性與趣味性,要求幼兒正確的用量詞,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jié)。

活動目的:

1.要求幼兒正確的用量詞

2.體驗比賽的競爭性與趣味性

3.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jié)。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1.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圖片若干,獎品若干

2.將參加游戲的幼兒名字都寫在黑板上

活動過程:

一、教師說出意義中物體名稱,請幼兒說出量詞(如:教師說:"門",幼兒就回答:"一扇門";教師說:"輪船",幼兒就回答:"一艘輪船"等),說對了,就在他名字下面記一分。

二、游戲熟練后,還可以由回答正確的幼兒說出另一種物體的名稱,再請其他幼兒回答,依次類推,看誰得分最多。

三、給得分最多的幼兒發(fā)獎注意事項:開始時,教師應說一些幼兒熟悉的物體名稱,由全體幼兒回答,以后,再請個別幼兒回答,并記分。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的參與度高,活動量大,有個別幼兒反應也不怎么靈敏,有個別對活動熱情度也不高,但在老師的示范和引導下他們也能參與其中,而且從中也到了活動的快樂!所以,在今后的活動中,我要認真注意到這點,我要從幼兒心理發(fā)展特點出發(fā),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活動中來,放手讓幼兒在實踐中鍛煉、成長!

幼兒百科:對,dui,從丵(zhuo)從口從寸。一只手拿著點燃的蠟燭,有“向著”的意思。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幼兒園大班教案《誰輕誰重》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目測、體驗和操作感受兩個物體的輕重。

2、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感受輕和重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的推理能力以及學習。

4、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5、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教學準備:

1、各類輕重不同的物品。

2、翹翹板教具二個,小動物卡通形象若干。數字及輕重標記若干。

3、課前組織小朋友到戶外玩蹺蹺板,體驗平衡。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輕與重的問題。

二、感知體驗

引導幼兒用提一提、掂一掂等辦法感知哪個物品重,哪個物品輕。

三、交流討論:

1、通過幼兒玩翹翹板的經驗,引導幼兒將輕重不同的物品放在翹翹板上會怎樣?為什么?有何辦法可以讓翹起的一邊沉下去?引導幼兒自由想象并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重的一頭垂下去,輕的一頭翹起來?!保▽W習詞匯:垂、翹)

2、說一說,兩個物體之間誰重誰輕?

3、比一比,三個事物之間比較誰最重,誰最輕?引導他們將其排序。

四、完成畫冊上的練習。

五、拓展幼兒思維

生活中如何知道物體的重量呢?日常生活中還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師小結:

大小一樣,材料不同輕重也不一樣、材料相同,大小不一樣,輕重也不一樣。

六、活動延伸:

請幼兒生活中和爸爸媽媽一起玩蹺蹺板,并比較三人中誰最重誰最輕,請幼兒排序。

教學反思:

幼兒對輕重已經有一點了解所以本次活動我把重點放在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并在探索中發(fā)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驗證問題。使幼兒在不斷的探索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體驗采用不同方法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和成功感。

幼兒百科:輕是一個漢字,意思是指分量小、程度淺、用力小。

幼兒園小班教案《誰會》及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案《誰會》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誰會》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學習兒歌,熟悉各種動物的習性,理解和學習兒歌,感受兒歌一問一答的樂趣,學習兒歌能簡單表演,能想象更多會飛、游、跑的動物,簡單創(chuàng)編兒歌,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誰會》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理解和學習兒歌,感受兒歌一問一答的樂趣。

2、通過學習兒歌,熟悉各種動物的習性。

3、學習兒歌能簡單表演,能想象更多會飛、游、跑的動物,簡單創(chuàng)編兒歌。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兒歌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于如何讓幼兒通過已有生活經驗去理解兒歌的內容,同時還能運用簡單的語言去表達。

而學習仿編詩歌,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口語表達能力即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

活動準備

1、畫有鳥飛、魚游、馬跑的圖片一張。2、會飛、游、跑的動物頭飾,大字卡:飛、游、跑

活動過程

一、談話、討論并理解兒歌的內容。

1、師:今天,有很多動物朋友要來我們班做客,它們是誰呢?師邊說邊出示小鳥圖片提問:小鳥有什么本領?(會飛)小鳥是用什么飛的呀?(翅膀)我們一起來學學小鳥飛。師邊學邊說,小鳥怎樣飛?

邊學師邊引導幼兒學說:拍拍翅膀飛呀飛。

2、看,誰來了?出示圖小魚圖片。提問:小魚有什么本領?(幼兒回答)我們來學學小魚游吧。邊學師邊引導幼兒學說:搖尾巴點點頭3、接著,誰會來呢?小朋友猜猜看。(師做馬跑的動作給幼兒提示)師出示小馬的圖片提問:馬有什么本領呀?(會跑)馬兒怎樣跑?引導幼兒學說四腳離地身不搖。

二、根據對圖片的理解,學念兒歌

1、師:現在,我們看著圖一起來念一遍(引導幼兒完整地念兒歌一遍)

2、師:剛才小朋友念得真好聽,那這首兒歌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誰知道?(幼兒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師小結:一個問一個回答,這樣的兒歌就是問答歌。

3、和幼兒用問答的形式念兒歌,提高幼兒念兒歌的興趣。

三、遷移已有經驗仿編兒歌。

師:請小朋友想想,還有什么東西會飛,是怎么飛的?(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兒歌)照此方法創(chuàng)編游和跑的動物。

附兒歌:誰會

誰會飛?鳥會飛。

鳥兒鳥兒怎樣飛?

拍拍翅膀飛呀飛。

誰會游?魚會游。

魚兒魚兒怎樣游?

搖搖尾巴點點頭。

誰會跑?馬會跑。

馬兒馬兒怎樣跑?

四腳離地身不搖。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大部分的幼兒們能夠了解到更多動物的特性,好像小鳥是會飛的,小魚是會游的,小馬是會跑的等等。同時通過學習兒歌去啟發(fā)了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按照本節(jié)課的實際情況來看,我設定的引入環(huán)節(jié)還是比較扣題的,通過圖片的展示,能很快的激發(fā)起幼兒的注意力。同時在后面的創(chuàng)編兒歌環(huán)節(jié),幼兒所表達出來的實際效果也是很不錯的。不過在中間的學習念兒歌環(huán)節(jié),我就覺得有很多不足了。其實針對小班段的幼兒,我們不要強行的讓他們去記憶,而是要讓幼兒通過理解去記憶。在學習語言課程的時候我們要通過開放性的方式去引導幼兒自己想象,而不是用完全敘述的方式來幫助幼兒記憶。

幼兒百科:“誰”依歷史語音系統(tǒng)推導,則正音當為“shuéi”,簡寫作“shuí”。因發(fā)音不易,方音中介音容易丟失,又多轉變?yōu)椤皊héi”,反向影響,定音從俗,故字典中兩者皆收,今字典多以shéi又shuí為主。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看誰說的好


【活動目標】

學習運用雙音詞尾的形容詞,能準確形象的描述事物,發(fā)展口語表達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亮晶晶的鈴鐺、長絨毛玩具、綠葉”等實物。

2、“亮晶晶的星星、毛茸茸的小雞、綠油油的青菜、圓溜溜的球、紅彤彤的太陽”等圖片及字卡。

3、若干小五角星、紅花。

【活動過程】

1、用游戲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好玩的、漂亮的東西,要和小朋友一起來做游戲。第一個游戲是“看誰說得好”。咱們來比一比,看誰說的又對、又快。

2、引導幼兒描述實物。

(1)出示亮晶晶的鈴鐺。小朋友看一看,小鈴鐺是什么樣的?啟發(fā)幼兒說出多個句子,從不同角度描述鈴鐺。例如:“小鈴鐺亮晶晶的,真好看!”“小鈴鐺叮當叮當響!”“鈴鐺小小的、亮亮的,真好玩!”等等,最后教“亮晶晶”這個詞,講解詞義?!傲辆ЬА庇袃蓚€“晶”字,說明東西很亮,還閃著光。

(2)出示長絨毛玩具,請小朋友上來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小結:細細的、軟軟的,象草才長出來的樣子。最后教“毛茸茸”這個詞。小朋友還看到過哪些東西是毛茸茸的?

(3)出示綠油油的花草葉子。小朋友看一看這些葉子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用“綠綠的”、“嫩綠的”、“綠茵茵”、“綠油油”來形容。最后講解“綠油油”。

(4)出示球。小朋友說一說,球是什么樣的?在幼兒說出多個句子后,教“圓溜溜” 一詞。

每當一個幼兒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并能用適當的詞形容物體時,教師就發(fā)給他一個五角星。小結時比一比誰的五角星多。

3、引導幼兒運用雙音詞尾的形容詞描述圖片上的物體。

(1)交代玩法:

教師:現在我們來玩第二個游戲:“奇妙的口袋”。這個口袋里有許多圖片,請小朋友上來摸一張圖片,說出圖片上有什么?是什么樣的?說對了,老師獎給他一朵小紅花。

(2)幼兒摸圖片說句子。

教師念:“奇妙的口袋東西多,請***小朋友來摸一摸,摸出來看看是什么?”被點名的小朋友上來摸圖片,看清后說句子,并把圖片面向全體小朋友。然后教師出示相應的字卡。說的好,大家為他鼓掌,教師發(fā)給小紅花;說的不夠全面的,請其他小朋友站起來說出更合適的句子。

請說得好的小朋友拿口袋,再請一位小朋友上來摸圖片,游戲進行若干次。

4、教師小結今天所學的詞語,啟發(fā)幼兒回憶以前學過的類似的詞語。

【活動延伸】

把字卡放在活動區(qū),幼兒自由玩“抽卡片”游戲,練習運用所學詞語。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猜猜我是誰》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猜猜我是誰》”。讓幼兒練習疑問句,要求幼兒根據聲音來辨別同伴,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目的:

1、要求幼兒根據聲音來辨別同伴。

2、練習疑問句。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活動過程:

全班幼兒坐成半圓形,請一個幼兒背對大家坐好,請另一個幼兒走到他椅子后,輕敲三下椅背.坐著的幼兒問:"是誰敲我的門啊?"敲門的幼兒說:"是我.你猜我是誰?"如猜不出,可再問:"你是什么人?"答:"我是你的好朋友,"猜對了,就調換幼兒,游戲重新開始。

活動注意:

游戲可逐步提高要求,如:敲門幼兒可故意壓底或變細自己的聲音.也可以由兩個幼兒同時敲門,同時回答問題,要求猜出兩個同伴的聲音。

活動反思:

《猜猜我是誰》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這一課是本套教材中線條系列的一部分。教學內容是人物背面頭部寫生,學習線描寫生方法,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觀察,體驗發(fā)型不同所體現出的頭發(fā)的美感,學習背面人物頭部的寫生方法。

它借助“猜猜我是誰的”娛樂游戲活動,通過觀察、綜合欣賞、教師演示,學生討論、動手作畫等形勢,本課課題和內容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認真細致的觀察習慣,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合作意識,線造型能力以及畫面的組織能力等綜合能力。

教學設計分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游戲導入,引入課題;探究學習,引導激趣;了解基本步驟,大膽作畫;交流感受,欣賞評析。優(yōu)點有:

1、成功的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教學目標是通過學習讓你生掌握如何用線表現人物上半身背面形象。線描畫學生以前接觸過,但畫的不是很多,會用線條概括物象,但線條沒有變化,體現不出線描畫的特點,因此在本課中,我注重線描畫的人物畫的步驟及線條的粗細,疏密,曲直等的引導,通過分析教師作品,了解線條的表現規(guī)律,學生在自己作品中可以看到豐富的線條的變化,這是我非常樂意看到的線描畫中不易的效果。

2、注重激發(fā)學生興趣。為了激發(fā)孩子興趣,我先和學生做猜同學的游戲,之后我們一起看背面照片猜同學,學生猜出了學生的名字,然后我們一起總結是如何猜出他們的,這樣初步給了學生一個作畫的定向,總結出了猜迷的根據,即服飾、頭型、發(fā)型。接著引導學生猜猜教師背面的線描畫,學生興趣被激起,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火花,非常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整個教學設計的流程節(jié)奏明快,有很強知識性和對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3、在展評作品時,我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沿輪廓減下來,分別粘貼在課前準備好的大圖片上,形成新的作品形式。新的作品看起來就好像許多人在看畫展,學生們同時感受到了兩種作品形式的誕生,都感到無比欣喜。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和學生的點評,互評,自評使課堂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高潮,對于用線畫頭像又有了新的認識,成功的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作品盡管有差異,但體現了學生的用心之處。

但也存在某些不足之處。首先教師應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將“主人”的地位歸還學生,讓學生自主設計,自主嘗試,自主總結,自主調整,教師則只需引導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積累,提煉,升華認識,幫助學生形成美術自主意識能力與良好的習慣,讓學生在美術活動中增加悟性和獨特精神。然而,上這節(jié)課時,課堂上學生“主人”的地位沒有體現得很明顯,多數是以我說為主,忽略了很多學生自己自主的想法。

其次是細節(jié)不到位,如在示范時我先前示好了投影,但在示范是我忘了看,因此做的有點偏臺,在示范時有些擋住了畫面,如果在畫時,能抬頭看看投影,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再次,前邊用時有些長,使得學生練習時間有些短,有些學生畫的非常好,但最后由于時間關系來不及展現,十分的遺憾。

面對這些不足,今后要不斷努力,不斷提高美術專業(yè)理論水平,熟練掌握專業(yè)知識,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與學生一起更好的成長和發(fā)展。

幼兒百科:我,漢語常用字,讀作wǒ,最早見于甲骨文,其甲骨文本義指奴隸社會里一種用來行刑殺人和肢解牲口的兇器,后由本義衍生出“手持大戉,吶喊示威”等意;但到了戰(zhàn)國時代,“我”字本義所代表的兇器被后起的更優(yōu)良的兇器淘汰,于是“我”字在漢唐以后便被普遍地作為第一人稱代詞使用,所以《說文解字》解釋為“施身自謂也”,此意沿用至今,且字音不變。

相關推薦

  • 幼兒園大班教案《誰輕誰重》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目測、體驗和操作感受兩個物體的輕重。 2、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感受輕和重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的推理能力以及學習。 4、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5、養(yǎng)成敢想敢...
    2020-11-24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小班教案《誰會》及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案《誰會》及教學反思 小班教案《誰會》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學習兒歌,熟悉各種動物的習性,理解和學習兒歌,感受兒歌一問一答的樂趣,學習兒歌能簡單表演,能想象更多會飛、游、跑的動物,簡單創(chuàng)編兒歌,...
    2020-10-09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看誰說的好 【活動目標】 學習運用雙音詞尾的形容詞,能準確形象的描述事物,發(fā)展口語表達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亮晶晶的鈴鐺、長絨毛玩具、綠葉”等實物。 2、“亮晶晶的星星、毛茸茸的小雞、綠油油的青菜...
    2019-12-17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猜猜我是誰》及教學反思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猜猜我是誰》”。讓幼兒練習疑問句,要求幼兒根據聲音來辨別同伴,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目的: 1、要求幼兒根據聲音來辨別同伴。 2、...
    2020-05-26 閱讀全文
  • 2020幼兒園大班教案《誰吃掉誰》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了解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懂得破環(huán)生態(tài)平衡的危險。 對動植物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重難點: 了解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 理解自然界少了一種動植物...
    2020-09-27 閱讀全文

教學目標: 1、通過目測、體驗和操作感受兩個物體的輕重。 2、引導幼兒大膽嘗試,感受輕和重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的推理能力以及學習。 4、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5、養(yǎng)成敢想敢...

2020-11-24 閱讀全文

小班教案《誰會》含反思適用于小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通過學習兒歌,熟悉各種動物的習性,理解和學習兒歌,感受兒歌一問一答的樂趣,學習兒歌能簡單表演,能想象更多會飛、游、跑的動物,簡單創(chuàng)編兒歌,...

2020-10-09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學習運用雙音詞尾的形容詞,能準確形象的描述事物,發(fā)展口語表達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亮晶晶的鈴鐺、長絨毛玩具、綠葉”等實物。 2、“亮晶晶的星星、毛茸茸的小雞、綠油油的青菜...

2019-12-17 閱讀全文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幼兒園大班教案《猜猜我是誰》”。讓幼兒練習疑問句,要求幼兒根據聲音來辨別同伴,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目的: 1、要求幼兒根據聲音來辨別同伴。 2、...

2020-05-26 閱讀全文

活動目標: 了解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懂得破環(huán)生態(tài)平衡的危險。 對動植物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重難點: 了解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 理解自然界少了一種動植物...

2020-09-2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