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對對碰說課稿
發(fā)布時間:2020-05-26 幼兒園認識顏色說課稿 幼兒園秋天的顏色說課稿 幼兒園說課稿秋天的顏色《顏色對對碰》活動設計說明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執(zhí)教的《顏色對對碰》,是小班下冊主題四《七彩樂園》中的活動。
以下我將從設計教學過程的理念指導、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活動目標的設立等幾方面進行本次活動的教學設計說明:
一:設計教學過程的理念指導
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我遵循兩個原則:
(1)讓幼兒在操作中進行感知和發(fā)現
有句諺語說道:“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敝皇亲尯⒆勇?,讓孩子看,而不讓幼兒體驗感受,這種教學方式極不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相反,幼兒切身的實驗操作,將給幼兒一個非常深刻的記憶。
而且小班幼兒有一個重要的年齡特點是:直觀形象思維,認知活動很大程度上要依賴行動。
(2)創(chuàng)設情境,讓幼兒在玩中學習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善于想象,在自然有趣的情境中,他們會自由、自愿地學習和探索。
在此理念的指導下,我將目標細分為黃和藍、紅和藍、黃和紅的分層感知過程。設計了給樹葉變回綠色、玩魔法顏料、繪制服裝的游戲情境,借以達成本次活動的目標。
二、教材分析:
孩子的世界是七彩的,本次活動所在主題《七彩樂園》就是通過《找找顏色》、《奇妙的顏色》、《我和顏色做朋友》等活動內容,鼓勵幼兒運用各種感官感知自然界中豐富多彩的顏色,感受季節(jié)帶來的色彩變化,發(fā)現顏色的奇妙變幻,享受玩顏色的樂趣。
而活動《顏色對對碰》更是讓幼兒切身感知了兩兩顏色相融發(fā)生的變化,帶給孩子無窮的樂趣與遐想,這是幼兒玩色中最神奇有趣、最具吸引力的活動。
三、活動目標設立: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兩個目標,知識目標是初步感知三原色兩兩相配會發(fā)生變化。情感目標是用畫、搖、印的方法感受玩色的樂趣。
在目標設立時我將原來的目標二“積極關注周圍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變成“感受玩色的樂趣”。想讓孩子們在各種愉悅快樂的玩色過程中,初步感知三原色兩兩相配會發(fā)生變化,在玩中感知,在樂中發(fā)現。
四、學情分析
小班下學期的孩子已經認識紅、黃、藍三原色和黑、白、綠等顏色,對于橙色和紫色這樣的間色有的幼兒能夠認識,有的幼兒還屬于認知階段,能夠辨識復色的孩子較少。
以上是我設計這次活動的理念和對教材的粗淺理解,希望得到各位專家老師的指導,謝謝聆聽!
YJS21.cOm更多幼兒園說課稿小編推薦
小班科學活動顏色對對碰說課稿1000字匯編
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園老師,說課稿是我們工作中的一部分,為了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欲望,老師們通常會準備一份完整的說課稿,有了說課稿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幼兒園說課稿您知道該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學活動顏色對對碰說課稿1000字匯編”,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小班科學活動顏色對對碰說課稿【篇1】
教學理論依據
幼兒生活在五彩斑斕的世界里,色彩鮮亮的物品總讓孩子們驚嘆不已,愛不釋手。心理學研究表明,3至4歲是兒童對色彩的敏感期?!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幼兒教育的內容應從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比绾我l(fā)小班幼兒認知顏色的興趣,初步感知顏色中的小秘密?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詳細闡釋了“活教育”的原則,他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鼓勵兒童去發(fā)現他自己的世界”;為此,此次活動創(chuàng)設了生活氣息濃厚的情境,通過實際操作各種與顏色相關的材料,綜合運用各種感官去觀察、去交流,去表現、去探索發(fā)現,讓幼兒在主動操作中感知顏色變化,初步獲得周圍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對自身的價值和意義,適宜的拓展、深化幼兒原有經驗,引發(fā)其進一步探索的愿望。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fā)生變化。
2、積極關注周圍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活動準備
1、情境創(chuàng)設:“糖果小屋”(投放各種顏色的糖、水果、蔬菜等)
2、操作用材料:紅、黃、藍三種稀顏色;紅、黃、藍三色面塑彩面;紅、黃、藍色透明玻璃紙若干;透明塑料杯13個;一次性透明手套1支、針管26支、塑料瓶13個;添畫用的藕、布團、積木等若干;毛筆、小刷子、圖畫紙、果盤若干;魔法箱、彩球、彩扇等
3、課件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是幼兒能積極關注周圍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并能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fā)生變化。
2.活動難點是幼兒能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fā)生變化。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糖果小屋”導入活動,利用“魔法箱”引導幼兒初步感知顏色,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創(chuàng)設去“糖果小屋”做客的情境,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引導幼兒自由參觀“糖果小屋”,并說出看到的物品的顏色。
(2)利用“魔法箱”中的彩球、彩扇“變”出的顏色,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與其顏色相同的物品。
請幼兒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顏色與“變”出的顏色一樣?
(“小朋友想一想,咱們的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是紅色的?黃色的?藍色的?……)
2、幼兒自由選擇操作區(qū),進行自主觀察、操作、探索,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fā)生變化。
操作區(qū)一:紅、黃、藍色透明玻璃紙
操作區(qū)二:紅、黃、藍色三種稀顏色、調色盤及各種調色工具
操作區(qū)三:紅、黃、藍三色面塑彩面
3、教師引導幼兒操作感知藍色和黃色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fā)生變化。(會變成綠色)
(1)教師演示,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利用裝有藍色和黃色兩種顏色水的一次性透明手套,將水混合并慢慢搖動,請幼兒觀察:小朋友們發(fā)現了什么?(變成了什么顏色?)
(2)引導幼兒操作透明塑料杯,初步感知藍色和黃色兩種顏色配色會發(fā)生變化。(會變成綠色)
幼兒動手操作裝有藍色和黃色兩種顏色的透明塑料杯,感知藍色和黃色配色后會變成綠色。
4、進一步探索感知任意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fā)生變化,并利用課件進行小結。
(1)出示裝有紅色、黃色、藍色任意兩種顏色水的“一次性針管和塑料瓶”,引導幼兒通過操作,感知任意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fā)生變化。
(2)引導幼兒按變化了的顏色,找到“糖果小屋”中相應顏色的物品,分類擺放塑料瓶。
(3)教師利用課件和紅、黃、藍三色稀顏料,演示任意兩種顏色配色后會發(fā)生變化。(播放課件)
5、引導幼兒通過印畫和品嘗各色食品,幫助幼兒鞏固感知了解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顏色。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長頸鹿的長圍巾》,引導幼兒用配出的顏色及紅、黃、藍色,用藕、布團、積木等在白色的圍巾上裝飾。
(2)請幼兒品嘗各種顏色的蔬菜、水果做成的拼盤,教育幼兒多吃各色食品,不挑食。
小班科學活動顏色對對碰說課稿【篇2】
設計意圖:
紅、黃、藍的顏色比較鮮明是幼兒非常喜歡的顏色,因此我設計了這節(jié)活動“顏色對對碰”。我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開始以變魔術的方式吸引幼兒,之后通過幼兒的親自動手實驗,讓幼兒知道了兩種顏色配合后能發(fā)生變化,之后又以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加以鞏固。在給幼兒更多愉悅、童趣的感受的同時,我希望幼兒能夠有一種探索的精神,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操作得出結論,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兩種顏色配合后能發(fā)生變化。
2.嘗試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礦泉水瓶、顏料、多媒體課件、橡皮泥、牙刷、畫有裙子的畫、音樂。
活動過程:
1.教師通過與幼兒共同玩魔術,激發(fā)幼兒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
(1)老師要變魔術了,幼兒與教師一起喊: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變紅色)
(2)請幾名幼兒一起來試一試這個魔術(分別變紅、黃、藍色)
(3)出示各種顏色物品的幻燈片,讓幼兒說出物品的顏色,以便加深幼兒對紅、黃、藍色的認識。
2.幼兒自由操作,探索兩種顏色配合后的效果。
(1)教師為幼兒出示記錄紙、橡皮泥,教師講清楚使用的方法:根據記錄紙上提供的兩種顏色,將這兩種顏色的橡皮泥捏到一起,看看會變成什么顏色,然后將相應的顏色記錄在記錄紙上。
(2)幼兒每人一張記錄紙,幼兒自由操作進行記錄。
(3)教師為幼兒展示幼兒的操作記錄表,并讓幼兒講述自己的實驗結果。
3.游戲:看誰說的對又快
(1)教師說紅加黃,引導幼兒說變橙色,依次類推。
(2)游戲:教師邊說邊出示卡片,配上音樂與幼兒玩游戲:教師說紅加黃,幼兒說變橙色,看誰說的對又快。
4.動手為裙子涂顏色,加深對知識點的鞏固。
(1)教師為幼兒出示沒有顏色的三件裙子的畫,請第一組小朋友為我設計一件橙色的裙子,請第二組小朋友為我設計一件紫色的裙子,請第三組小朋友設計一件綠色的裙子,但是老師這里只有紅、黃、藍色的顏料和牙刷,怎么辦呢?
(2)教師為幼兒師范操作的方法,之后請各組小朋友共同完成。
(3)教師展示幼兒的作品。
5.請小朋友回家跟你的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看看別的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是不是也能變成其他的顏色。
小班科學活動顏色對對碰說課稿【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紅、黃、藍三種顏色其中兩種配色后的變化。
2、對色彩有探究欲望,愿意大膽動手操作。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三個顏色寶寶,你們看!它們都是誰?
師:你們知道嗎?顏色寶寶不但漂亮,還會變魔術呢!你們想不想看呀?
二、教師示范,引導幼兒觀察紅色和藍色抱在一起后的變化。
三、引導幼兒自己探索黃色和藍色、黃色和紅色混合后都會變成什么顏色。
師:每個小朋友到這里拿一個托盤,老師這里有兩種顏色,你們的托盤里有幾種顏色啊?(兩種)都有什么顏色?(幼兒回答自己托盤中的顏色)
小朋友的托盤中都有兩種不同的顏色,那它們抱一抱、變一變、會發(fā)生什么奇妙的變化?小魔術師們?準備好了嗎?現在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一起變一變吧!
活動反思
通過表演魔術引導幼兒觀察紅色和藍色抱在一起之后的神奇變化,激發(fā)幼兒對顏色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導幼兒自由探索黃色和藍色、黃色和紅色混合后會變成什么顏色。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采用了操作觀察法,讓幼兒分成兩組,為幼兒提供了滴管和紅黃藍三種基本色,通過幼兒操作,把兩個顏色朋友“抱一抱”讓兩組幼兒分別探索發(fā)現兩種顏色配色后發(fā)生的變化,既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又培養(yǎng)了幼兒的動手能力。
幼兒園小班下學期科學教案:優(yōu)案顏色寶寶對對碰
下面是《幼兒園小班下學期科學教案:優(yōu)案顏色寶寶對對碰》的內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容,歡迎閱讀!
教案目標:
1、引導幼兒在對對碰中得到親切愉快的情感交流。
2、增進幼兒肢體各部位的協調能力。
3、幫助幼兒將常見的物品按照顏色歸類。
教案準備:
1、幻燈片、輕音樂、音樂磁帶《碰一碰》。
2、紅、黃、綠、紫氣球若干、小錘子三個。
3、有關紅、黃、綠、紫的蔬菜、水果圖片、實物若干。
4、透明星星若干。
教案過程:
一、導入:出示氣球,復習顏色,引起興趣。
分別出示紅、黃、綠、紫氣球,引導幼兒想象有哪些蔬菜、水果及物品與這4種氣球顏色相同。
二、展開:
1、出示幻燈片,引導幼兒復習蔬菜、水果的外形及顏色。如幼兒答不出,可以準備實物幫助幼兒說出答案。
2、尋找周圍環(huán)境中與這四種顏色相同顏色的物品,并請幼兒自愿用小錘敲擊周圍環(huán)境中四種顏色的蔬果或物品。
3、幼兒自由選擇以上四種顏色的蔬果和物品,教師出示一種顏色的氣球,如紅色,拿紅色物品的幼兒就按照老師指定的肢體部位(如手、腳、頭、屁股、膝蓋、耳朵--)來碰氣球。
4、游戲:碰一碰幼兒聽音樂在活動場地內自由按節(jié)奏邊唱邊跑找朋友,在音樂休止的地方,教師說碰什么地方,拿同色物品的幼兒就一起來相互碰一碰什么地方。
5、"奇妙的星寶寶",探索顏色的變化。
每人一個透明星星,試試兩個星星碰在一起會有什么變化。
三、結束顏色的變化真有趣,下一次讓老師帶大家去探索發(fā)現室,去看看顏色還有什么變化。
不知道本文幼兒園小班下學期科學教案:優(yōu)案顏色寶寶對對碰是否對你有所幫助,感謝您的閱讀,了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瀏覽其他頁面!
陽光的顏色說課稿
活動背景
科學活動《太陽的七彩光》取材于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一種現象:陽光。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植物有七彩顏色,身邊的物品有七彩顏色,吹出來的泡泡有七彩顏色……生活中處處都有七彩顏色。七彩顏色給幼兒帶來了更豐富的意義,更多的快樂。教師根據幼兒實際,調整活動實際,并進行了三次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關注幼兒的興趣點,一步步追尋幼兒在此興趣點上所能實現的關鍵經驗,逐步完善教育策略,引導幼兒從興趣走向關鍵經驗的建構。
活動目標
1.了解太陽光有不同的顏色組成,知道陽光有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七種顏色。
2.學習探索發(fā)現太陽光顏色的方法,并通過記錄表現自己的發(fā)現。
3.產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吹泡泡的工具 2.裝水的玻璃瓶若干3.光盤 4. 多棱鏡或水晶球
4. 記錄紙和筆人手一份。
第一次實踐:預設中起步
活動再現
1.教師提問,太陽光是什么顏色的?(很少幼兒舉手)教師吹泡泡,請幼兒觀察泡泡的顏色。交流:你看到泡泡上有哪些顏色?(五顏六色)原來我們在泡泡上看到的顏色和彩虹的顏色一樣多。
2.教師引導幼兒探索、發(fā)現:想一想還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到太陽光的顏色呢?請幼兒選擇一種材料進行實驗,觀察太陽光的顏色。
探索一,引導幼兒利用多棱鏡或水晶觀察陽光,看一看有什么新發(fā)現?
探索二,讓幼兒看一看陽光下裝水的玻璃瓶,能發(fā)現什么?
探索三,引導幼兒用光盤觀察,對著陽光找找,看一看光盤上發(fā)現什么?
幼兒自主選擇實驗操作,隨即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結論:陽光是有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七種顏色組成的。
3.引導幼兒用油畫棒記錄太陽光的顏色,并自由交流欣賞?!?/p>
觀察與發(fā)現
整個活動幼兒沉浸在太陽光的顏色興趣中,大班幼兒對自然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已有一些動手操作的經驗,但他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還必須以具體材料為中介和強梁,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對物體的直接操作。教師為幼兒準備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幼兒通過玩一玩、說一說、認識太陽光的七種色彩。教師圍繞了活動目標設計了三個實驗,在實施過程中,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實驗的結論。從表面上看,幼兒在此次活動匯總完成了探究的過程,形成了相關的經驗,而事實上,本次活動幼兒只是根據教師的要求,完成操作的過程而已,其自主探究的空間是有限的。觀察到一方面材料單一,數量有限,每個幼兒選擇一種材料,有的幼兒善于發(fā)現但探究不夠深入,有的幼兒只能追隨他人的腳步,這樣影響了活動的效果。另一方面三個操作中,選擇用光盤觀察,對著太陽光很明顯看到光盤上的七彩光,還有的幼兒轉動水晶也能探索到陽光的顏色。但看一看陽光下裝水的玻璃瓶,很多幼兒未能發(fā)現太陽光的顏色,事實是可以看到的。從幼兒的反映看,在幼兒對太陽光的顏色這一興趣點上,應當挖掘幼兒能夠實現的關鍵經驗。
分析與調整
陽光雖然在我們身邊,給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但很多幼兒都不知道陽光原來是多彩的!另外基于陽光的不可見性,需要通過各種材料,讓幼兒在動手探索中去產生疑問,調節(jié)認識。上面的活動材料準備不豐富,不能支持幼兒通過操作達成活動目標。材料數量也不夠,不能充分滿足幼兒的探索需要。幼兒只有選擇一種材料,相互之間缺乏交換,比較探索的意識。此活動幼兒能夠實現的關鍵經驗是感知太陽光有不同的顏色組成,第一次教學實踐發(fā)現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未能落實到位,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提問和幼兒操作環(huán)節(jié)的關鍵語。教師引導幼兒觀察陽光下的玻璃瓶,很多幼兒未能發(fā)現太陽光的顏色,需要教師及時引導,操作方法應讓幼兒明確,將白紙放在瓶子下,移動瓶子時,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反射到白紙上的七種顏色。而且教師要求每個幼兒選擇了一種材料去探索,建議應該讓幼兒應該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發(fā)現太陽的七彩光,在探究形式、探究材料、探究時空上提供幫助,以促使幼兒不斷體驗到探索發(fā)現的樂趣,所以進行了第二次的設計調整。
第二次實踐:反思中深入
活動準備:以上活動準備中,再增加裝水的臉盆,鏡子。
活動再現
1.猜測太陽光的顏色。提問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太陽光,請小朋友猜一猜,太陽光有顏色嗎?是什么顏色呢?(幼兒說一說)請見到太陽光顏色的小朋友說一說,你在什么地方發(fā)現了太陽光的美麗色彩?教師吹泡泡,請幼兒觀察泡泡的顏色。
交流:你看到泡泡上有哪些顏色?原來我們在泡泡上看到的顏色和彩虹的顏色一樣多。
2.幼兒利用多種材料主動探索發(fā)現七彩的陽光。老師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有哪些?(幼兒說說材料的名稱)
(1)出示、介紹各種實驗用品:多棱面小球、CD光碟、瓶子若干和裝水的臉盆,鏡子等,請幼兒選擇兩組材料進行實驗,觀察太陽光的顏色。
(2)介紹記錄方法。師:“我們先選一種材料對著陽光看一看,再在這種材料后面的格子里用‘√’表示出你所看到的顏色。
(3)自主探究活動。
3.交流活動結果。師:“你用了什么材料?”“你看到了什么顏色?”
驗證展示記錄表。請幼兒根據記錄表總結:太陽光是有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七種顏色組成的。
觀察與發(fā)現
活動開始采用直接導入法,通過幼兒對陽光的猜測,結果發(fā)現幼兒對太陽光的經驗比較零散,教師在了解幼兒的經驗基礎上,再自身吹泡泡的演示引導幼兒去發(fā)現太陽光的奧秘,在幼兒發(fā)現問題的基礎上,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過渡比較自然。幼兒探究的空間有所改進從教室的走廊擴展到戶外操場陽光充足的地方。幼兒需要通過與材料的互動來探究現象、發(fā)現聯系,這就是在活動中幼兒需要并能夠實現的關鍵經驗。第二次教學發(fā)現幼兒的探究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但用水盆、鏡子進行實驗時,由于幼兒之間沒有合作,影響實驗的結果。教學中最可貴的是教師有發(fā)現細節(jié)的眼光,教師意識到幼兒的操作水平具有個體差異性,此時需要幼兒合作,實驗中斜放水中的鏡子慢慢調整角度,在墻上或白紙上出現七彩光斑。借助各種材料探索發(fā)現太陽光的顏色。
分析與調整
活動中依然是幼兒對探索太陽光的色彩很感興趣,教師注意變換提問的方式,并為幼兒更新了更豐富的材料,同時又明確提出了要求,每個幼兒選兩種材料,這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的,不僅滿足了幼兒的操作需求,而且兼顧到幼兒的能力差異。教師提出的“實驗任務”,應該以問題的形式出現,在教師提出問題之后,把如何解決問題的空間留給幼兒,在幼兒先動腦再動手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顒又邪l(fā)現,教師引導:“比一比,那個小朋友成功了。”這樣的語言在某些時候確能激發(fā)幼兒實驗的興趣,但也會讓幼兒覺得,只有成功才是表現好的標準。交流中可鼓勵幼兒說說,你用了什么方法看到太陽光的顏色?這樣在交流中提升幼兒的經驗。幼兒的操作水平具有個體差異性,因此幼兒可分成小組的形式進行操作,有利于幼兒之間互相合作交流。因調整記錄表,請幼兒記錄并展示自己的記錄表時,很多幼兒未能通過分格對應記錄自己的發(fā)現,需要下次活動交代清楚。通過兩次教學,體會到要讓孩子去探索的問題,教師自己一定要親身實踐一下,做到心中有數,否則會盲目指導。
第三次實踐:優(yōu)化中提升
活動再現
1.猜測太陽光的顏色。教師: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太陽光,請小朋友猜一猜,太陽光有顏色嗎?是什么顏色呢?請看到過太陽光顏色的小朋友說一說,你在什么地方發(fā)現了太陽光的美麗色彩?
2.講述故事:美麗的肥皂泡。教師:太陽光到底有沒有顏色呢?我們看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發(fā)現太陽光的故事。(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教師注意強調故事中牛頓對肥皂泡上的顏色的驚奇,以及使用三棱鏡的實驗過程)。
3.幼兒利用多種材料主動探索發(fā)現七彩的陽光。老師這里有很多的材料,怎么樣才能用這些材料來發(fā)現太陽光的顏色,請幼兒試試。
(1)出示、介紹各種實驗用品:多棱面小球、CD光碟、瓶子若干,請幼兒用選擇兩組材料進行實驗,觀察太陽光的顏色。
(2)介紹記錄方法。師:“我們先選一種材料對著陽光看一看,再在這種材料后面的格子里用‘√’表示出你所看到的顏色。
(3)自主探究活動。
4.交流展示。師:“你用了什么材料?”“你看到了什么顏色?”
小結:太陽光是有紅色、橙色、黃色、綠色、青色、藍色、紫色七種顏色組成的。
延伸:請幼兒設計制作彩色陀螺,觀察陀螺旋轉時色彩的變化。啟發(fā)幼兒思考:為什么靜止時能看到七彩色,一轉動就看不見了呢?
觀察與發(fā)現
教師在講述故事“美麗的肥皂泡”過程中,為下一操作環(huán)節(jié)的開展做鋪墊。在活動結束延伸活動中增加新的游戲,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在幼兒的探索興趣點上,繼續(xù)引發(fā)新的關鍵經驗的建構。第三次教學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經驗水平,能引起幼兒的探究興趣,幼兒的探究是在教師引領下的探究。教師能為幼兒探索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持和幫助。幼兒通過分格對應記錄自己的發(fā)現,簡單明確,而且只要幼兒明確了操作目標和要求,放手讓幼兒去擺弄材料,最重要的是幼兒獲取知識過程的體驗。教師的巡視指導能兼顧全體幼兒,并能提升幼兒的原有經驗。
分析與總結
幼兒能有興趣地投入到探索太陽光的過程中,在室外與材料的互動中,自然地感知太陽的七彩光。遵循大班幼兒的特點,創(chuàng)設適宜的探究環(huán)境,幼兒分組選擇材料進行操作實驗,在自身的探究實踐過程中,體驗著探究學習的快樂以及與人交流、合作的樂趣。教師把重點過程放在了解決重點目標上,及時梳理與歸納探索太陽光的方法,并以小組合作探究方式的展開,這個過程中,教師是支持者、合作者,重在幫助幼兒學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更多的信息,促使幼兒不斷思考,建構新的知識與經驗。教學活動在前三次不斷優(yōu)化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親歷探究發(fā)現的過程,主動來建構知識經驗,來提升幼兒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性??茖W探究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幼兒探究活動的結果,更要注重探究的過程。
啟示與結論
一課三研采取跟進提高的教學模式,在三次的教學實施中,新老教師相互啟發(fā),不斷反思,認識逐漸深入,最終解決了前兩次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茖W組教師針對共同選擇一個科學活動,相互探討,在反復調整中制定出最適合的活動方案。一課三研的教學方式,營造了一個“相互支撐”的氛圍,架起了教育理念與教育行為間的橋梁,教師在共同分析、互相探討、爭辯反思的過程中得到了專業(yè)的發(fā)展。教師從科學教學的設計到過程的實施,引導幼兒從興趣走向關鍵經驗的建構,當充分注意以下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的落實:(1)精選材料提高幼兒探索的質量 ;(2)有效的提問和追問為幼兒提供探索的支架 ;(3)及時幫助幼兒歸納提升經驗 ;(4)支持引導幼兒記錄獲得的信息;(5)重視幼兒的表達與交流,進行多元評價。
心情對對碰
下面是《心情對對碰》的內容一文,給你帶來豐富精彩的內容,歡迎閱讀!
運動名稱:心境對對碰
運動目的:
1、知道本身碰到開心,不開心的事都可以向他人傾吐。
2、能體驗他人情緒,存眷他人,分享他人的高興,不高興,并探求辦理題目的要領。
3、引誘幼兒應當以努力、樂不雅的立場面臨生存。
4、會用簡筆畫的情勢表示人們開心和不開心時的樣子。
運動預備:
1、課前請家長幫忙幼兒記載本身在一周中有哪些不開心、開心的事
2、動畫片《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3、律動:《心情歌》《多痛快》
運動歷程:
一、開端部門:律動《多痛快》
導入:小朋儕們,做完這個律動你們以為心境怎么樣?(引誘幼兒說出一些表現心境痛快的詞,如:高興、開心、快活等)
二、根本部門:
1、提問:在小朋儕們的生存和進修中,你們還履歷過哪些痛快的事?說一說,讓小朋儕們和你一路分享好欠好?
2、小朋儕們真幸福,你們有過這么多開心的事高興的事。然則,我們弗成能事事都順心,幼兒手工制作你們碰到過哪些不順心的事,說出來,讓小朋儕們幫你想想措施,好欠好?
3、生存中誰都市趕上煩苦衷,誰都有不痛快的時間,當你碰到懊惱的事時,你會怎么讓本身變得快活?
小結:天天我們都應當以快活的心境去面臨每一件事。我們不開心時,可以報告先生,小朋儕,讓各人資助你;還可以聽聽音樂、跟爸爸媽媽說說、好好睡一覺、看個動畫片、到室外去散漫步、等等。
三、看錄象(大頭兒子--心境娃娃),引誘幼兒評論辯論。
(1)心境娃娃說的話代表的是誰的心境?
(2)為什么心境娃娃會說那些不規(guī)矩的話?
(3)心境娃娃有什么本事?
心境娃娃的本事可真大,他能時候提示我們堅持好心境,你們想不想也擁有一個心境娃娃呀?看!先生也做了一個心境娃娃。
(4)幼兒繪畫并制造“心境娃娃”
四、竣事部門
心境娃娃的心情也不富厚呀!我們一路來唱一首《心情歌》讓心境娃娃的心情更富厚些好欠好?
關于《心情對對碰》的精彩內容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關注我們了解更多內容!
小班說課稿:認識顏色
一、說教材及設計思路
顏色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顏色遍布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布滿顏色的世界里,萬物沒有了顏色,我們的生活也會暗淡無光,顏色使世界美麗,顏色也美化幼兒的心靈,所以我們的生活及我們生活的整個世界是不能沒有顏色的。
每當孩子們在玩積木時,他們常常會對五顏六色的積木愛不釋手、每當孩子們在幼兒園吃了營養(yǎng)飯時,他們回家后會對爸爸媽媽說:“幼兒園的飯真漂亮,可好吃了”、每當孩子們畫完一幅畫時,他們會對自己的作品有一種特別的滿足感,那是因為顏色的魅力。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現在的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彼晕以O計了本次活動“認識顏色——紅黃綠”。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將活動目標確立為以下三個方面。
1、認識目標:認識、區(qū)別紅色、黃色、綠色,在活動中找出與之相對應的顏色。
2、能力目標: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標:體驗與老師和同伴游戲的快樂,從而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活動目標而服務的,活動準備必須與活動目標的需要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紅色、黃色、綠色盒子、卡片、舊報紙以及環(huán)境布置,同時又考慮了幼兒已有接觸過顏色的生活經驗。
這個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認識、區(qū)分紅色、黃色、綠色;難點是在活動中找出與之相對應的顏色。
四、說活動過程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部分去完成。
(一)認識顏色
活動一開始,我以“神秘的盒子”引出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當第一個紅盒子展示在幼兒面前時,我故作打不開狀,引導幼兒說出:“紅盒子紅盒子快打開”,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綠盒子綠盒子快打開”“黃盒子黃盒子快打開”,以強化幼兒對顏色的認識。當在最后一個盒子中找出紅、黃、綠三個太陽寶寶時,引導幼兒找一找身上有這種顏色嗎?說一說你還看過這種顏色的什么東西?在這里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非常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在激發(fā)幼兒對顏色興趣的同時發(fā)展了幼兒的口語。
(二)找顏色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一個“找太陽寶寶”的游戲,我將太陽寶寶擬人化地編成一個簡短的故事,激發(fā)幼兒去尋找太陽寶寶的興趣,為了讓幼兒能親身體驗尋找太陽寶寶的樂趣,我布置了一個大花園,讓幼兒在這身心愉悅的環(huán)境中去感知、去尋找,當幼兒找到太陽寶寶時,引導幼兒說出太陽寶寶的顏色,幫助幼兒將太陽寶寶貼在身上。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始終是孩子發(fā)展的幫助者和引導者,通過讓幼兒在游戲中找一找、說一說,進一步加深對顏色的認識。
(三)尋找相對應的顏色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本活動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一個“大灰狼來了”的游戲,對于剛入園僅二個月之久的小班幼兒來說,要在音樂停止的瞬間,快速找到與自己身上,太陽寶寶顏色相同的大圓,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在游戲中我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張舊報紙,舊報紙上分別畫有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大圓,對能力弱的孩子、膽怯的孩子,我則去幫助他們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能力強的孩子,我則鼓勵他們大膽的去尋找與自己顏色相對應的大圓,從而使每個幼兒都有獲得成功的愉悅心情。
五、說教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講述法、游戲法、啟發(fā)聯想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活動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做到寓教于樂。
六、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觀察、講述、游戲,讓幼兒認識和區(qū)分紅色、黃色、綠色。并盡量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幼兒找出與之相對應的顏色。培養(yǎng)和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和辨別能力。
七、說延伸活動
課后讓幼兒在美工區(qū)運用涂色的方法,給每個區(qū)域制作不同顏色的標記牌;在益智區(qū)放置各種顏色的物品,讓幼兒按照顏色進行分類;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相關的顏色活動。
八、活動小結
本活動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注重個體差異,教師通過為幼兒創(chuàng)設由易到難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幼兒在直接觀察、直接體驗、具體表現的活動中,能動地建構著知識經驗。
我在本活動中始終以一個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現在孩子們面前,體現了新型的師幼互動關系。
石頭碰碰響說課稿
小班科學《石頭碰碰響》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我這次活動的選材就來源于生活。石頭是構成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一種無生命的物質,同時也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事物,比如在幾次戶外活動時,我看到有幾個孩子特別喜歡去撿石頭玩,用石頭在地面上、墻面上、花壇邊等各地方敲一敲,一邊玩一邊興奮地叫同伴一起過來聽石頭敲擊所發(fā)出的聲音。
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成課程,于是就設計了這個小班的科學活動《奇妙的石頭碰碰響》,希望通過游戲引起孩子們對探索不同的物體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的興趣,引導他們在“玩中學”在“玩中求發(fā)展”,就如《綱要》中所說:“要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卑l(fā)現和感覺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自己身邊,保持永久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說目標
從“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意靜態(tài)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tài)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綱要精神,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目標:
1、感知石頭的基本特性,嘗試自由探索,并愿意大膽表述。
2、感受石頭敲擊不同物體發(fā)出的聲音,體驗玩石頭的樂趣。
三、說教法以及重難點
1、本次活動主要采用引導觀察法、自主探索、集體共鑒和小組討論法、探索比較法來增進幼兒探索石頭的興趣。
2、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為“感知石頭的基本特性,嘗試自由探索.(通過探索,發(fā)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在活動中我采用了讓幼兒自主探索比較法來解決難點,通過兩次探索比較讓幼兒發(fā)現這一特性。
四、說準備
1、物質準備:幼兒人手兩塊石頭;若干件硬的物品(木頭制品,金屬制品,玻璃制品);若干件軟的物品(海綿,手帕);3張桌子等。 2、經驗準備:已學習節(jié)奏樂《閃爍的小星星》。
五、說過程
我主要通過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來達到活動的目標:
1、感知特性
借助實物,一開始以“百寶箱摸寶貝”的形式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使用觸摸的方式,引導幼兒通過觸覺和聽覺發(fā)現石頭不同形狀、質感,對石頭的基本特性有一定的了解,為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幼兒通過看一看、捏一捏、猜一猜和碰一碰的方式感知石頭硬的特性。
2、探索比較,進一步感知石頭特性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活動的重難點所在。通過兩次探索比較,讓幼兒發(fā)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并愿意大膽表述。第一次以分組活動的方式展開,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初步感知軟硬物體與石頭碰撞產生的不同現象,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并幫助幼兒總結經驗;第二次再次嘗試,經過探索驗證進一步感知這一現象,鞏固經驗
3、拓展經驗
請幼兒選一件硬的物體與石頭一起來為《小星星》打節(jié)奏,這是活動的延伸環(huán)節(jié),進一步增強了幼兒對探索石頭的興趣,也是之前經驗的一種提升,讓幼兒通過另一種途徑來鞏固經驗、提升經驗
美麗的顏色說課稿通用
作為一名優(yōu)秀負責的幼兒園教師,說課稿是我們工作上課需要準備的東西,對每一個學生都學會課堂上的知識點,我們都會事先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聽課體驗,從而提高聽課效率。在準備幼兒園說課稿時,哪些需要重點講呢?小編特地花時間為你收集并編輯了美麗的顏色說課稿通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麗的顏色說課稿(篇1)
1、通過童話讓幼兒直觀地認識紅、黃、藍、綠顏色,能一一對應找到相同額顏色。
2、學習涂色的方法,并大膽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感受色彩美。
活動準備】
圖形只紙若干、城堡圖一張、白色蠟筆。
一、白色城堡引題
白色城堡國王覺得自己的王國都是白色不好看,于是他就派了白色蠟筆去尋找漂亮的顏色,
我們跟隨白色蠟筆一起出發(fā)吧!看看它能找到哪些顏色?
二、欣賞童話,認識顏色
1、太陽公公給了它什么顏色?
2、花園里看見了什么顏色?
3、大海是什么顏色?
4、草地是什么顏色?
5、小結:我們跟隨白色蠟筆認識了紅、黃、藍、綠這些顏色,(教案出自:教案網)那你們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這些顏色嗎?引導幼兒觀察自身的衣服、教室里
6、你們最喜歡什么顏色?想不想用你自己最喜歡的顏色畫畫呢?
三、操作活動
1、每個小朋友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為圖形穿衣服。
2、教師示范
在涂色的時候要注意先涂外再涂里面,要均勻、細心,不能涂到外面哦。
3、幼兒作畫
要求幼兒穿好衣服后要告訴大家你為圖形穿上什么顏色。
4、教師巡回指導。
四、講評
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為圖形涂上什么顏色,并把它送回家。
五、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尋找漂亮顏色。
美麗的顏色說課稿(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浸染法創(chuàng)作染紙圖案。
2.學習用色彩變化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感受,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
3.鼓勵幼兒大膽正確的上色。
4.培養(yǎng)幼兒耐心完成任務的習慣,享受折紙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提供各種染紙作品,組織幼兒欣賞。
2.了解并學習染紙的基本折疊方法(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任意折、卷搓折等)。
3.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的宣紙或餐巾紙,彩色墨水、水彩盤,作襯用的舊報紙,抹布。
活動過程
一、展示染紙圍巾作品,引起幼兒創(chuàng)作的欲望。
師:天氣寒冷,小朋友們都戴上了圍巾,動物商店的小熊也想為小動物們準備一些圍巾,它想請小朋友為它制作一些漂亮的圍巾。
二、與幼兒共同探索用浸染法染紙的過程及方法。
1.折疊:主要折疊法有米字折、田字折、折扇折、任意折、卷搓折等。
2.浸染:把需要染色部分浸入顏料中,發(fā)現浸在顏料中的時間長短與染色面積大小的關系。
3.平晾:將浸染好的紙漫漫打開,平放在舊報紙上晾干。
三、幼兒嘗試染紙,創(chuàng)作各類圍巾的圖案。
1.提醒幼兒注意色彩的搭配,使畫面色彩明快、對比強烈。
2.染好后,小心地將染紙打開,平放在舊報紙上。
3.幼兒可嘗試多種折染的方法,感受不同折染方法能產生變化無窮圖案的樂趣。
4.舉辦小熊商店"圍巾展覽會",組織幼兒欣賞,進一步激發(fā)關心小動物的情感,培養(yǎng)審美情趣。
活動反思
喜歡小動物是幼兒的天性,本次教學活動通過寒冷的冬季,為小動物制作漂亮的花圍巾導入活動主題。在坐小火車去森林王國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對間隔排序的規(guī)律有初步的感知。在后面的觀察圍巾圖片環(huán)節(jié)加深對規(guī)律排列的認知,并通過親自粘貼圖案嘗試使用規(guī)律。情景內容的設計,貼近于幼兒的生活,使得幼兒在參與活動時始終興趣盎然,思維活躍,游戲內容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積極性。在欣賞、制作的過程中,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操作活動給幼兒帶來的無限樂趣。
美麗的顏色說課稿(篇3)
教學目的:
1、掌握故事大概內容,能夠跟隨故事情節(jié)發(fā)揮想象。
2、啟發(fā)幼兒尋找大自然的色彩美,并尋找周圍美麗的景象。
3、加深對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認識
教學準備:
1、手偶
2、白描畫(幼兒每人一張)
3、油畫棒
4、掛圖
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手偶,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拿出手偶向幼兒介紹“小朋友們好,我們是妞妞和牛牛,今天我們給大家?guī)硪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認識顏色》?!?/p>
2、幼兒一邊聽故事一邊觀看圖片。
提出問題:
(1)牛牛和妞妞都認識了哪些顏色?
(2)他們在什么地方找到這些顏色的?
(3)小朋友們都喜歡這些顏色嗎?還喜歡哪些顏色?在哪里可以找到你最喜歡的顏色?
3、到戶外尋找美麗的顏色
老師:小朋友們我們到外面去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美,我們到草地上尋找顏色,比一比看誰找到的色彩最多,看誰找的最快。
4、幼兒說一說在什么地方找到了哪些顏色。
學習語句:我在**地方找到了**顏色
5、涂色
幼兒每人一張白描畫,請幼兒看一看都畫了什么,讓幼兒涂色。
6、作品欣賞和介紹
幼兒向小伙伴說一說自己是如何創(chuàng)作自己作品的。
7、活動結束
美麗的顏色說課稿(篇4)
一、設計意圖:
現在中班的孩子對顏色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為了讓小班的幼兒成為色彩世界的探索者,學會發(fā)現哪里有顏色,從而使幼兒認識色彩不僅存在于顏料中,更存在于大自然和我們身邊的事物中,因此我設計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對顏色的鞏固課,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對顏色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二、活動目標:
1、主要對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認識和鞏固。
2、引導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顏色、對顏色進行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三、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顏色,讓幼兒認識紅、黃、藍、綠四種顏色。
四、活動難點:
讓幼兒感受色彩的美麗與美好。
五、活動準備:
1、紅、黃、藍、綠色的小魚各一只,各種顏色的卡片。
2、紅、黃、藍、綠色的地墊若干。
3、四種顏色的卡片框。
六、活動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幾位客人,大家想認識他們嗎?(想)好,那就讓我們用熱情的掌聲請出他們吧。(出示四種顏色的小魚)哦,原來是小魚呀,大家喜歡他們嗎?(喜歡)是呀,看到小班的小朋友這樣熱情,小魚們也很高興,你們瞧,他們特地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來和你們見面,你們都知道他們穿的是什么顏色的衣服嗎?(紅、黃、藍、綠)是的,他們分別穿上了四種顏色的衣服,今天呢,他們就和我們一起來走進顏色的美麗世界里,讓我們和他們一起開心的玩吧。
二、認識顏色、進行游戲。
(1)顏色找朋友
1、小魚喜歡小班的小朋友,想和你們交朋友,但是它們只會交和他們衣服顏色相同的朋友,所以今天呢?紅色的小魚它會選擇這些小朋友做他的朋友。老師出示紅色的小魚,然后邀請穿紅色衣服的小朋友和小魚站在一起,并請小朋友們說說,為什么紅色的小魚會邀請這些小朋友來到一起呢?(因為他們衣服的顏色相同。)
2、老師又請出一位穿藍色衣服的幼兒和藍色的小魚交朋友,并問一問其他幼兒為什么老師會讓他們交朋友呢?
3、 其他顏色的小魚也同樣的進行游戲。
4、 也可請幼兒來選擇小魚。
(2)顏色找家
1、小朋友們和小魚都成為了朋友,那就讓我們也為小魚做點事吧,幫小魚找到他的家。
2、將四種顏色的'地墊隨意鋪在地上,請幼兒跟隨老師邊做動作邊說:“一個娃娃一個家,小魚小魚沒有家,小朋友們幫幫他,幫他找到家?!崩蠋煶鍪军S色的魚,然后說:“到黃色的家”,小朋友要立刻找到黃色的墊子,然后站在上面。
3、大家?guī)忘S色的小魚找到了家,小魚很開心,可是還有小魚沒有家,我們又繼續(xù)幫他們找吧。
4、律動開始又重新進行游戲。
三、給顏色分類,送卡片回家
1、小魚和小朋友們交上了朋友,他們特意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禮物,現在老師分發(fā)給你們。(將卡片框里的卡片分發(fā)給幼兒)
2、老師手里也有禮物,老師舉起紅色的卡片,請小朋友找出和老師手中顏色相同的卡片。(幼兒找出卡片,然后老師要求將卡片送回卡片框)
3、其他顏色都這樣進行分類。
四、拓展
小朋友們手中還有一些卡片是什么顏色的呢?是呀,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僅只有紅黃藍綠四種顏色,還有更多美麗的顏色等著我們去發(fā)現呢。請小朋友們看看我們的活動室,在我們的活動室里還有很多顏色呢,能找找嗎?(幼兒在活動室里尋找顏色)是啊,只要我們平時多觀察,我們就會發(fā)現更多的顏色,欣賞這些顏色的美好。小朋友們,感謝小魚陪我們度過了美好的時光,我們和他們說再見吧,也和聽課的老師說聲再見吧。
美麗的顏色說課稿(篇5)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環(huán)境和提取鐳的過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艱辛與快樂;
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點;
3、體會文中多處引用居里夫人的話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默讀、批注等多種方法來理解作品的內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居里夫人對科學的熱愛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品味風格多樣的語言,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作品的內容及作者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
曾經兩次獲得諾貝爾獎,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長時間,在如何艱難的環(huán)境里提取鐳的,你了解嗎?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美麗的顏色》一探究竟吧!
板書課題:《美麗的顏色》。
二、知識梳理,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簡陋(lòu) 熾熱(chì) 猝至(cù) 窒息(zhì) 吹噓(xū)
沸騰(fèi) 咽喉(yān) 溶液(yè) 觸目(chù) 踱步(duó)
2、識記重點詞語的詞義。
熾熱:溫度高,極熱。
猝:突然。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統障礙,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停止呼吸。
吹噓:夸張地宣揚。
筋疲力盡:形容非常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和顏悅色:臉色和藹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小心翼翼: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3、背景介紹。
瑪麗居里(1867—1934)原名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波蘭著名科學家。1867年出生在波蘭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因嫁給法國科學家皮埃爾居里,故稱居里夫人。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發(fā)現了新元素釙,同年又發(fā)現了鐳。1903年居里夫婦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皮埃爾居里遭遇車禍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職位,成為巴黎大學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國科學院第一個女院士。1911年,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由于長時間接觸放射性物質,1934年7月4日,這位充滿了艱辛和榮譽的居里夫人最終因惡性貧血而去世。
三、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思考本文記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交流點撥】本文記述了居里夫婦在棚屋里用四年時間提取鐳的過程。
2、速讀課文,居里夫婦是在哪兒發(fā)現鐳的?他們工作的環(huán)境怎樣?
【交流點撥】居里夫婦是在婁蒙路的棚屋里發(fā)現鐳的。工作的環(huán)境非常艱苦,因為這是一個殘破的小屋,棚頂是玻璃的,夏天燥熱得像溫室;冬天下雨的時候雨會落在地上,工作臺上,下霜的時候,把人都凍僵了,同時還要習慣忍受室外的嚴寒;另外煉制瀝青鈾礦的設備又極其簡陋,沒有排有害氣 體的“通風罩”等。
3、在從事鐳和釙的化學離析工作中,居里夫人主要分工是什么?你覺得她的工作怎么樣?
【交流點撥】居里夫人繼續(xù)煉制,提取純鐳鹽。
我認為她的工作非常辛苦。表現在①有時候一整天用差不多同等身高的鐵條攪動沸騰的東西,到了晚上,累得筋疲力盡;②在院里穿著滿是塵污和酸漬的舊工作服,頭發(fā)凌亂,周圍的煙刺激著眼睛和咽喉;③做的是壯工的工作;一次煉制20公斤材料,要搬運容器,移注溶液,連續(xù)幾小時攪動沸騰的材料,是極累人的工作。
四、品味語言重點探究:
1、第一自然段中“這是一種奇異的新的開始,這種艱苦而 且微妙的快樂,兩次都挑選了最簡陋的布景?!贝司渲械摹捌D苦”和“快樂”矛盾嗎?為什么?
【交流點撥】不矛盾?!捌D苦”是指居里夫婦工作的環(huán)境極其惡劣,夏天燥熱,冬天嚴寒;設備極其簡陋,沒有排放有害氣體的“通風罩”;工作極其繁重,辛苦,使人“筋疲力盡”。而“快樂”是指居里夫婦對自己所從事的科學事業(yè)的熱愛,在科學研究中如癡如醉的心態(tài),對科學研究的濃厚興趣使他們樂此不疲,所以兩者并不矛盾。
2、第十二自然段中“但是鐳要保持它的神秘性,絲毫不希望人類認識它。”此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交流點撥】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鐳”以 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了。生動幽默地表現了“鐳”的難以提取,“鐳”的發(fā)現是一個極其艱辛的過程。
五、精讀課文 把握主旨:
1、本文在敘事的同時,還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話:比如“我們沒有錢,沒有實驗室……”“……然而我們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樂的幾年……”“感謝這種意外的發(fā)現……”等等。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交流點撥】文章在敘事的同時,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話,補充了歷史細節(jié)。展示出傳主的心理感受,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變換了文章的敘述節(jié)奏,使行文更加生動靈活,跌宕生姿。
2、再次瀏覽課文,把握文章的主旨。
【交流點撥】這篇文章記述了居里夫婦在棚屋中用四年時間提取鐳的過程。作者像一個攝影師。充滿感情地將一個個鏡頭展示出來。我們仿佛置身于那殘破的棚屋???到居里夫婦辛苦忙碌的身影,感受到科學發(fā)現的艱辛,也領略到科學家的堅守與樂觀。
六、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讀了這篇文章,就如同與偉人對話。我們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動。如果說我們過去沒有生活目標,現在我們明確了人生;如果說我們過去一味貪圖安逸,現在我們學會了艱苦;如果說我們過去只會依賴他人,現在我們懂得了奉獻;如果說過去我們意志薄弱,現在我們擁有了信念。讓我們在居里夫人的光輝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獻給人類的進步事業(yè)。
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主要體現在她從事科學工作所擁有的堅定信念上。學習本文后,談談你受到的最大啟發(fā)。
【交流點撥】我受到的最大啟發(fā)是居里夫人為了科學研究而過著艱苦的家庭生活,卻能夠以苦為樂,這使我想到了同學們喜歡盲目攀比。不是比學習成績誰最好,而是比誰的家庭條件好,吃得好,穿的好,從而造成了 學習時間的浪費,我們應該學習居里夫人這種精神。
七、布置作業(yè):
閱讀《居里夫人傳》。
八、板書設計:
美麗的顏色
一(1-7)介紹居里夫婦研究工作的環(huán)境。
二(8-18)居里夫婦在科學研究中的艱辛與快樂。
三(19-25)居里夫婦提煉出來的“鐳”閃射著迷人的光芒。
幼兒園說課稿:《形色對應合成》
一、說教材
大班幼兒思維處于抽象邏輯的萌芽發(fā)展階段,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判斷和推理?!队變簣@指導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夠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學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數量、形、時間等現象產生興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和游戲中出現的某些簡單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游戲化、情景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我就選擇本次活動《形色對應合成》,提高幼兒數學活動的興趣,發(fā)展幼兒觀察事物的能力和思維凝集力。
二、目標分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密切聯系幼兒生活。所以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向導的作用。根據教材的需要和本班幼兒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發(fā)展的動態(tài)來制定。活動目標分為三個:
1、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2、培養(yǎng)幼兒將兩種事物特征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3、鍛煉幼兒的觀察力及記憶能力。
三、重、難點
一個活動中最能體現目標的部分辨識活動的重難點部分,抓住重難點就能使整個活動的進程有波瀾疊起的功效。
本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難點:將兩種事物特征對應、整合在一起的思維能力。
通過情境表演,操作游戲來激勵幼兒思維與記憶能力,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整合的綜合判斷能力。
四、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教育于游戲之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可能性。幼兒的學習是通過與環(huán)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fā)展的,為此我準備以下的材料:
1、衣服、帽子:紅、黃、藍三種顏色每人一份。
2、教師自制表格,磁性教具:紅黃藍顏色卡、“√”,幾何泡棉、自制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盒子。
3、幼兒學具:幾何泡棉;幼兒操作紙與蠟筆;和一段柔和的音樂。
五、教學方法: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的角色出現、圍繞教學目標,一步一步滲透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在寬松自由活動氣氛中學習,獲得有益經驗。
在活動中我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情境法,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動一動、說一說、做一做中完成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