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怎樣看待孩子撒謊

發(fā)布時間:2020-10-30 教育孩子筆記 幼兒園教師怎樣備課 中班孩子教育筆記 怎樣看待孩子撒謊一直來**還算是比較誠實的,我甚至經(jīng)常拿他的一些例子來跟親朋好友說笑,印象特別深的就是每天吃晚飯,他經(jīng)常跟我討價還價“再吃10口就不吃了”,有時候我會同意但是必須是大大的10口,哪怕我在看不見的地方,他也會老老實實地吃一口數(shù)一口,不會跳數(shù)也不會小口小口的;還有就是回家上樓,他累的時候就會要我背他到3樓再他自己爬到6樓,有時候我忘記了樓層過頭了,他就會喊“媽媽,到3樓了”,他就會自動下來的。

但是,上禮拜六早上,他起得比上學時候還早,而我自己眼睛都還睜不開,我就偷懶給他一瓶牛奶一個牛角面包先充饑,自己再回到床上瞇會兒。等我起來的時候,他的牛奶還剩了一點,但是面包沒了。他跟我說面包全部吃完了,牛奶是喝不下了。但是后來我不小心在垃圾桶里發(fā)現(xiàn)了那個面包,只被咬過一口,上面用一張紙蓋住。我問他為什么要騙媽媽,他說是就這么說了一下。因為我要做早飯去了,就跟他說了幾句諸如“會撒謊的寶寶不是好寶寶”“媽媽不喜歡不誠實的寶寶”就完了。但是等他爸爸起來后,我跟他爸爸說起這個事,沒想到他爸爸非常認真,問他知不知道錯在哪兒了,他就很小聲地說“我忘記給媽媽吃了。”他爸爸非常生氣,很嚴厲地教訓了他,當時**含著眼淚可憐巴巴地望著我,但是我沒做聲,我知道他爸爸是對的,是想把他的這壞毛病扼殺在搖籃里。

或許小朋友都會偶爾“撒謊”,比如明明是他弄壞了東西,他說不是他弄壞的,還會栽贓旁邊的小朋友;比如跟一個小朋友玩著玩著,鬧不開心了,就會跑來向大人慌報說人家怎么他了,等等。這些大人一般都不會太在意,比較常見,也可見小孩子的機靈與可愛。但是,我覺得等到他稍微大了一點,懂得道理的時候,如果刻意去制造假象,編制謊言的話,那還是要引起重視的,他說過一回,大人不當回事,就會有第二回、第三回。。。。

真想對**說“爸爸媽媽有時候雖然很嚴厲,很狠心,那是因為爸爸媽媽希望你成為一個正直的、勇敢承擔后果的男子漢。”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告狀你怎樣看待


人是生活在社會里,而不是在真空中。因此,當孩子從家庭進入社會后如何為人處事,將是一大課題。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應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孩子由于長期在家中倍受父母長輩的痛愛,或多或少地處于優(yōu)越地位,因其智力正處于發(fā)育和開發(fā)時期,小腦袋中只有優(yōu)越環(huán)境條件下的為人處事的概念。當孩子剛離開父母的襁褓,學會走路,獨立玩耍,使用語言與別人交流,走出了原先狹小的、簡單的空間,生活內容一下子豐富起來,與外界同齡的朋友有了接觸和交流的天地。然而許多前所未遇的矛盾就接踵而來,習慣于被父母保護的孩子感到自己正處在一種不安全的環(huán)境中。因此遇到與小朋友發(fā)生糾紛時,為了維護自己的安全,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向大人或自己的父母告狀,其目的是求得保護和幫助。這時作為父母首先要使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讓孩子將事情發(fā)生的經(jīng)過講清楚,然后對孩子進行疏導。要幫助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的方法,要善于原諒別人的過錯,要建立與他人共享歡樂的意識。千萬不能聽到孩子告狀就憤怒地譴責他人或責罵孩子的玩伴,小題大做和沖動都會強化孩子的告狀行為,使孩子養(yǎng)成不良的性格。

較大年齡的孩子告狀,大多數(shù)是由于孩子在家中養(yǎng)尊處優(yōu),受父母的寵愛,長期處于以我為中心的地位。當與他人交往時容易出現(xiàn)心理障礙,因為同伴不可能像父母及長輩那樣以他為中心,而產(chǎn)生了委屈、吃虧感。因此希望借助于父母的力量來維持自己的中心地位。當然,也確有孩子被人欺侮而正常的告狀行為。因此家長在處理時,切記要理智行事,不可粗魯,應對當事人的父母陳述自己的觀點,講清道理,給孩子和他人都留下好的印象,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通過分析事情的原因,既不要一味地責怪他人,也不能不批評自己的孩子,要幫助孩子協(xié)調好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善于與他人合作。

孩子為什么會撒謊?撒謊之后該怎么辦?


孩子為什么會撒謊?撒謊之后該怎么辦?昨天與班里的一位家長交流時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因為剛好在忙所以沒能及時幫助解決,不過答應了有空跟她細說。但又想到這個問題可能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大家普遍都會碰到,所以寫出來跟大家做個探討交流。以下僅為一家之言,若有什么建議和意見,歡迎大家指教。十分感謝!

事情是這樣的,班里的一名孩子在戶外活動時不小心自己磕到了嘴巴,回家后在父母的詢問下說不是自己摔倒的,而是別的小朋友把他推倒的。當然在回家之前帶班老師就已經(jīng)詳細的跟孩子媽媽說明了事實情況。而大人當然也了解到孩子說的跟老師反應的情況有所出入。孩子的媽媽跟我反應后來孩子爸爸當面對孩子進行了嚴厲的批評,說明明是自己推的,還要說是別人推的,想以此來教育孩子改正。

孩子爸爸雖是好意但這樣一種教育方式卻是不對的,因為這樣十分不利于孩子良好情緒的發(fā)展及性格的形成。在這個案例中孩子的父親當面嚴厲指出了孩子的不對,本是想通過這個方式來糾正孩子,但卻恰恰出現(xiàn)了適得其反的效果,好心卻辦了壞事。那么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這種教育方式并不是建立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之上進行的。因為每一個人都希望從他人的信任肯定中獲取滿足感,從而得到情感上的認同精神上的愉悅。如果平時孩子犯錯經(jīng)常遭到大人以及周圍人嚴厲的指責和批評,那么就容易產(chǎn)生不良的情緒,而一旦這種不良的情緒得不到很好的調節(jié)和發(fā)泄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出現(xiàn)問題。人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能得到外界的信任和肯定,而孩子亦是如此。而平時如果自己不小心犯了錯誤經(jīng)常受到大人的批評,那么他就會想辦法進行逃避。如果他發(fā)現(xiàn)自己有一次通過撒謊將責任轉移給別人而得到了大人的諒解的成功體驗,那么如果再次犯錯他就會吸取上次的經(jīng)驗再次將責任進行轉嫁從而逃避外界對他的批評和懲罰,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撒謊,并習以為常。而更為嚴重的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的孩子也會養(yǎng)成凡事責怪他人,變得自私、自利和小氣,而且往后也會變得缺乏責任心、沒有擔當,做人做事也容易變得投機。

案例中的父親以相當嚴厲的語氣對孩子進行了批評,如此孩子的心理勢必受到傷害。如果孩子明明沒有撒謊,而大人卻誤解了孩子,那么與孩子之間就會產(chǎn)生信任危機,孩子會覺得爸爸并不信任我。那么接下來孩子就容易產(chǎn)生幾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孩子遭到批評時會通過哭鬧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以求得大人的安慰。如果此時大人見狀心疼孩子,而馬上安慰孩子那么孩子就知道了只要自己利用這種方式就可以讓大人體諒和原諒,那么這就又有了一次成功的體驗,殊不知這樣的縱容和溺愛很容易形成孩子遇事就暴躁憤怒的個性,而且更為嚴重的還會慢慢形成暴力傾向。第二種情況是孩子遭到大人訓斥的時候孩子的哭鬧大人漠視,或者孩子當時沒有反應只是默默的哭,而大人之后也么有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那么長此以往孩子就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就容易造成沉默寡言、膽小怕事、懦弱的性格,甚至變的抑郁。第三種情況是在遭到批評時當面不敢反對,過后卻會通過另外的方式和渠道進行發(fā)泄,那么就容易形成了一股破壞力而危及無辜。所以人的一些不良情緒皆因信任產(chǎn)生危機。

那么在遇到孩子撒謊的時候到底該怎么辦呢?首先大人需要傾聽孩子但不要急于做出判斷,大人可以與孩子一起跟相關當事人一起進行求證弄清楚事情始末,等到完全了解事情之后再給予判斷。如果孩子沒有撒謊,那父母要對孩子給予肯定。如果孩子撒謊了那么成人就需要就事而指出錯誤所在,隨后再從積極的角度給予正確的引導并告訴孩子自己仍會信任只要他改正,從而給他心理上的安慰而產(chǎn)生安全感。而在大人正確的引導之下孩子也會意識到犯錯誤不要緊,只要能改正就沒關系就能得到原諒,那么慢慢孩子就會形成良好的品性。所以成人此后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強化孩子這種積極的行為,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另外如果孩子一直不承認撒謊,大人也不需要急躁,可以提前告訴孩子犯錯不要緊,只要承認改正就不會責怪他,那么孩子在有了安全感的基礎之上也會樂意的承認并改正。而大人也必須言而有信,說到做到。

最后總結一點作為父母和教育者的成人平時的教育引導切勿急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耐心和細心,不要輕易的否定孩子,只有在這樣一步步的引導過程中孩子才會慢慢學習并進行自我成長,漸漸的他對事物的價值判斷認知也會逐步的獨立和完善起來。

ps:當然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是想象跟現(xiàn)實相混淆,所以孩子的“撒謊”是正常行為,成人要理性的對待!

家長怎樣正確看待孩子的發(fā)問


家長怎樣正確看待孩子的發(fā)問

成長中的孩子總是充滿好奇心,他們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來問爸爸媽媽,有的問題連爸爸媽媽都不知道怎么回答。面對孩子的喋喋不休的提問,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父母該怎樣對待孩子的提問

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心,經(jīng)常會問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家長十分為難。有些問題說淺了會誤導孩子,說深了又會引出一大堆新的問題。無暇回答時,更是煩不勝煩。那么究竟該如何對待孩子喋喋不休的提問呢?

弄清孩子想知道什么

孩子對未知世界總是懷有強烈的探知欲,提問就是其中一種反應。之所以問題稀奇古怪,是由于孩子年幼,思維和表達能力有限,往往無法提出一個有效地問題來獲得他要的答案。因此父母應該先確認孩子到底想問什么,或設置一個類似或接近答案的問題來幫助孩子確定。例如當孩子對母雞伏在草堆上的行為感到疑惑時,父母可以問他“你想知道雞蛋是從哪里來的?”或“你想問雞在那里呆著干什么?”以這種方式來鎖定孩子的疑惑,回答起來就有的放矢了。

回答問題實話實說

許多父母都忌諱回答一些敏感的問題,尤其是涉及到性。殊不知這樣會造成孩子錯誤的認知,影響他長大后的思維。其實孩子對事物的了解只需要一個雛形,父母只需用適合他年齡的詞語,簡單回答就可以了。譬如父母在親吻被孩子看見,他也許會問:“爸爸你在做什么?”父親可以大大方方跟孩子說:“爸爸喜歡媽媽,所以吻吻她。爸爸也同樣喜歡寶寶?!闭f完也在孩子臉上親一下,讓孩子明白親吻是一種愛的表現(xiàn),而不是什么丑惡的事。這既簡單而誠實地解答了孩子的問題,又避免了尷尬,孩子也能接受。

答不上怎么辦

遇到回答不上的問題,父母千萬不要胡亂解釋或搪塞了事。先承認自己不知道,然后引導孩子和自己一起去尋找答案,或者參閱一些相關書籍,或者向別人請教。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孩子明白,個人能力是有限的,父母也有不懂的時候。二是以身作則,培養(yǎng)孩子誠實品質。三是告訴孩子,了解事物的途徑有多樣性,每個人都要盡可能地通過各種途徑學習。

善待孩子的提問

孩子愛提問是好現(xiàn)象,說明孩子具有學習意識。父母一定要耐心,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問題。無論孩子的問題讓你多么心煩,也不要有厭惡的言行,這樣會挫傷孩子的探知欲,甚至使他們喪失進取心。確實很忙時,可以告訴孩子:“媽現(xiàn)在很忙,等媽媽忙完了再回答你的問題好嗎?”要知道,大人們回答問題的方式、語言甚至技巧,將會對孩子今后如何學習、智力開發(fā)等產(chǎn)生決定性的影響。

英國媽媽怎樣看待孩子價值觀


好朋友曉聰在英國留學,前不久回國探親,硬是拉著我在她家住了幾天。正巧,她的表姐也帶著兒子頂頂過來玩。這天,頂頂跟曉聰鄰居家的孩子一起玩,回來時,我們給他買的玩具槍沒了,手上卻多了一個用布縫的小沙包。問他怎么回事,他說是和鄰居家小朋友交換了。還沒等我們說話,他媽媽的訓斥便劈頭蓋臉地落下來:“你怎么這么傻啊?好好的玩具槍去換人家一個小沙包,真是笨死了……”看著頂頂一張委屈而無辜的臉,我和曉聰也一臉無奈。

等表姐走后,曉聰給我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我留學期間,曾受雇到一個當?shù)丶彝?,給女主人教中文。主人家有一個很可愛的女兒叫艾瑪。有一天,我正和女主人在家里一會兒中文、一會兒英文地閑聊,艾瑪回來了。她一邊跑,一邊很開心地對著媽媽大喊:‘媽媽,媽媽,你看,我今天得了一個好東西!’女主人接過來一看,原來是一張手工做的卡片,上面畫著簡單的畫,還有幾行歪歪扭扭的字。我問艾瑪,這是誰送給你的啊?沒想到艾瑪說:‘這不是別人送的,是我用媽媽送我的那頂帽子和小朋友交換的?!倚睦镆惑@,下意識地擔心:這下艾瑪肯定要挨罵了,那頂帽子我見過,非常精美,聽說是花了不菲的價格買下來的,艾瑪居然用它去換了一張不起眼的小卡片……唉,這個傻丫頭!就在我心里暗暗為艾瑪不值和擔心時,女主人卻親了親艾瑪?shù)念~頭,對她說:‘小寶貝,這卡片真不錯!這一定是那個小朋友很珍貴的東西吧?’艾瑪仰著頭:‘媽媽,你怎么知道的?對啊,這是她最珍貴的東西呢!所以,我也愿意拿我最珍貴的東西——就是你送的那頂帽子,去和她交換,這樣才算公平。媽媽,你說對不對?’女主人說:‘嗯,小寶貝,你做得對!所以,你要將這張卡片好好珍藏哦!’”

聽了曉聰?shù)闹v述,我很受觸動。是啊,也許從價格上來看,一張卡片和一頂帽子、一個沙包和玩具槍無法劃上等號。但孩子純潔的心靈并不是以物質為標準論輕重的,在他們看來,這些小玩意兒有著同樣珍貴的意義和價值。當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您身邊,您會像英國媽媽一樣理解孩子獨特的“價值觀”,包容孩子的純真的童心嗎?當孩子能把一張手工卡片看得和精美帽子一樣重要時,他長大后便能在困難時不忘施舍他人,危難時不忘幫助他人,甚至在父母老去時,對他們的尊敬、關愛和依賴仍一如當初。這些,不正是我們希望孩子長大后為人處世的標準嗎?您又如何能在孩子年幼時就將他的純真和善良狠狠抹殺呢?

在中國,特別是在一些深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影響的家庭里,當孩子做出一些在家長看來不可取甚至不可思議的選擇、決定或者行為的時候,家長往往以過來人自居,對孩子抱怨、責備或訓斥,而不去考慮孩子的內心感受或愿望,扼殺了孩子最珍貴的童心和智慧。有感于這兩個事例的鮮明對比,現(xiàn)在就讓我們都學學這位英國媽媽吧,別用成人的思維去限制或打壓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善意地給出點評和建議,一切以保存孩子珍貴純潔的心靈為原則。這樣,孩子才能從我們的身上深刻地理解“價值”的意義。

怎樣使小孩子不說謊


前幾天兒子做作業(yè)時說自己肚子疼,我就讓他休息,就這樣那天的任務沒完成。后來兒子自己天真地對我說:“媽媽,為什么我一做作業(yè),就肚子疼,不做就不疼?”說完后的第二天,在做了一會兒作業(yè)后,就嚷嚷著又說肚子疼,其實我知道他不疼,他是不想做。他這樣的做法,就有點說謊的傾向了,讓我擔憂極了。

說謊是什么意思呢?說謊是作弊與欺騙在言語方面的表現(xiàn)。這種欺騙與作弊是最要不得的,大而言之,直接的或間接的有害于國家民族,拿貪官污吏來說吧,就是一種慣于說謊的典型人物;小而言之,也可以使個人人格破產(chǎn),即損失自尊心,又損失信用。

說謊絕不是偶然說說的,必定養(yǎng)。成了一種說謊的習慣,而這種說謊的習慣大多數(shù)又是自小養(yǎng)成的。因此,怎樣使小孩子不說謊呢?這很值得探討。

首先我們揣摩一下小孩子說謊的原因,我以為:

一、怕父母或老師的打罵。有些父母或老師,在孩子做錯事時,便打罵孩子,小孩子怕打罵,就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過錯,這樣一來,就往往會得到大人的寬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錯時,便用是說謊來求得寬恕了。如有些學生不做作業(yè),他會找好多借口,也是說謊。

二、逃避現(xiàn)實。有時小孩子為了不愿做或不能做某樣事時,便叫頭痛呀!肚子痛呀!用各種口實去欺騙大人,在我看來,就是“偷懶”。三、好虛名,要面子。一件事本來不是他做好的,但如果是他做的,,可以得到獎勵,面子光彩,于是他說謊了。一件事本來是他做的,但做得不好,怕丟臉,于是說那件事不是他做的,也說謊了。

四、貪利。很多小孩子因為口饞,要吃東西,便說肚子餓。有些孩子為了考高分或得獎勵,便考試作弊,還硬說自己高人一等。這都是為了貪利的緣故,才說謊的。

那么怎樣針對以上的原因糾正他,培養(yǎng)他誠實的習慣呢?

第一,要了解小孩子。孩子愿做什么,能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你一定要了解;了解了他的心理與能力,然后教他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你要幫助他,使事情做成功,而得到獎勵;要消除他說謊的動機,腳踏實地地去做。

第二,暗示。比如兩個孩子在一起,一個誠實,一個愛說謊,你要對誠實的孩子嘉獎,使那個說謊的孩子感動,走上誠實之路。再比如有孩子跑來告訴你一件事,你要信任他,不要說:“真的嗎?你不要騙我呀!”如果這樣說,在孩子的心靈上,就種下了說謊的種子,原來可以這樣騙呀!我們必須用前者去感動孩子,不要用后者去刺激孩子說謊的動機。

第三,榜樣。做父母的或做教師的要以身作則,去做誠實的事,不要在孩子的面前撒謊。

以上三點,我們老師和家長一定要隨時隨地注意,務必使孩子不說謊,建立誠實的習慣。

后來,我陪著兒子一起做,他做得正確率高了,邊做邊批改,他得到了好多的表揚,開心得手舞足蹈。

相關推薦

  • 怎樣教育愛撒謊的孩子 你家的寶貝撒謊嗎你是否也為此大傷腦筋媽媽們別著急,小寶貝撒謊,也有他的小道理。請你不要輕易將謊言與孩子的品質劃等號,因為謊言有時只不過是幻想,或者孩子小小的如意算盤。 事實上,說謊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
    2021-09-08 閱讀全文
  • 孩子,怎會撒謊? “分糖了!”司儀喊了一聲。新娘李某端著糖果盤抓起一把把喜糖向圍觀的人群拋撒,大人小孩一陣騷動,紛紛彎腰低頭爭搶喜糖,沾點喜氣。突然,一枚金燦燦的戒指隨著糖果落到了我班幼兒——小劉晴的腳下,她蹲下去撿糖...
    2021-01-12 閱讀全文
  • 你怎樣看待孩子告狀 ? 人是生活在社會里,而不是在真空中。因此,當孩子從家庭進入社會后如何為人處事,將是一大課題。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應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孩子由于長期在家中倍受父母長輩的痛愛,或多或少地處于優(yōu)越地位,因...
    2021-12-13 閱讀全文
  • 孩子告狀你怎樣看待 人是生活在社會里,而不是在真空中。因此,當孩子從家庭進入社會后如何為人處事,將是一大課題。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應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孩子由于長期在家中倍受父母長輩的痛愛,或多或少地處于優(yōu)越地位,因...
    2022-01-27 閱讀全文
  • 孩子為什么會撒謊?撒謊之后該怎么辦? 孩子為什么會撒謊?撒謊之后該怎么辦?昨天與班里的一位家長交流時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因為剛好在忙所以沒能及時幫助解決,不過答應了有空跟她細說。但又想到這個問題可能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大家普遍都會碰到,所以寫出...
    2020-10-16 閱讀全文

你家的寶貝撒謊嗎你是否也為此大傷腦筋媽媽們別著急,小寶貝撒謊,也有他的小道理。請你不要輕易將謊言與孩子的品質劃等號,因為謊言有時只不過是幻想,或者孩子小小的如意算盤。 事實上,說謊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

2021-09-08 閱讀全文

“分糖了!”司儀喊了一聲。新娘李某端著糖果盤抓起一把把喜糖向圍觀的人群拋撒,大人小孩一陣騷動,紛紛彎腰低頭爭搶喜糖,沾點喜氣。突然,一枚金燦燦的戒指隨著糖果落到了我班幼兒——小劉晴的腳下,她蹲下去撿糖...

2021-01-12 閱讀全文

人是生活在社會里,而不是在真空中。因此,當孩子從家庭進入社會后如何為人處事,將是一大課題。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應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孩子由于長期在家中倍受父母長輩的痛愛,或多或少地處于優(yōu)越地位,因...

2021-12-13 閱讀全文

人是生活在社會里,而不是在真空中。因此,當孩子從家庭進入社會后如何為人處事,將是一大課題。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應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孩子由于長期在家中倍受父母長輩的痛愛,或多或少地處于優(yōu)越地位,因...

2022-01-27 閱讀全文

孩子為什么會撒謊?撒謊之后該怎么辦?昨天與班里的一位家長交流時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因為剛好在忙所以沒能及時幫助解決,不過答應了有空跟她細說。但又想到這個問題可能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大家普遍都會碰到,所以寫出...

2020-10-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