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娃娃找家
發(fā)布時間:2019-12-12 幼兒園小青蛙找家說課稿 幼兒園娃娃教案 幼兒園游戲娃娃家 民族娃娃找家活動目標:1、在自主探索中,初步了解常見少數(shù)民族服飾的特點。
2、能在游戲過程中產(chǎn)生對學習文字的興趣。
3、激發(fā)幼兒繼續(xù)對少數(shù)民族探索的欲望。
活動準備:民族娃娃圖片、少數(shù)民族的文字等
活動過程:
1、自主探索:
(1)、民族娃娃圖片創(chuàng)設于環(huán)境中,引導孩子自由觀察不同民族娃娃特點。
(2)、個別交流:你知道哪個民族娃娃?他們是怎樣打扮自己的?
2、娃娃找家:
(1)、出示文字圖片。幼兒看看認認。
(2)、幫助民族娃娃找到自己的家。
幼兒找自己的喜歡的娃娃,講出是哪個民族的,再送回家。
(3)、幼兒互相檢查核對。
3、經(jīng)驗提升:
(1)、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飾特點。
(2)、少數(shù)民族的娃娃服裝和我們不一樣,還有哪些不一樣呢?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編輯推薦
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教案《民族娃娃找家》及教學反思
大班社會領域教案《民族娃娃找家》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社會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在游戲過程中產(chǎn)生對學習文字的興趣,在自主探索中,初步了解常見少數(shù)民族服飾的特點,激發(fā)幼兒繼續(xù)對少數(shù)民族探索的欲望,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社會領域《民族娃娃找家》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在自主探索中,初步了解常見少數(shù)民族服飾的特點。
2、能在游戲過程中產(chǎn)生對學習文字的興趣。
3、激發(fā)幼兒繼續(xù)對少數(shù)民族探索的欲望。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民族娃娃圖片、少數(shù)民族的文字等。
活動過程:
1、自主探索:
(1)民族娃娃圖片創(chuàng)設于環(huán)境中,引導孩子自由觀察不同民族娃娃特點。
(2)個別交流:你知道哪個民族娃娃?他們是怎樣打扮自己的?
2、娃娃找家:
(1)出示文字圖片。幼兒看看認認。
(2)幫助民族娃娃找到自己的家。
幼兒找自己的喜歡的娃娃,講出是哪個民族的,再送回家。
(3)幼兒互相檢查核對。
3、經(jīng)驗提升:
(1)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飾特點。
(2)少數(shù)民族的娃娃服裝和我們不一樣,還有哪些不一樣呢?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從幼兒的生活入手,讓幼兒有話可說,初步感知家,自然引入。接下來抓住幼兒喜歡幫助別人這一特點,讓他們幫助小動物,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想說的欲望越來越強烈,課堂氛圍熱烈活躍;參與活動讓幼兒從說到行動,既鞏固了知識,又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突出重點;拓展延伸訓練了幼兒的發(fā)散思維及想象能力。結(jié)束環(huán)節(jié)即緊扣課題又和諧自然。
幼兒百科:民族(nation),指在文化、語言、歷史與其他人群在客觀上有所區(qū)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來通過研究人類進化史及種族所形成的概念。由于歷史的原因,一個國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個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國家里。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民族娃娃
目標1、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阿凡提是一個機智勇敢的新疆維吾爾族人。
2、了解少數(shù)民族的聰明才智,增進熱愛少數(shù)民族的情感。1.了解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都是我們的親兄弟。
2.初步了解幾個不同民族的風貌,用特有的舞蹈動作表示相應的民族。
1、繼續(xù)學唱歌曲,感受三拍子歌曲優(yōu)美歡快的旋律。
2、萌發(fā)愛天安門的情感。
1.嘗試表現(xiàn)人物頭部的細節(jié)特征,感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2.觀察每個民族都有特有的頭飾裝體驗圖片寫生的快樂。1.從顏色、形狀、大小等不同特征感知4的組成,練習寫數(shù)字1、2、3。
2. 發(fā)展幼兒觀察力和思維多向性。
準備視頻1.各族人民在天安門前歡慶國慶的宣傳畫。
2.各族民跳舞的錄像和著名藝術家演唱歌曲的錄像。
3.幼兒較為熟悉的各種民族服飾(見操作材料包“民族娃娃”)。天安門圖片、地圖等
56個民族卡通娃娃照片,油畫棒,音樂《五十個民族,五十六朵花》,鉛畫紙。
幼兒每人練習紙1張,演示用圖片玩具鴨4只。
過程一、故事導入,引起興趣。
從這個人的服飾上你能看出他是哪個民族的人嗎?很久以前,在我國新疆地區(qū)有一個經(jīng)常騎著毛驢的人,他常常想出聰明的辦法幫助窮苦的老百姓,他的名字叫阿凡提。
二、欣賞故事,理解內(nèi)容。
(一)聽錄音故事《聰明的阿凡提》,初步了解故事內(nèi)容。
(二)故事的題目是什么?
(三)大官提了哪幾個問題,阿凡提是怎樣解決的?
三、說說自己對阿凡提這個人物的理解。
(一)請幼兒邊看邊聽錄音,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感知故事內(nèi)容。
(二)組織幼兒結(jié)伴或以小組的形式討論:阿凡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三)幼兒交流自己的認識.
1.觀察天安門前的人們,分辨他們不同的服飾。了解:我們都是中國人,從不同的地方來到首都,共同歡慶國慶。
2.找一找自己熟悉的民族,說說各自對他們的了解,如:他們居住的地方,風土人情等。
二、欣賞感表現(xiàn)
1.欣賞藏族女歌手演唱歌曲的錄像。談論藏族人民的生活,學學藏族人民獻哈達的理解動作。
2.欣賞蒙古族歌手演唱的《吉祥三寶》。談論有關大草原牧民的生活,跟著小演員哼唱歌曲,學學蒙古族少年騎馬的姿勢。
3.欣賞傣族姑娘的孔雀舞。談論我國西部大森里的珍稀動物,模仿孔雀的肢體動作。
4.欣賞山西少年敲打鑼鼓。談論少年強身健體的帥氣,學學鑼鼓隊擊鼓的動作。
三、聯(lián)想創(chuàng)作,大膽表現(xiàn)
1.按自己的意愿,選擇簡單的道具和服飾扮演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2.隨著不同音樂的出現(xiàn),輪換地用簡單的模仿動作表現(xiàn)各民族人民歡度國慶的場面。(以上內(nèi)容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調(diào)換。)1.教師彈樂曲,幼兒回憶歌名。
2.感受三拍樂曲的的節(jié)奏
3.聽辨樂曲的節(jié)拍,用拍手、拍肩、拍腿的方法。拍出樂曲的節(jié)奏。
4.隨歌曲的節(jié)奏在室內(nèi)走動,模擬看天安門的夜空或到天安門前照相的場景。歌曲結(jié)束時,用固定的造型表示各自的想象。
5.繼續(xù)學唱歌曲。
教師可適當調(diào)整音高,放慢速度。
一、欣賞討論—少數(shù)民族的發(fā)飾
—(出示少數(shù)民族的照片。)這些少數(shù)民族娃娃頭上的頭巾、飾物、頭發(fā)有什么特點?
小結(jié):頭巾的顏色不同,飾物有銀飾的珍珠、發(fā)型有盤發(fā)、發(fā)髻的,可漂亮啦!
過渡:我們一起來看看民族娃娃,再畫畫他們吧!
二、講解示范—對照照片民族娃娃
1.對照照片,先畫娃娃的外形特點。
2.觀察照片中娃娃的發(fā)飾,如頭巾、服飾。
—這個娃娃的頭巾是什么模樣的,什么顏色,有什么裝飾品?
小結(jié):畫的時候要仔細看看他們的發(fā)飾、顏色和裝飾品,看看畫畫。
過渡:我為你們準備了許多漂亮的民族娃娃照片,你們每人選一張自己喜歡的,仔細看一看,畫一畫吧!
三、操作表現(xiàn)—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四、交流分享—欣賞幼兒作品
1.將幼兒的畫放置在一起,大家比較、欣賞、討論。
2.點評幼兒的畫是否把少數(shù)民族的特征反映出來。
—按大小排隊:分別是2個大泥娃娃和4小泥娃娃,用算式題2+4=6表示。一、導入,欣賞圖片
1.小鴨子也來一起和我們慶祝國慶節(jié)的到來。
二、看看
1.幼兒每人練習紙1張,觀察玩具鴨的外形特征。
三、分分
1.幼兒根據(jù)某一特征把4只玩具鴨分成兩類。
2.怎樣分的?(4可以分成幾和幾?)
(1)根據(jù)方向分:1只朝右,3只朝左,4可以分成1和3。
(2)根據(jù)顏色分:2只白色,2只黃色,4可以分成2和2。
(3)根據(jù)領結(jié)分:3只領結(jié),1只蝴蝶結(jié),4可以分成3和1。
四、寫寫
1.幼兒在練習紙上學寫數(shù)字,1、2、3。
2.幼兒在依據(jù)練習中圖示的4只玩具鴨的不同分合方法在相應的格內(nèi)填上數(shù)字1、2、3。
四、建議:
(一)亦可提供有糖果、珠珠等實物讓幼兒進行分合。
(二)可啟示幼兒知道4分成兩份可有三種不同的分合法。
五、反饋記錄與評估
大班手工活動民族娃娃(泥工)教案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提供美術教案,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蟀嗍止せ顒用褡逋尥蓿喙ぃ┙贪?,希望能為你提供參考
這是大班手工活動民族娃娃(泥工)教案,是優(yōu)秀的大班美術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分泥和連接的技能制作民族娃娃。
2、感知幾個常見少數(shù)民族的特色。
活動準備:泥、泥工板、濕抹布、民族娃娃的圖片、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出示各種民族娃娃,聽泥娃娃自我介紹:"黑眼睛,黑頭發(fā);你穿對襟襖,我系葡萄扣;你梳桃子頭,我扎小髻髻。我們是一群中國娃娃,我們住在無錫惠山的山腳下。
引導幼兒觀察名族娃娃的外形特征:臉是圓圓的,眼睛大大的,穿著漂亮的民族服裝,很美麗。
二、教師示范,引導幼兒學習分泥和連接的技能。
1、老師出示泥團,示范分泥:做娃娃的時候,先要把泥分為兩塊,每一塊再分為一大一小兩塊,大的分別做身體和兩條腿,小的分別做頭和兩條胳膊。
2、用我們學過的團圓、搓長、壓扁等本領做出圓圓的頭、寬寬的身體
3、示范連接:做好以后,將頭、胳膊、腿與身體連接在一起。提示幼兒可以用輔助物來幫忙。
4、最后填上眼睛、嘴巴,提示幼兒可以用泥條粘帖的方法表現(xiàn)出名族娃娃的發(fā)髻特征。用輔助材料進行裝飾,平放在泥工板上。
三、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下面請每個小朋友自己來做一個泥娃娃,分泥時要注意份量多少。提示:想想看,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將頭和身體連接的牢固一點呢?
四、交流講評
我們今天可以開一個民族娃娃展,你們都是小評委,請你來說說你喜歡那個民族娃娃,為什么?
相關文章《大班美術活動:葉子人》:大班美術活動葉子人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延伸,活動反思,活動過程等內(nèi)容,通過葉子上的印紋為樹葉添畫,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出一個會跳舞的葉子人。能用完整的語句表達出葉子人的形態(tài),學習句型“有的...有的...還有的”。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美術活動課,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葉子人教案吧。
《大班美工活動:剪窗花》:大班美術活動剪窗花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nèi)容,學習剪窗花,能發(fā)現(xiàn)窗花的對稱美。知道窗花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jié)晶,激發(fā)幼兒對民間藝術的美好情感。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美術活動課,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美工活動剪窗花教案吧。
《大班民藝活動教案:方便袋的妙用》:大班美術活動方便袋的妙用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內(nèi)容,通過談話活動,了解方便袋的優(yōu)缺點,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通過介紹作品,讓幼兒掌握“盤”的技能。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美術活動課,快來看看大班民藝活動方便袋的妙用教案吧。
主題活動:娃娃家
一、主題的由來:
說到家這個字,不論是年邁的老者,還是呀呀學語的孩童,他們的臉上一定會綻露笑容,因為家既是一個熟悉、溫暖的地方,更是每一個人最牽掛的地方。濃濃的親情,會使幼兒感到安全,得到溫暖,我們在小一班中刻意營造家的氛圍,是為了讓幼兒能在幼兒園中依然感受到那份親情,在老師的呵護中得到成長。
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們的集合,寶寶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和家人親親秘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媽媽溫暖的懷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戲。幼兒在家里常常有著特殊的地位,是被寵愛,被保護的對象,然而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也應學會感激,學會報答,學會關心、學會愛。讓每一個幼兒成為和諧家庭中的一員,也是讓他們學會做人的一個良好起點。
適逢九九重陽,我們又將幼兒對爺爺奶奶的關愛融入《娃娃家》這個主題中,有了祖孫三輩的家庭真可謂是其樂融融,盡享天倫之樂。
二、內(nèi)容與要求
1、了解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員。
2、親近父母和祖輩,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三、主題線索
《娃娃家》主題是在3——4歲學習參考用書(P7—P20)、
有5個次級主題:1、爸爸媽媽好
2、喂娃娃吃飯
3、搖籃曲
4、我的家
5、九九重陽節(jié)(調(diào)整部分)
1、爸爸媽媽好(P2)
2布置全家福照片(P8)★
2和媽媽一起整理物品(P8)
2花兒送給爸爸媽媽(P8)★
2飛呀飛(P8)
2介紹我的爸爸媽媽(P8)
2小寶寶在長大(P8)
2雞蛋變娃娃(P9)
2快樂的夢(P11)
2、喂娃娃吃飯(P11)
2作小圍兜(P11)
2逗螞蟻。(P11)
2小當家(下面條、自制餅干、炒小菜、炸薯條、好吃的香餅)(P11)★
3、搖籃曲(P12)
2布娃娃(P12)
2娃娃不見了(P12)★
2花被子(P12)★
2美麗的紐扣(P12)★
2別吵,小寶寶睡了(P13)
2小熊醒來吧(P13)
4、我的家(P15)
2寶寶來開門(P15)
2幫媽媽繞絨線(P15)★
2爸爸的胡子(P16)★
2我家的房子(P16)★
2上樓梯(P16)★
5、九九重陽節(jié)
2你好爺爺、你好奶奶
2我為爺爺奶奶做相框
備注:★ 為教師在本主題內(nèi)選用內(nèi)容
四、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 通過幼兒的折紙(我的家)及與父母共同在折紙(我的家)寫上小區(qū)名、門牌號幾樓幾室,讓幼兒初步知道自己家的地址。
● 將幼兒帶來的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寶貝一家一中,為幼兒營造家的氛圍。
● 開設區(qū)域活動,用不同的材料裝飾自己的爸爸媽媽。
● 在中華小當家版塊內(nèi)讓幼兒將自己做的(食物)得到展示,激發(fā)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五、家園共育 [ /jiaoan]
●培養(yǎng)孩子飯前、吃東西前正確洗手的方法。(六步洗手)
●父母要告訴寶寶哪天是爺爺奶奶的節(jié)日,和孩子一起想辦法怎樣讓爺爺奶奶過一個開心的重陽節(jié)。
●我和爺爺奶奶一起過重陽節(jié)調(diào)查表。(唱一首歌給爺爺奶奶聽、 說一句好聽的話給爺爺奶奶聽、為爺爺奶奶做一件事、送爺爺奶奶一件小禮物)
完成后教師將其放入寶寶成長檔案中。
●在家讓孩子嘗試自己穿脫褲子、塞衣服,逐步培養(yǎng)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生活自理能力。
●多與孩子交談有關幼兒園里一天發(fā)生的事情,關注孩子的情緒情感。
●家長共同參與主題活動,一起收集相關照片、資料。(如全家福照片等)
●請爸爸媽媽畫自己的半身自畫像,寶寶在完成美工活動“給媽媽戴花”、“爸爸的領帶”后布置成“我的帥爸爸、我的靚媽媽”主題版塊。